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03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包括外壳、外接电源、方形框架、硅钢条和线圈,该外接电源穿过该外壳与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的内部电缆相连,井下电缆连接于该外接电源,为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提供电能,该方形框架位于该外壳内,该方形框架与该外壳间安装该硅钢条,该硅钢条上缠有该线圈,通电后产生横向电磁场。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摒弃了传统人工加药除垢或强磁除垢方式,磁力强且进行连续性除垢,大大降低了原有加药时的工人劳动力和频繁为磁铁进行充磁的操作工序,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电动潜油泵的开井时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生产装置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

技术介绍

[0002]油田生产中,对于一些高液量,高含水油井,通常采用电动潜油泵作为开采设备。该类油井含水逐渐上升,水中矿化度非常高,可达几万至十几万,水中的离子析出造成油井结垢,特别容积造成电动潜油泵井结垢,造成卡泵、泵效降低以及井筒、地面管线缩径回压高等一系列问题。
[0003]常用的清防垢方式通常有添加阻垢剂,安装强磁除垢器和叶轮表面处理等三种方式。其中,阻垢剂清防垢,由于药剂属酸性制剂,清防垢的同时对管柱有一定腐蚀,而且该项工作属于连续性工作,耗费大量药剂及人力;强磁除垢器,初期效果好,但耐用性差,受井下高温条件影响,消磁时间快,下井一段时间后,磁性就会消失,需重新上作业提出机组,对强磁重新充磁,作业量大,严重影响开井时率;叶轮表面处理:工艺处理难度大,费用高,其他未处理部件仍然结垢,效果不明显。结合以上三种常用措施,发现强磁除垢效果最好且管理方便,无需人工日常维护,为改善强磁除垢器的弊端,本技术采用电磁原理,利用电动潜油泵地面电源通过扁电缆将电能输送至井下电动机电缆头处的特性,在电缆头处外接一根电缆,将电源输送至井下变压器,经变压器降压的电源输送至扶正器下方的电磁除垢器。通电后在电磁除垢器内部形成横向磁力线,使通过井液所含离子改变物理性质,在进入泵前凝结,随井液排出,避免吸附在叶轮及管壁处。
[0004]目前,电动潜油泵除垢,大致有以下几种:
[0005]一种井下除垢装置,专利申请号:201910769759.9,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井下除垢装置,属于石油机械
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井下除垢装置时,将除垢主体的第一端与油管或钻杆连接,此时,除垢主体的第一端相当于朝向井口。由于除垢主体上靠近第一端的管壁上开有多个第一通孔,且每个第一通孔处安装有除垢喷嘴,且每个除垢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除垢主体的第一端,因此,从多个除垢喷嘴喷出的高压流体朝向井口,使得被多个除垢喷嘴喷出的高压流体清理之后的污垢能够向井口移动,而不是堆积在井底。另外,除垢主体上靠近第二端的管壁上沿圆周方向开有多个第二通孔,每个第二通孔处安装有扇形喷嘴,多个扇形喷嘴喷出的流体能够形成水幕,进一步防止被多个除垢喷嘴清理之后的污垢掉落,堆积在井底。
[0006]但仍存在下述缺陷:该装置通过喷嘴进行除垢,但井液在突然改变液流方向的位置最易结垢,除垢效果难以保证;且井液矿化度高,腐蚀性极强,该装置在井底长时间工作,喷嘴易腐蚀刺大,改变液流原有通道方向。
[0007]另外,一种油井井下防垢器,专利申请号:00252726.X,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油田的油井井下防垢器,它由上接头1、壳体2、填料3、下堵头4组成,该油井井下防垢器安装在油井井下抽油设备下部,防垢器中的填料为有一定厚度和长度的铁屑或特种纤维缠绕成有一
定间隙的团状物,或为装在网中的晶体防垢剂,或为上述二者各占一部分,井下液体通过该油井井下防垢器时,流过的液体受填料作用,可防止油井井下设备结垢,保证井下设备正常运行,避免作业检修,节省检修费用,增加油井产量。
[0008]但仍存在下述缺陷:该除垢装置填料对井液有一定的阻挡作用,阻碍液体的进泵通道,不适用于高液量油井,且该装置长期使用,导致该处结垢,长久以往会彻底堵塞液流通道。
[0009]另有一种井下防垢器,专利申请号:201920207123.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防垢器,包括:上接头、内套筒、加药筒、外套筒、下接头、棒状的防垢药品;内套筒外壁焊接若干加药筒,所有加药筒均匀的绕内套筒外壁一圈,加药筒的筒壁为网状,加药筒内加入防垢药品;加药筒和内套筒被外套筒套住;外套筒下端的筒壁开有若干流量调节孔;流量调节孔绕外套筒一圈。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为漏斗状,上接头的宽口与外套筒上端螺纹连接,下接头的宽口与外套筒下端螺纹连接;内套筒长于外套筒,内套筒的上端接触并连通上接头的窄口,内套筒的下端接触并连通下接头的窄口。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可实现油井整个井筒的防垢,且防垢成本低。溶剂与防垢药品反应的速率可以调节。
