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研究井间储层的连通性对井间剩余油的预测、井网层系的调整和新钻调整井井位部署、投产射孔方案的编制以及注采井的配产配注等有着重要的决策指导作用。目前井间储层的平面连通性评价方法以定性评价方法较多,有地质方面的依据某个参数或多个参数划分连通性等级的方法,有根据沉积类型、砂体叠合模式分析的方法,也有油藏工程方面的压降分析法、注采动态资料相关分析法,干扰试井法和示踪剂等方法。定量评价方法较少,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机器学习和数值模拟等。机器学习方法需要建立预测模型,而数值模拟方法必须建立地质模型,对所建模型的准确度要求较高,其预测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及孔渗参数的测井解释结果,该方法需要较长的研究时间和较高实施成本费用。
[0003]在申请号:201711257300.8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确定砂体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单河道砂体识别与划分,建立井对样本详细数据表;步骤2,设立与连通性关系密切的5个关键参数,计算井对的5个关键参数;步骤3,对井对的5个关键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及权重计算;步骤4,计算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参数M,进行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还包括,在步骤1之前,在目标研究区中,根据完钻井资料,开展常规地质研究工作,完成地层对比划分,测井解释、沉积相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确定沉积类型;若沉积类型为曲流河沉积流程进入步骤1,否则,流程结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在曲流河沉积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研究成果进行单河道划分,确定每口井的砂体处于哪个具体的单河道砂体内,并且确定单河道的物源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建立每个井对的样本详细数据表,包括每口井所处的砂体宽度、砂体顶面距离该地层顶面的相对深度、井对的井距、井对连线与物源方向的夹角及每口井的渗透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设立与连通性关系密切的5个关键参数X1、X2、X3、X4、X5,分别为宽度和与井距之比、深度差与砂厚之比、方向偏离度、渗透率差与井距之比以及砂厚差与井距之比,对每个井对计算关键参数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设其中:L1为A井的砂体宽度;L2为B井的砂体宽度;d为A与B两口井的井距;X1为计算两口井的砂体宽度并求和,再除以井距;X1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判断两个砂体是否孤立;若X1<1,则砂体孤立,不连通,则该井对的连通评价参数M=0,流程结束,否则,流程继续。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设其中:H1为A井的砂体顶面深度到小层顶面的深度;H2为B井的砂体顶面深度到小层顶面的深度;h
1,2
为这两个砂体中较小的砂体厚度;X2为两口井砂顶相对深度做差并取绝对值,除以砂顶相对深度较小的砂体的厚度;X2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判断两个砂体纵向上的深度差别越小,连通性越好。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设X3=cosα
其中:α为井对连线与物源方向的夹角;X3为井对连线与物源的偏离程度;X3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单河道砂体内,注采井对的方向越接近物源方向,连通性越好。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流相砂体井间平面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设其中:K1为A井的砂体渗透率;K2为B井的砂体渗透率;d为A与B两口井的井距;X4为两井渗透率做差并取绝对值,除以井距;X4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娜,杜玉山,李健,翟亮,徐鹏晔,刘丽,姜书荣,王志伟,胡晨彬,崔晴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