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跨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1528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57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低跨基础结构,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包括有基础层、垫层以及筏板层;基础层包括有高跨区域、低跨区域以及连接坡面;垫层铺设在高跨区域、低跨区域以及连接坡面的表面;筏板层包括有位于高跨区域上方的高跨层筏板以及位于低跨区域上方的低跨层筏板,高跨层筏板朝向低跨区域的一端延伸至低跨层筏板的上方,低跨层筏板与高跨层筏板延伸至低跨层筏板上方的一端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连接部相连,高跨层筏板、连接坡面以及连接部之间形成一个浇筑腔,高跨层筏板上设置有与浇筑腔内部相连通的注浆口,浇筑浇筑腔的内部填满有现浇混凝土结构。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高低跨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本申请具有缩短高低跨基础施工周期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低跨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低跨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有些基础底板由于使用功能不同存在高低落差从而形成高低跨基础结构,高低跨基础结构施工时多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因此在进行高低跨基础结构施工的时候通常低跨和高跨需分两次施工。
[0003]根据现有的施工方法,高低跨基础结构应该先施工低跨,即在低跨全部回填施工完成后再施工高跨。由于高跨层上的结构只能等地跨施工完毕后进行高跨施工,造成整体的施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能够缩短高低跨基础的施工周期,本申请提供一种高低跨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低跨基础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低跨基础结构,包括有基础层、垫层以及位于垫层上方的筏板层;所述基础层包括有高跨区域、低跨区域以及连接高跨区域和低跨区域的连接坡面;所述垫层铺设在高跨区域、低跨区域以及连接坡面的表面;所述筏板层包括有位于高跨区域上方的高跨层筏板以及位于低跨区域上方的低跨层筏板,所述高跨层筏板朝向低跨区域的一端延伸至低跨层筏板的上方,所述低跨层筏板与高跨层筏板延伸至低跨层筏板上方的一端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连接部相连,所述高跨层筏板、连接坡面以及连接部之间形成一个浇筑腔;所述高跨层筏板上设置有与浇筑腔内部相连通的注浆口,浇筑浇筑腔的内部填满有现浇混凝土结构。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跨和地跨区域能够分开同时进行施工,最终通过连接部将高跨层筏板和低跨层筏板连接后,向高跨层筏板、连接坡面以及连接部之间所形成的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现浇混凝土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将高跨层筏板和低跨层筏板连接为一体,既能保证最终所形成的高低跨基础结构的强度,同时能够缩短高低跨基础结构的施工周期。
[0007]可选的,所述注浆口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将所述注浆口封闭的弹性堵塞。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腔内浇筑完混凝土之后,能够将注浆口堵住,从而防止外界的异物进入到浇筑腔内,从而影响浇筑腔内的混凝土的凝固。
[0009]可选的,所述垫层的表面设置有防水层。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高低跨基础结构的防水功能。
[001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低跨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低跨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步骤如下:第一步、垫层施工:在高跨区域、低跨区域以及连接坡面的表面施工垫层;第二步、支撑体系搭建:在低跨区域靠近高跨区域的一端搭建支撑体系,支撑体系包括顶端表面与高跨区域上的垫层的顶端表面齐平的承载板以及位于承载板下方对承载板进行支撑的支撑架,所述承载板朝向高跨区域的一端与高跨区域上的垫层相对接;第三步、高跨层筏板施工:在高跨区域上的垫层表面以及承载板的顶端表面搭建浇筑模板,通过浇筑模板形成用于浇筑高跨层筏板的浇筑空间,并在浇筑空间内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完毕后向浇筑空间浇入混凝土从而形成高跨层筏板,待高跨层筏板完全凝固成型后,将浇筑模板拆除;第四步、低跨层筏板施工:在低跨区域上的垫层表面搭建浇筑模板,通过浇筑模板形成用于浇筑低跨层筏板的浇筑空间,并在浇筑空间内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完毕后向浇筑空间浇入混凝土从而形成低跨层筏板,待低跨层筏板完全凝固成型后,将浇筑模板拆除;第五步、搭建连接部浇筑模板并进行连接部浇筑:在成型的高跨层筏板与成型的低跨层筏板之间搭建用于浇筑连接部的浇筑模板,在搭建浇筑模板之前,在高跨层筏板和低跨层筏板之间搭建钢筋笼,浇筑模板将钢筋笼围在内部,搭建好后,向浇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成型后形成连接低跨层筏板和高跨层筏板的连接部,混凝土凝固成型后将浇筑模板拆除;第六步、支撑体系拆除:当高跨层筏板、低跨层筏板以及连接部均凝固挖完毕后,将支撑体系拆除;第七步、浇筑腔回填浇筑:首先通过模板将浇筑腔两端开口密封封闭,当浇筑腔两端开口封闭后通过注浆口向浇筑腔的内部浇筑混凝土,直至混凝土填满浇筑腔,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现浇混凝土结构。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体系在低跨区域朝向高跨区域的一端形成支撑平台,从而能够在高跨区域和所形成的支撑平台进行高跨层筏板的浇筑,同时在低跨区域处进行低跨区域部位的施工,从而不需要像传统的工艺,需要等待低跨区域的施工完毕后才能够进行,可以将部分的施工在同段时间内进行,而不再是前后衔接施工,缩短了施工工期。