[0010]但仍存在下述缺陷:该装置为加药清垢原理,由于药剂属酸性制剂,清防垢的同时对管柱有一定腐蚀,而且该项工作属于连续性工作,耗费大量药剂及人力。
[0011]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技术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井下高温高压环境使用,并可保证长期效果的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
[0013]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包括外壳、外接电源、方形框架、硅钢条和线圈,该外接电源穿过该外壳与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的内部电缆相连,井下电缆连接于该外接电源,为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提供电能,该方形框架位于该外壳内,该方形框架与该外壳间安装该硅钢条,该硅钢条上缠有该线圈,通电后产生横向电磁场。
[0014]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15]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还包括电缆密封接头,该电缆密封接头密封该外壳与该外接电源之间的空隙。
[0016]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还包括绝缘片,该绝缘片位于该硅钢条与该方形框架之间。
[0017]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还包括上圆形转换头和下圆转换接头,该上圆形转换头和该下圆形转换头分别焊接在该方形框架的两头。
[0018]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还包括上接箍、下接箍、上密封接头和下密封接头,该上密封接头的大头与该上接箍连接,下端面与该上圆形转换头接触,该上密封接头的小头与上部油管接箍相连接,该下密封接头的大头与该下接箍连接,下端面与该下圆形转换头接触,该下密封接头的小头与下部油管接箍相连接
[0019]该方形框架的对角线尺寸小于该外壳内径尺寸,该方形框架的外径与该上接箍和
该下接箍的内径相配合。
[0020]该方形框架内部铸有拉筋结构,以利于散热。
[0021]该外壳为圆柱形,其直径小于套管直径,壁厚6mm,内壁涂有绝缘层。
[0022]该外壳与该方形框架空隙处,内部充满导热油。
[0023]该线圈的组数为根据井况确定。
[0024]本技术中的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本装置包括两组电磁装置、外壳,方形框架,接箍,密封接头等组成,通过密封接头与电动潜油泵井下扶正器下方油管接箍相连接,由井下变压器变压后经扁电缆为其供电。本技术使用电磁原理产生的磁场,使高矿化度井液进入电动潜油泵吸入口前进行磁化,使之不能在电动潜油泵段析出,从而避免结垢的发生。采用根据井况多级任意连接方式方式,摒弃了传统人工加药除垢或强磁除垢方式,磁力强且进行连续性除垢,大大降低了原有加药时的工人劳动力和频繁为磁铁进行充磁的操作工序,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电动潜油泵的开井时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其特征在于,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包括外壳、外接电源、方形框架、硅钢条和线圈,该外接电源穿过该外壳与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的内部电缆相连,井下电缆连接于该外接电源,为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提供电能,该方形框架位于该外壳内,该方形框架与该外壳间安装该硅钢条,该硅钢条上缠有该线圈,通电后产生横向电磁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其特征在于,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还包括电缆密封接头,该电缆密封接头密封该外壳与该外接电源之间的空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其特征在于,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还包括绝缘片,该绝缘片位于该硅钢条与该方形框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其特征在于,该油井井下电磁除垢器还包括上圆形转换头和下圆转换接头,该上圆形转换头和该下圆形转换头分别焊接在该方形框架的两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西江郭志华孟向明高峰王晓燕王东波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