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虞淞专利>正文

增程式液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69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程式液流泵,解决了现有普通的液流泵因扬程短或吸力小的缺陷,而不太适应对高层建筑物供液的需求,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增程式液流泵,包括电机和泵体,泵体内转动地设有叶轮,叶轮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联接,进液管通向泵体的内部,与泵体内部相通的出液管供出液,其特征在于,加压器与进液管相通,加压器通过回流管与泵体内部相通,回流管的进液口与出液管的进液口相互错开,进液管的管径大于出液管和回流管的管径。管的管径大于出液管和回流管的管径。管的管径大于出液管和回流管的管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体4的下方。回流管5的进液口与出液管3的进液口两者彼此相互错开,出液管3的进液口 的设置位置与普通泵上的设置位置相类似,但回流管5的进液口的设置位置更多的需要考 虑到泵的能量利用率,即主要是设置在能量易损耗的位置处。一般情况下,出液管3的进液 口位于泵体4的顶端一侧,回流管5的进液口位于泵体4的底端另一侧。作为一种平衡,进液 管7的管径大于出液管3和回流管5的管径,出液管3的管径相对要小,主要是通过牺牲流量 的代价来获得泵的高扬程或大吸力。
[0020]加压器6的主体结构为一中空的管座61,进液管7被断开,管座61的两端分别联接 在断开的进液管7上。管座61的外侧一体成型有支管64,支管64与管座61内部相通,回流管5 与支管64相联接,回流管5内的液流会通过支管64而进入到管座61内。支管64在管座61内的 出液方向与进液管7内的液流方向相同,即两者内部的液流均通向泵体4内部。要实现两者 方向的相同,通过在管座61内一体成型有中空的联接台67,在联接台67的上端面上形成有 出口,出口供支管64内的液体流出,联接台67伸入到管座61内的液流截面内,联接台67与支 管64两者的内部形成相通的U形通道66,回流管5内的液流通过U形通道的换向,而使得该液 流的压力施加到进液管7中的液流中,两股液流在进液管7内同向前进,压力同向叠加。
[0021]为进一步改善管座61内的液流情况,在管座61内于联接台67的下游一体成型有内 向凸环62,内向凸环62正对着联接台67上的出口。在联接台67的出口内螺纹联接有喷嘴65, 喷嘴65的外端伸入到内向凸环62内。喷嘴65内形成有喇叭形喷口,喷口的小头端朝向内向 凸环62。液流自联接台67上的出口内进入到喷嘴65内后,受限于喷嘴65内喇叭形的喷口,液 流以高压柱状射入到内向凸环62内,从而在进液管7内的轴线位置处形成一股较为强烈的 导引流,更好地推动液流在进液管7内向着泵体4内流动。
[0022]在内向凸环62内螺纹联接有喷管63,喷管63的外端远离管座61,喷管63内端的口 部内形成有喇叭口,该喇叭口光滑,喷嘴65的外端伸入到该喇叭口位置处。喷管63的内径沿 液流方向逐渐变大,该内径的变化率相对较低,喷管63两端的内径差别不是太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程式液流泵,包括电机和泵体,泵体内转动地设有叶轮,叶轮与电机的动力输 出轴传动联接,进液管通向泵体的内部,与泵体内部相通的出液管供出液,其特征在于,加 压器与进液管相通,加压器通过回流管与泵体内部相通,回流管的进液口与出液管的进液 口相互错开,进液管的管径大于出液管和回流管的管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液流泵,其特征在于,加压器包括中空的管座,管座联 接在进液管上,管座的外侧形成有与回流管相联接的支管,支管通向管座内,支管的出液方 向与进液管内的液流方向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程式液流泵,其特征在于,在管座内一体成型有中空的联接 台,联接台与支管两者的内部形成相通的U形通道,在联接台的上端面上形成有出口,出口 供支管内的液体流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程式液流泵,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淞
申请(专利权)人:虞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