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水压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72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水压块,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导水条,第一连接部适于设置在光伏板上端,并与光伏板的边框和/或位于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之间的纵向导水槽结构可拆卸连接;两个第一导水条均凸设在第一连接部的下端并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一导水条与第一连接部合围形成适于容纳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的相邻所述边框的容纳槽;当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的相邻所述边框容纳于容纳槽内时,两个第一导水条分别与两个光伏板的面板贴靠。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以便于导水压块连接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从而便于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的两个第一导水条能够同时贴靠到两个光伏板的面板,实现对两个光伏板上积水表面张力的破坏及快速排净。速排净。速排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水压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太阳能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水压块。

技术介绍

[0002]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中,多个光伏板构成的光伏方阵通常设置在建筑的屋顶,且具有一定的倾角,例如5
°

[0003]在下雨后,由于光伏板的边框四周高,光伏板下部的边框处会积存雨水,雨水无法流出,这会导致光伏板的发电效率下降,且使得光伏板上会快速堆积灰尘,导致进一步降低光伏板的发电效率,同时也使得光伏板的清扫维护变得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光伏板上积水的快速排净。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水压块,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导水条,所述第一连接部适于设置在光伏板上端,并与所述光伏板的边框和/或位于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板之间的纵向导水槽结构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导水条均凸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端并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导水条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合围形成适于容纳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板的相邻所述边框的容纳槽;当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板的相邻所述边框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时,两个所述第一导水条分别与两个所述光伏板的面板贴靠。
[0006]可选地,所述导水压块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水条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端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本体下端的卡扣,所述卡扣、所述第二连接本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合围形成适于容纳所述边框的卡槽。
[0008]可选地,所述卡槽包括适于分别容纳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板的相邻所述边框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接本体和所述卡扣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本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卡槽由一个所述卡扣、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本体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合围形成,所述第二卡槽由另一个所述卡扣、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本体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合围形成。
[0009]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卡槽内的第二导水条,所述第二导水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导水条的下端与所述卡扣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导水压块还包括呈弧形板状的导水板,所述导水板凸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端,并连接所述第一导水条与所述第二导水条。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水柱、第二导水柱和第三导水柱,所述第二导水柱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端,并与所述导水板连接;所述第一导水柱和所述第三导水柱均连接所述第二导水柱与所述卡扣,且所述第一导水柱和所述第三导水柱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水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水柱和所述第三导水柱中的至少一个
上。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水条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为弧面。
[0013]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一导水条的最小横向间距与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板的相邻所述边框的最大横向间距相匹配。
[0014]可选地,所述导水压块还包括胶条压板,所述胶条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端,且所述胶条压板的下端与所述边框在垂直于所述光伏板的方向上具有一定间距。
[00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导水压块,同时实现了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最低位置边框处积水的快速排净,避免了积水对光伏板的发电效率等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降低光伏板的清扫维护难度。其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以便于导水压块连接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从而便于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的两个第一导水条能够同时接触、贴靠到两个光伏板的面板,实现对两个光伏板上积水表面张力的破坏。而且,对于横向上具有两个相邻光伏板的光伏板,其横向两端均连接一个导水压块,能够进一步提升该光伏板上积水的排放速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水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水压块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水压块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水压块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水压块与光伏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水压块与光伏板连接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水压块与光伏板连接时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
第一连接部;2

第一导水条;3

第二连接部,31

第二连接本体,311

第一导水柱,312

第二导水柱,313

第三导水柱,32

卡扣,33

第二导水条;4

导水板;5

胶条压板;6

容纳槽;7

卡槽,71

第一卡槽,72

第二卡槽;8

光伏板,81

边框,82

面板,83

密封胶条;9

导水缝。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正向代表的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右方,Y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
[0027]结合图1

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导水压块,包括第一连接部1和第一导水条2,第一连接部1适于设置在光伏板8上端(即光伏板8位于图6中Z轴正向的一端),并与光伏板8的边框81和/或位于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8之间的纵向导水槽结构可拆卸连接;两个第一导水条2均凸设在第一连接部1的下端(即第一连接部1位于图6中Z轴反向的一端)并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一导水条2与第一连接部1合围形成适于容纳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8的相邻边框81的容纳槽6;当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8的相邻边框81容纳于容纳槽6内时,
两个第一导水条2分别与两个光伏板8的面板82贴靠。
[0028]本实施例中,导水压块适用于例如建筑屋顶设置的具有一定倾角的光伏方阵,通常用于设置在横向(即左右方向,图5中Y轴方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8的相邻边框81的最低位置处(即相对地面最近位置处),以实现光伏板8最低位置边框81处积水的快速排净。具体地,光伏板8包括面板82和设置在面板82四周的边框81,导水压块可设置在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8相邻边框81的最低位置处。导水压块的第一连接部1与光伏板8的边框81可拆卸连接(例如卡接等),或与位于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8之间的导水缝9内的纵向导水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水压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1)和第一导水条(2),所述第一连接部(1)适于设置在光伏板(8)上端,并与所述光伏板(8)的边框(81)和/或位于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板(8)之间的纵向导水槽结构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导水条(2)均凸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的下端并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导水条(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合围形成适于容纳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板(8)的相邻所述边框(81)的容纳槽(6);当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板(8)的相邻所述边框(81)容纳于所述容纳槽(6)内时,两个所述第一导水条(2)分别与两个所述光伏板(8)的面板(82)贴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水压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部(3),所述第二连接部(3)的上端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水条(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的下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水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包括第二连接本体(3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本体(31)下端的卡扣(32),所述卡扣(32)、所述第二连接本体(3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合围形成适于容纳所述边框(81)的卡槽(7)。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水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7)包括适于分别容纳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板(8)的相邻所述边框(81)的第一卡槽(71)和第二卡槽(72),所述第二连接本体(31)和所述卡扣(32)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本体(31)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卡槽(71)由一个所述卡扣(32)、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本体(31)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合围形成,所述第二卡槽(72)由另一个所述卡扣(32)、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本体(31)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合围形成。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水压块,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昱博智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