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电子束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153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环境污染控制工程领域。高能电子束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绝缘体、阳极、阳极支架、出口腔体、阴极、收集装置、进口腔体、外壳;所述阴极位于外壳内,阴极的下端由固定装置与进口腔体的上端固定连接,阴极的上端与出口腔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外壳的下端部与固定装置固定连接,外壳的上端部与出口腔体的下端固定连接;阳极的上端部与阳极支架相连,阳极的中下部穿过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后位于阴极的附近;阳极由绝缘体与出口腔体相连,绝缘体插入第四通孔内;阳极的上端由电源线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阴极由电源线与电源的负极相连。该装置可用于烟气治理,具有治理效果好的特点。具有治理效果好的特点。具有治理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能电子束产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污染控制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烟气治理的高能电子束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百多年以来,传统的电除尘技术特性已被广泛应用。这是因为电除尘利用了静电吸附细微颗粒物的原理,含尘气体经过电除尘的电场时候带上了电荷,从而被积尘板捕集,这是公知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油烟治理,工业烟气治理,除尘除雾等工艺。但是传统的电除尘的缺陷是不节能,捕集效率低,容易结垢,容易引发火灾,类似的新闻太多。所以急需要一种装置去解决传统电除尘的诟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能电子束产生装置,该装置可用于烟气治理,具有治理效果好的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能电子束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1、绝缘体4、阳极5、阳极支架6、出口腔体7、阴极9、收集装置11、进口腔体13、外壳20;出口腔体7内为出口腔15,出口腔体7的右侧面设有出口8,出口腔体7的上端面设有第四通孔22,出口腔体7的下端面设有第三通孔21,出口8、第四通孔22、第三通孔21均与出口腔体7的出口腔15相连通,第四通孔22位于第三通孔21的正上方;
[0005]进口腔体13的右侧面设有进口10,进口腔体13的上端面设有第二通孔19,进口10、第二通孔19均与进口腔体13的进口腔相连通,进口腔体13的下端为开口端;进口腔体13的下端与收集装置11固定连接;
[0006]所述阴极9位于外壳20内,阴极9的下端由固定装置14与进口腔体13的上端固定连接,固定装置14上设有第一通孔17,第一通孔17与进口腔体13上的第二通孔19相连通;阴极9的上端与出口腔体7的下端固定连接;外壳20的下端部与固定装置14固定连接,外壳20的上端部与出口腔体7的下端固定连接;
[0007]阳极5的上端部与阳极支架6相连,阳极5的中下部穿过第四通孔22、第三通孔21后位于阴极9的附近;阳极5由绝缘体4与出口腔体7相连,绝缘体4插入第四通孔22内;阳极5的上端由电源线2与电源1的正极相连,阴极9由电源线与电源1的负极相连。
[0008]所述阴极9为1

100个,阳极的个数与阴极的个数相对应。
[0009]所述阳极5与阴极9之间的距离为2

60cm。
[0010]所述阳极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所述阴极的材料为金属或合金。
[0011]所述阴极的形状为板式、管状或蜂窝状。
[0012]所述阴极9为管状,阴极9的管孔16的上端与第三通孔21相连通,阴极9的管孔16的下端与第一通孔17相连通,阳极5的中下部穿入阴极9的管孔16内。
[0013]所述电源为高频高压电源、高压变频电源或超音频高压电源,电源的电压为0.4千
伏至200千伏,频率为3000Hz

30MHz。
[0014]所述电源线2上安装有稳流器3,所述稳流器为可编程稳流器。
[0015]所述绝缘体的材料为玻璃、瓷瓶、尼龙柱、硅胶或四氟乙烯绝缘柱等材料。
[0016]所述外壳20由接地线接地。
[0017]所述阴极9的上端也可采用由固定装置与出口腔体7的下端固定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可用于烟气治理,具有治理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能电子束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外视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高能电子束产生装置的剖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阳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阳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的俯视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高能电子束产生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0026]图中:1

