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蝇草组培快速育苗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7144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虫植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捕蝇草组培育苗方法及应用,步骤包括:外植体的消毒;丛生芽的诱导;丛生芽的增殖;丛生芽的生根。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捕蝇草增殖培养时,在培养初期进行高温无光培养,有利于从叶片快速诱导出大量丛生芽,在中期降低温度至适温,继续无光培养,可使丛生芽叶片迅速展开,从而增加增殖系数,而在后期进行适温,光暗交替培养,使丛生苗能更加健壮,一方面提高了可利用叶片数量,另一方面有利于生根时苗的健壮。另一方面有利于生根时苗的健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捕蝇草组培快速育苗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虫植物培养
,具体是一种捕蝇草组培快速育苗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捕蝇草(Dionaea muscipula)又名苍蝇夹,苍蝇的地狱等,为茅膏菜科捕蝇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亦是捕蝇草属唯一的种,原产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东北部、北卡罗莱纳州东南部以及新泽西州和弗吉尼亚州等地,主要生长于半稀树草原的沼泽、湿地周围,该环境下土质多为泥炭土及硅砂。捕蝇草为最有趣味性的食虫植物,其叶片进化为夹子状捕虫器,可通过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引昆虫,当猎物爬过时多次触碰到夹子内的小刺,夹子即可产生动作电位并迅速关闭夹子,同时,昆虫在夹子内反复摆动,促使夹子分泌消化液,最终“吃”掉昆虫。早在1875年,达尔文便在其专著《Insectivorous Plants》中描述了捕蝇草的捕食现象,并称之为世界上最奇妙的植物。
[0003]随着科技的进步,对捕蝇草的研究不仅限于其观赏性及趣味性,21世纪,各国科学家研究了其捕虫机理,根据仿生学专利技术了捕蝇草仿生机器人、人工肌肉仿生结构的机翼、可编程复合材料、光驱动人工捕蝇器、基于吸湿电纺纳米纤维的双稳态软激发结构等。同时,捕蝇草内次生代谢产物白花丹醌及其衍生物、香草酸、槲皮素等的分离提纯,捕蝇草的药用价值也在逐步开发。
[0004]根据捕蝇草叶片、夹子等形态,将捕蝇草分别命名为大嘴、三头犬、蜘蛛、花市、鲨鱼等百余品系,由于其独特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捕蝇草被世界各国引种栽培。21世纪初,我国逐步开始引进捕蝇草的种植,目前主要集中于浙江、广东、北京、山东、云南、四川等省市栽培。
[0005]最初我国引种时捕蝇草主要以叶片进行扦插繁殖获得种苗,栽植一段时间后开始结籽,种子繁殖亦成为捕蝇草种苗的繁殖方法,但经过年多次的种子繁殖研究,种子繁殖极易出现“返祖”的情况,因此,后期在捕蝇草市场化栽培中,叶插还是作为捕蝇草种苗的主要繁殖方式。
[0006]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现代生物组培技术,亦成为捕蝇草种苗来源的重要方式,但捕蝇草种类极多,且更新较快,捕蝇草需不停的进行新品种的组培初代诱导,而捕蝇草组培初代诱导时,在消毒环节极其难,一般单品种开展时,需经过一年甚至更长周期的初代培养。同时,现有捕蝇草组培技术还存在培养过程中叶片色泽变红,培养周期长,苗培养过程中极易产生僵苗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专利技术了一种消毒污染率及消毒死亡率低、培养周期短、苗健壮、不会出现僵苗的捕蝇草组培繁育方法。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捕蝇草组培快速育苗方法,步骤
包括:
[0009]1.外植体清洁: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捕蝇草叶片作为外植体,用软毛刷蘸取饱和肥皂液反复轻刷叶片表面6~8次,并用自来水洗净表面肥皂液,后滴加2~3滴吐温

80,浸泡30~40min,再用自来水冲淋60~70min;
[0010]2.外植体消毒:洗净的外植体转移至超净工作台,依次用75%(v/v)酒精消毒10~15s,无菌水涮洗2~3次,4%双氧水溶液消毒6~7min,无菌水涮洗2~3次,后在超声波清洗机中,将超声波调至25~30kHz,用0.4%新洁尔灭溶液超声消毒2~3min,用无菌水涮洗3~4次,后继续在超声波清洗机中用0.02%升汞溶液超声消毒1~2min,无菌水涮洗6~8次;
