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2857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3
一种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以及开关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状态,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状态,并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负载电路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确定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状态,并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状态控制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或断开以控制所述负载电路达到目标状态,再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状态以确定所述负载电路是否达到目标状态,实现了对负载电路异常状态的确认。对负载电路异常状态的确认。对负载电路异常状态的确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报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检测并控制与该系统连接的负载的工作状态。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通过消防二总线与主机进行通信。当主机需要启动对应的负载时,通过消防二总线将启动命令下发给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接收到对应命令后,发送控制信号控制负载的启动,同时检测负载的启停状态,检测到启停状态后,通过消防二总线上传给主机。但该方式只能实现对负载的启停状态进行控制和反馈,无法实现对负载电路的短路等异常状态进行检测。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对负载电路的短路等异常状态进行检测的问题。
[0004]第一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以及开关电路;其中,
[0005]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状态,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
[0006]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状态,并输出第二检测信号;
[0007]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负载电路的连接;
[0008]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确定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状态,并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状态控制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或断开以控制所述负载电路达到目标状态,再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状态以确定所述负载电路是否达到目标状态。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光耦U3;所述光耦U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端;第二端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端,第三端接地,第四端为所述第一检测信号输出端。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7、电阻R24、第一电阻组件、第二电阻组件;所述二极管D7正极连接所述光耦U3的第二端,负极连接所述光耦U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4一端连接第一控制电源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光耦U3的第四端;所述第一电阻组件串联接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端与所述光耦U3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电阻组件串联接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端与所述光耦U3的第二端之间。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变压器T1,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第一端连接驱动信号的输入端,原边线圈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信号输出端,副边线圈第四端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端,副边线圈第五端悬空,副边线圈第六端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端。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5、电阻R19、R23、R25、R26、电容C10、C11;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副边线圈第六端,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25和电容C11的一端;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端;所述C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端;所述电阻R19一端连接第二控制电源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第三端和电阻R26、电阻R23、电容C10的一端;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信号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
[00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还包括MOS管M3、电阻R30、R32;所述MOS管M3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30、R32的一端,所述MOS管M3的漏极连接所述驱动信号的输出端,所述MOS管M3的源极接地;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连接开关信号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接地。
[00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MOS管M4和继电器JK2;所述MOS管M4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所述MOS管M4的漏极连接所述继电器JK2的第五端,所述MOS管M4的源极接地;所述继电器JK2的第一端悬空,第二端连接第三控制电源端;第三端和第四端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端,第六端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端。
[001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6、电阻R31、R33;所述二极管D6正极连接所述MOS管M4的漏极,负极连接所述继电器JK2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31一端连接所述控制信号,另一端连接所述MOS管M4的栅极和电阻R33的一端;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接地。
[001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通过二总线与主机通信,向所述主机发送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状态信息和/或第二接入状态信息,以及接收所述主机发送的控制信息。
[001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二总线发送电路和二总线接收电路,所述二总线接收电路包括MOS管M1、三极管Q2、二极管D4、电阻R2、R4、R6、R7、R8、R10、R11,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接收使能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MOS管M1的栅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总线;所述MOS管M1的漏极连接所述二总线,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和所述控制器的二总线接收端,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二总线接收端,负极连接第二控制电源端;所述电阻R6一端连接所述二总线,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二总线接收端和所述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
[0018]本技术的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具备以下技术效果:
[0019]1.通过第一检测电路检测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状态并生成对应的第一检测信号,通过第二检测电路检测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状态并生成对应的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器通过对信号的检测实现对负载电路异常状态的检测。
[0020]2.通过控制器根据第一检测信号确定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状态,并根据第一接入状态控制开关电路的导通或断开以控制负载电路达到目标状态,再根据第二检测信号确定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状态以确定负载电路是否达到目标状态,实现了对负载电路状态的控制和确认,以控制负载的启停或状态切换。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控制器的电路连接图;
[002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检测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002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检测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002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开关电路与第一检测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002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模块的二总线接收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以及开关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状态,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状态,并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负载电路的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确定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状态,并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状态控制所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或断开以控制所述负载电路达到目标状态,再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确定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状态以确定所述负载电路是否达到目标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光耦U3;所述光耦U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端;第二端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端,第三端接地,第四端为所述第一检测信号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7、电阻R24、第一电阻组件、第二电阻组件;所述二极管D7正极连接所述光耦U3的第二端,负极连接所述光耦U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4一端连接第一控制电源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光耦U3的第四端;所述第一电阻组件串联接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端与所述光耦U3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电阻组件串联接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端与所述光耦U3的第二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变压器T1,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第一端连接驱动信号的输入端,原边线圈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信号输出端,副边线圈第四端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端,副边线圈第五端悬空,副边线圈第六端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输出检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5、电阻R19、R23、R25、R26、电容C10、C11;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副边线圈第六端,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25和电容C11的一端;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接入端;所述C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接入端;所述电阻R19一端连接第二控制电源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第三端和电阻R26、电阻R23、电容C10的一端;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信号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生高中双王明君李颖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