电源,2

电源线,3

稳流器,4

绝缘体,5

阳极,6

阳极支架,7

出口腔体,8

出口,9

阴极,10

进口,11

收集装置,12

收集料排出口,13

进口腔体,14

固定装置,15

出口腔,16

管孔,17

第一通孔,18

收集腔,19

第二通孔,20

外壳,21

第三通孔,22

第四通孔,23

电极尖刺,24

阳极棒体,25

阳极的上端部,26

SNCR脱硝装置,27

SCR脱硝装置,28

第一管道,29

布袋除尘器,30

第二管道,31

风机,32

湿法脱硫装置,33

第三管道,34

高能电子束产生装置,35

第四管道,36

锅炉。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高能电子束产生装置,包括电源1、绝缘体4、阳极5、阳极支架6、出口腔体7、阴极9、收集装置11、进口腔体13、外壳20;出口腔体7内为出口腔15,出口腔体7的右侧面设有出口8(为了描述方便,图2中左边为左,右边为右),出口腔体7的上端面设有第四通孔22,出口腔体7的下端面设有第三通孔21,出口8、第四通孔22、第三通孔21均与出口腔体7的出口腔15相连通,第四通孔22位于第三通孔21的正上方(阳极5的数量为多个时,第四通孔22与第三通孔21成组的对应的多个);
[0030]进口腔体13的右侧面设有进口10(进口腔体13内为进口腔),进口腔体13的上端面设有第二通孔19,进口10、第二通孔19均与进口腔体13的进口腔相连通,进口腔体13的下端为开口端;进口腔体13的下端与收集装置(如:收集斗)11固定连接(进口腔体13的下端口与收集装置11的收集腔18相连通,收集装置11的下端部设有收集料排出口12,收集料排出口12处设有控制阀);
[0031]所述阴极9位于外壳20内(所有的阴极9均位于外壳20内),阴极9的下端由固定装置14与进口腔体13的上端固定连接(如焊接或螺栓连接),固定装置14上设有第一通孔17,第一通孔17与进口腔体13上的第二通孔19相连通;阴极9的上端与出口腔体7的下端固定连
接(如焊接或螺栓连接);外壳20的下端部与固定装置14固定连接(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能电子束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1)、绝缘体(4)、阳极(5)、阳极支架(6)、出口腔体(7)、阴极(9)、收集装置(11)、进口腔体(13)、外壳(20);出口腔体(7)内为出口腔(15),出口腔体(7)的右侧面设有出口(8),出口腔体(7)的上端面设有第四通孔(22),出口腔体(7)的下端面设有第三通孔(21),出口(8)、第四通孔(22)、第三通孔(21)均与出口腔体(7)的出口腔(15)相连通,第四通孔(22)位于第三通孔(21)的正上方;进口腔体(13)的右侧面设有进口(10),进口腔体(13)的上端面设有第二通孔(19),进口(10)、第二通孔(19)均与进口腔体(13)的进口腔相连通,进口腔体(13)的下端为开口端;进口腔体(13)的下端与收集装置(11)固定连接;所述阴极(9)位于外壳(20)内,阴极(9)的下端由固定装置(14)与进口腔体(13)的上端固定连接,固定装置(14)上设有第一通孔(17),第一通孔(17)与进口腔体(13)上的第二通孔(19)相连通;阴极(9)的上端与出口腔体(7)的下端固定连接;外壳(20)的下端部与固定装置(14)固定连接,外壳(20)的上端部与出口腔体(7)的下端固定连接;阳极(5)的上端部与阳极支架(6)相连,阳极(5)的中下部穿过第四通孔(22)、第三通孔(21)后位于阴极(9)的附近;阳极(5)由绝缘体(4)与出口腔体(7)相连,绝缘体(4)插入第四通孔(22)内;阳极(5)的上端由电源线(2)与电源(1)的正极相连,阴极(9)由电源线与电源(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方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