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姜灸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702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姜灸盒,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盒体和用于铺设艾绒的燃绒网;所述盒体由横向侧壁和纵向侧壁组成;所述燃绒网设有托架,纵向侧壁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托架的第一U型槽。该隔姜灸盒解决了使用现有隔姜器具进行隔姜灸时,患者容易出现烫伤并使隔姜灸疗效下降的问题。使隔姜灸疗效下降的问题。使隔姜灸疗效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姜灸盒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隔姜灸盒。

技术介绍

[0002]隔姜灸,在明
·
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即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之后在明
·
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和李学川的《针灸逢源》等书籍中亦有载述。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隔姜灸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
[0003]目前各家医院常用的大面积隔姜灸多取穴于人体的任脉或督脉。进行隔姜灸时,患者卧在诊床上,根据穴位,或平卧或俯卧,同时将位于隔姜灸器具中的艾绒点燃;艾灸过程可达20

60分钟不等。但是现有的隔姜器具放入碎姜和艾绒后,碎姜和艾绒与患者皮肤的距离太近,随着艾绒的燃烧,患者对温度的感受越来越强,加上姜汁的刺激,使患者对热表现敏感;在治疗时长未完成的情况下,患者随即出现无法耐受的情况,存在烫伤的风险,同时在隔姜灸过程容易出现烟量过大的问题。此外,在进行隔姜灸时,碎姜与艾绒相接触,艾绒燃烧完全后与碎姜难以分开,使碎姜不能重复使用,造成浪费。
[0004]为了避免出现烫伤的风险,现有隔姜灸过程中,会使位于隔姜器具中的碎姜铺设较厚的厚度,使耗材的用量增加,并提高了治疗成本;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会通过在穴位上加垫毛巾来避免患者烫伤,但此种处理方式使得碎姜和艾绒与患者的穴位分隔,使隔姜灸的疗效下降。
[0005]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姜灸盒,旨在解决使用现有隔姜器具进行隔姜灸时,患者容易出现烫伤并使隔姜灸疗效下降的问题。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隔姜灸盒,其中,包括盒体和用于铺设艾绒的燃绒网;所述燃绒网设有托架,盒体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托架的第一U型槽。
[0009]所述的隔姜灸盒中,所述盒体由横向侧壁和纵向侧壁组成;所述第一U型槽设于纵向侧壁上。
[0010]所述的隔姜灸盒中,所述横向侧壁包括与横向侧壁连接的固定板和设于固定板之间的多块相互滑动铰接的活动板;所述固定板和活动板大小相同,且固定板与活动板滑动铰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隔姜灸盒还包括盒盖,所述盒盖包括多块相互铰接的盖板。
[0012]所述的隔姜灸盒中,所述盒盖上设有提手和多个排烟孔。
[0013]所述的隔姜灸盒中,所述纵向侧壁上还设有深度与第一U型槽深度不同的第二U型
槽。
[0014]所述的隔姜灸盒中,所述燃绒网为钢制燃绒网,且燃绒网的目数为30目。
[0015]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隔姜灸盒,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同时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技术能够根据患者灸疗过程的感受调整燃绒网的高度,避免艾绒与患者皮肤接触,能够减少烫伤风险,并可提高灸疗疗效。
[0018](2)本技术在确保隔姜灸灸疗温度的同时,能够减少碎姜的使用量,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0019](3)本技术能够在进行灸疗过程中,无需使艾绒和碎姜混合在一起,保证了碎姜的清洁性,灸疗后可以将碎姜煮沸进行泡脚,减少耗材浪费。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隔姜灸盒的结构拆分图。
[0021]图2为所述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所述燃绒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所述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5]1‑
盒体;2

燃绒网;
[0026]3‑
横向侧壁;31

固定板;32

活动板;
[0027]4‑
纵向侧壁;
[0028]5‑
托架;51

横向金属板;52

纵向金属板;
[0029]6‑
第一U型槽;7

盒盖;8

提手;9

排烟孔;10

第二U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隔姜灸盒,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1]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隔姜灸盒,其中,包括盒体1和用于铺设艾绒的燃绒网2;所述盒体1由两块横向侧壁3和两块纵向侧壁4组成;所述燃绒网2安装有托架5,纵向侧壁4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托架5的第一U型槽6。
[0032]本技术中,所述托架5分别安装在燃绒网2的上端开口两端,且托架5由相互平行的两条横向金属板51以及位于横向金属板51之间并与横向金属板51同时连接的纵向金属板52组成。此外,纵向侧壁4上均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U型槽6,当燃绒网2位于盒体1内时,横向金属板51均位于第一U型槽6内,借助第一U型槽6的支撑,使燃绒网2架设于盒体1内的同时,燃绒网2的底部位于盒体1底部之上。
[0033]进行隔姜灸前,将盒体1置于放有碎姜的患者穴位上,并将铺设有艾绒的燃绒网2架设于盒体1内,而后点燃艾绒以进行隔姜灸。由于燃绒网2的底部位于盒体1底部之上,因而在进行隔姜灸时,艾绒不会与患者的皮肤接触,能够减少烫伤风险,并可减少碎姜的用
量。此外,由于在隔姜灸时碎姜和艾绒分开放置,因而还能够保证碎姜的清洁性,灸后可以将碎姜煮沸进行泡脚。
[0034]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横向侧壁3包括与横向侧壁3连接的固定板31和设于固定板31之间的多块相互滑动铰接的活动板32;所述固定板31和活动板32大小相同,且固定板31与活动板32滑动铰接。
[0035]通过使固定板31和活动板32之间以及各活动板32之间滑动铰接,可实现盒体1的伸缩变形;当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隔姜灸时,盒体1放置于患者的穴位上后,盒体1的形状能够根据患者体型相应做出改变,可实现个性化灸疗。
[0036]请参阅图1和图4,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隔姜灸盒还包括由多块相互铰接的盖板组成的盒盖7,且盒盖7上设有提手8和多个排烟孔9;所述盒盖7和盒体1均由防热电木板制成,具有优异的助燃特性。当盒体1在灸疗过程中发生伸缩变形时,盒盖7的形状也能够做出改变,确保灸疗过程中盒盖7的底部能够始终与盒体1的上端接触。此外,所述排烟孔9的设置,可确保艾绒燃烧过程中,排烟量不至过大,同时使艾绒与空气仍能够充分接触燃烧。
[0037]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纵向侧壁4上还设有深度与第一U型槽6深度不同的第二U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姜灸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和用于铺设艾绒的燃绒网;所述燃绒网设有托架,盒体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托架的第一U型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姜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由横向侧壁和纵向侧壁组成;所述第一U型槽设于纵向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姜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侧壁包括与横向侧壁连接的固定板和设于固定板之间的多块相互滑动铰接的活动板;所述固定板和活动板大小相同,且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颖潘清洁杜淑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