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及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246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8
公开了一种袋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及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容纳电极组件的外壳中,沿电极组件的外周形成有密封部。密封部包括形成为覆盖电极引线的第一密封部,并且第一密封部的一端形成在形成于袋中的杯部的外周的上端下方。袋中的杯部的外周的上端下方。袋中的杯部的外周的上端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袋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及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2月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

2019

0159032号和于2020年12月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

2020

0167153号的优先权的权益,通过引用将上述专利申请整体结合在此。

[0003][0004]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袋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及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5]可重复充电和放电的二次电池可根据它们的结构和制造方法分为圆柱型二次电池、棱柱型二次电池和袋型二次电池。其中,通过将电极组件容纳在袋型片材中,然后将片材密封来制造这种袋型二次电池。与其他类型的二次电池相比,袋型二次电池具有简单的结构和较高的每单位体积的容量,因而被广泛用在车辆电池或储能装置中。
[0006]更详细地说,在袋型二次电池中,在袋型片材中形成凹进形状的杯部(cup)之后,将电极组件容纳在杯部中,并且将袋型片材折叠,使得袋型片材的一个区域覆盖电极组件。然后,形成密封电极的外围的密封部,从而制造袋型二次电池。
[0007]袋型二次电池具有突出的电极引线,从而电连接至外部部件。在此,密封部形成为覆盖电极引线。然而,根据相关技术,存在电极引线周围出现裂纹的问题。
[0008]图1是图解根据相关技术的袋型二次电池的结构的平面图。
[0009]参照图1,在根据相关技术的二次电池1中,电极组件20被容纳在袋30中,并且在电极组件20周围形成密封部30a。
[0010]电极组件20的外围的其上未形成密封部30a的区域形成折叠部F,构成袋30的片材在折叠部F进行折叠。根据相关技术,由于在折叠部F未形成密封部,所以在折叠部F中构成袋的片材彼此未结合,而是面对面接触。
[0011]然而,由于构成袋的片材在折叠部F中彼此未结合,所以当密封部30a弯曲时,应力集中到折叠部F的与密封部30a相邻的区域,从而在形成有折叠部F的袋中导致诸如裂纹之类的缺陷。
[0012]特别是,在折叠部F处,在形成为覆盖电极引线20a和20b的密封部附近(见图1的参考标记A)频繁发生该问题。例如,在电池模块或电池组的情况下,多个袋型二次电池进行堆叠,并且从袋型二次电池向外延伸的电极引线被集中以进行焊接,从而形成电极引线束。结果,可形成电极引线束,并且可组装多组二次电池,以制造电池模块或电池组。然而,在组装工序中,电极引线会相对于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来说向上或向下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力会集中到折叠部F中的在形成为覆盖电极引线20a和20b的密封部附近(见图1的参考标记A)的部分,因而会发生密封部尖锐地折叠的现象。结果,如果密封部弯曲超过预定角度,则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袋裂纹(包括内部的铝裂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技术问题
[0014]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在折叠部F的与覆盖电极引线的密封部相邻的区域中袋损坏或破裂的问题。
[0015]技术方案
[001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袋型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具有电极和隔膜交替设置的结构;形成有杯部(P)的袋型外壳,所述杯部(P)具有凹进形状以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和电连接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通过所述外壳的外周向外突出的电极引线,其中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在所述外壳上形成有密封部,所述电极引线包括通过所述外壳的上部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一电极引线,所述密封部包括形成为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第一密封部,并且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端形成在所述杯部(P)的外周的上端下方。
[0017]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可形成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端下方。
[0018]所述电极引线可包括通过所述外壳的下部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二电极引线,所述密封部可包括形成为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第二密封部,并且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一端可形成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下端上方。
[0019]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可形成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下端上方。
[0020]所述第一密封部的通过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端(TE)下方进行密封而形成的区域可具有大于0mm且不大于10mm的长度(d)。
[0021]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设置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端下方的区域的内周可具有直线形状。
[0022]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设置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端下方的区域的内周可具有曲线形状。
[0023]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设置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端下方的区域的内周可具有直线形状和曲线形状二者。
[0024]当从所述电极组件看时,所述曲线形状可形成为凹形的。
[0025]当从所述电极组件看时,所述曲线形状可形成为凸形的。
[0026]所述袋型外壳可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上可形成有折叠部,使得当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区域折叠时,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彼此面对,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之中的与所述折叠部相邻设置的一端可形成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端下方,并且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之中的与所述折叠部相邻设置的一端可形成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下端上方。
[0027]所述密封部可进一步包括形成为将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连接的第三密封部。
[0028]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所述一端可形成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的上端下方。
[0029]所述第二密封部的所述一端可形成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的下端上方。
[0030]所述第三密封部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t)的方向上被弯折。
[003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池组。
[003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电极组件和袋型外壳,所述电极组件具有电极和隔膜交替设置的结构,所述袋型外壳中形成有具有凹进形状的杯部(P);将所述电极组件容纳在所述杯部中;折叠所述外壳,使得所述外壳的一个区域和另一个区域彼此面对;设置通过所述外壳的上部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一电极引线和通过所述外壳的下部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二电极引线;在所述外壳上形成第一密封部以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以及在所述外壳上形成第二密封部以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其中,在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步骤中,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端被密封以形成在所述杯部(P)的外周的上端下方。
[0033]在形成所述第二密封部的步骤中,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一端可被密封以形成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下端上方。
[0034]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步骤可包括两级密封工序,所述两级密封工序包括正常引线密封工序和额外密封工序。
[003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袋型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具有电极和隔膜交替设置的结构;形成有杯部(P)的袋型外壳,所述杯部(P)具有凹进形状以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和电连接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通过所述外壳的外周向外突出的电极引线,其中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在所述外壳上形成有密封部,所述电极引线包括通过所述外壳的上部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一电极引线,所述密封部包括形成为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第一密封部,并且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端形成在所述杯部(P)的外周的上端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形成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端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极引线包括通过所述外壳的下部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二电极引线,所述密封部包括形成为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第二密封部,并且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一端形成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下端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袋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形成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下端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的通过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端(TE)下方进行密封而形成的区域具有大于0mm且不大于10mm的长度(d)。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设置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端下方的区域的内周具有直线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设置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端下方的区域的内周具有曲线形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设置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端下方的区域的内周具有直线形状和曲线形状二者。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袋型二次电池,其中当从所述电极组件看时,所述曲线形状形成为凹形的。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袋型二次电池,其中当从所述电极组件看时,所述曲线形状形成为凸形的。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袋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袋型外壳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上形成有折叠部,使得当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区域折叠时,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彼此面对,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之中的与所述折叠部相邻设置的一端形成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端下方,并且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之中的与所述折叠部相邻设置的一端形成在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下端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圣伦金汉吉朴慧雄俞政完金佑燮沈载洪罗胜昊李晟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