[0013]可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剪力撑。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支撑架的支撑能力,提高承载板的稳定性。
[0015]可选的,在第三步、高跨层筏板施工时,在进行高跨层筏板浇筑的时候,预先在浇筑空间内插入顶端高出浇筑模板的注浆管,注浆管的底端与承载板相连,当混凝土凝固后,注浆管的内孔形成连通高跨层筏板顶端表面与底端表面的注浆口。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在高跨层筏板上形成注浆口。
[0017]可选的,所述承载板的表面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注浆管的底端插入到插接孔内。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注浆管的底端插入到承载板的插接孔中,当在承载板拆除后,注浆管的底端位于高跨层筏板的下方,从而确保注浆管能够将浇筑腔与高跨层筏板的上方空间连通。
[0019]可选的,在进行第七步、浇筑腔回填浇筑时,当浇筑腔内的混凝土浇筑至高跨层筏
板下方一米时,采用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的时候不能直管的看清浇筑腔内的情况,因此通过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从而能够尽可能的填满浇筑腔,使浇筑腔的顶部处不易出现空洞。
[0021]可选的,在第一步、垫层施工完毕后,在垫层的表面铺设防水层。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最终形成的高低跨基础结构的防水性。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高跨和地跨区域能够分开同时进行施工,最终通过连接部将高跨层筏板和低跨层筏板连接后,向高跨层筏板、连接坡面以及连接部之间所形成的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现浇混凝土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将高跨层筏板和低跨层筏板连接为一体,既能保证最终所形成的高低跨基础结构的强度,同时能够缩短高低跨基础结构的施工周期;2.通过支撑体系在低跨区域朝向高跨区域的一端形成支撑平台,从而能够在高跨区域和所形成的支撑平台进行高跨层筏板的浇筑,同时在低跨区域处进行低跨区域部位的施工,从而不需要像传统的工艺,需要等待低跨区域的施工完毕后才能够进行,可以将部分的施工在同段时间内进行,而不再是前后衔接施工,缩短了施工工期;3.在距离高跨层筏板一米后采用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填满浇筑腔,从而能够尽可能的填满浇筑腔,使浇筑腔的顶部处不易出现空洞。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高低跨基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撑体系对于高跨层筏板的支撑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撑体系的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低跨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础层(1)、垫层(2)以及位于垫层(2)上方的筏板层(3);所述基础层(1)包括有高跨区域(11)、低跨区域(12)以及连接高跨区域(11)和低跨区域(12)的连接坡面(13);所述垫层(2)铺设在高跨区域(11)、低跨区域(12)以及连接坡面(13)的表面;所述筏板层(3)包括有位于高跨区域(11)上方的高跨层筏板(31)以及位于低跨区域(12)上方的低跨层筏板(32),所述高跨层筏板(31)朝向低跨区域(12)的一端延伸至低跨层筏板(32)的上方,所述低跨层筏板(32)与高跨层筏板(31)延伸至低跨层筏板(32)上方的一端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连接部(33)相连,所述高跨层筏板(31)、连接坡面(13)以及连接部(33)之间形成一个浇筑腔(4);所述高跨层筏板(31)上设置有与浇筑腔(4)内部相连通的注浆口(311),浇筑浇筑腔(4)的内部填满有现浇混凝土结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跨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口(311)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将所述注浆口(311)封闭的弹性堵塞(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跨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2)的表面设置有防水层(21)。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跨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步骤如下:第一步、垫层施工:在高跨区域(11)、低跨区域(12)以及连接坡面(13)的表面施工垫层(2);第二步、支撑体系搭建:在低跨区域(12)靠近高跨区域(11)的一端搭建支撑体系(7),支撑体系(7)包括顶端表面与高跨区域(11)上的垫层(2)的顶端表面齐平的承载板(71)以及位于承载板(71)下方对承载板(71)进行支撑的支撑架(72),所述承载板(71)朝向高跨区域(11)的一端与高跨区域(11)上的垫层(2)相对接;第三步、高跨层筏板施工:在高跨区域(11)上的垫层(2)表面以及承载板(71)的顶端表面搭建浇筑模板,通过浇筑模板形成用于浇筑高跨层筏板(31)的浇筑空间,并在浇筑空间内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完毕后向浇筑空间浇入混凝土从而形成高跨层筏板(31),待高跨层筏板(31)完全凝固成型后,将浇筑模板拆除;第四步、低跨层筏板施工:在低跨区域(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宁段旭辉王斌宋涛宋波牛银龙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