[0011]3.丛生芽诱导:消毒好丛生芽接种在以1/4MS+NAA 0.1~0.2mg/L+TDZ 1.0~1.5mg/L+ZT 0.3~0.5mg/L+活性炭1.0~1.2g/L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8
±
2℃下完全暗培养培养15~20天,待丛生芽萌发后,温度调整至25
±
2℃继续暗培养10~15天,待叶片舒展后,保持温度不变,每天照2000~3000lux光12h进行光暗交替培养30~40天;
[0012]4.丛生芽增殖:诱导出丛生芽切成单芽,同时剪下叶片,分别将单芽和叶片接种在改良N6+NAA 0.5~0.6mg/L+TDZ 0.5~0.6mg/L+KT 2.0~2.5mg/L+CH 20~30mg/L+椰乳60~80mg/L+酵母粉20~30mg/L+活性炭0.3~0.4g/L的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8
±
2℃下完全暗培养5~10天,待丛生芽萌发后,温度调整至25
±
2℃继续暗培养5~10天,待叶片舒展后,保持温度不变,每天照2000~3000lux光12h进行光暗交替培养20~30天;
[0013]5.丛生芽生根:增殖丛生芽切成单芽,接种在改良N6+NAA 0.2~0.4mg/L+IBA 0.8~1.2mg/L+CH 50~80mg/L+茉莉酸甲酯0.3~0.4mg/L+椰乳60~80mg/L+活性炭0.5~0.6g/L,在温度25
±
2℃,每日照3000~4000lux光14h培养15~20天,开始生根后置于遮阴率75~85%的日光下培养10~15天。
[0014]专利技术中,上述改良N6培养基为在原N6培养基的基础上,将硝酸钾改为880mg/L,硫酸二氢钾改为120mg/L,硫酸铵改为360mg/L,硫酸镁改为35mg/L,氯化钙改为25mg/L。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6]1.本专利技术在外植体消毒时,采用了酒精,双氧水溶液,新洁尔灭溶液消,升汞溶液四种消毒剂的复合消毒方法,不论是消毒浓度还是消毒时间,较组培时的常规消毒方法相对较低,同时在升汞溶液消毒时,还配合使用了超声波,使在减少对外植体伤害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消毒污染率。本专利技术的消毒污染率为47%,消毒死亡率为57%,是目前捕蝇草初代培养最佳的消毒方法。
[0017]2.本专利技术在增殖培养时,采用一定浓度的NAA、KT及TDZ的搭配组合,能使捕蝇草叶片产生大量丛生苗,且产生丛生芽的周期短。同时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了一定浓度的CH、椰乳及酵母粉,可为捕蝇草丛生芽的生长提供优质、适宜的有机养分,促使丛生芽在短期内迅速生长,一方面缩短了培养周期,另一方面丛生苗叶片的迅速展开,可促使叶片可以更多的用于继续扩繁,从而增加了增殖系数。
[0018]3.本专利技术在生根培养时,采用了一定浓度的NAA和IBA的搭配组合,可使生根率达100%,同时,在生根培养基中继续添加了一定浓度的水解酪蛋白(CH)及椰乳而去掉增殖时的酵母粉,能最大程度的使生根苗快速生长的同时,还能防治生根过程中玻璃化的发生,同时,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茉莉酸甲酯,亦能在很大程度的防治玻璃化的发生,还能促使在瓶苗阶段大量夹子的产生,从而有利于缩短驯化时的成苗周期。
[0019]4.捕蝇草不同于现有常规植物,由于其长期生长在土壤贫瘠的地方,使得其可通过进化的夹子获得更多的营养,亦使得捕蝇草对各元素极其敏感。而利用现有的基本培养基进行捕蝇草组培培养时,均会出现大量的僵苗、红苗、枯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捕蝇草组培快速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1)外植体消毒:取捕蝇草叶片洗净后,依次用75%酒精消毒10~15s,4%双氧水溶液消毒6~7min,0.4%新洁尔灭溶液消毒2~3min,0.02%升汞溶液消毒1~2min,0.4%新洁尔灭溶液及0.02%升汞溶液消毒时配合25~30kHz的超声波消毒;(2)丛生芽诱导:消毒好丛生芽接种在以1/4MS+NAA 0.1~0.2mg/L+TDZ 1.0~1.5mg/L+ZT 0.3~0.5mg/L+活性炭1.0~1.2g/L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28
±
2℃下完全暗培养15~20天,待丛生芽萌发后,温度调整至25
±
2℃继续暗培养10~15天,待叶片舒展后,保持温度不变,每天光照12h,进行光暗交替培养30~40天,光照强度2000~3000lux;(3)丛生芽增殖:诱导出丛生芽切成单芽,同时剪下叶片,分别将单芽和叶片接种在改良N6+NAA 0.5~0.6mg/L+TDZ 0.5~0.6mg/L+KT 2.0~2.5mg/L+CH 20~30mg/L+椰乳60~80mg/L+酵母粉20~30mg/L+活性炭0.3~0.4g/L的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媛张颖王德新邓国宾邱旭向建英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