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板坯连铸机异钢种切换过程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产生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133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防板坯连铸机异钢种切换过程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产生的方法,所述预防板坯连铸机异钢种切换过程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产生的方法包括:控制异钢种切换的C含量在0.05~0.19%;不同C含量的钢种切换保护渣后开始调整一冷的水量;控制铸机工作拉速为1.15~1.75m/min。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异钢种切换过程中的使用,板坯纵裂纹及横裂纹缺陷都大幅度降低,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稳定、优质、高效生产。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板坯连铸机异钢种切换过程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产生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
,具体涉及一种预防板坯连铸机异钢种切换过程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产生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板坯连铸坯的表面纵裂和角部横裂,会影响铸坯轧制产品的质量性能,甚至当裂纹严重时会造成铸坯废品和铸机拉漏事故。研究指出:铸坯表面纵裂发源于结晶器弯月面初生坯壳厚度的不均匀性,作用于铸坯坯壳的拉应力超过了钢的允许强度,在坯壳薄弱处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表面断裂;铸坯角部横裂发生于结晶器振动痕迹的波谷处,铸坯坯壳振痕过深则产生裂纹。两者出结晶器后在二次冷却区扩展。
[0003]板坯连续性生产过程中,同一个中间包浇注周期会出现不同成分的异钢种切换混浇,尤其是成分差异大的钢种涉及到更换保护渣、调整一冷水量等操作,伴随着一次冷却的大范围波动,结晶器内保护渣的消耗存在很大的变化,这些结晶器内生产工况条件的改变,对铸坯表面质量影响很大,是纵裂、边裂缺陷高发环节,因此异钢种连浇作为板坯生产中主要出现的非稳态情况,控制铸坯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一直是生产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在板坯连续性生产过程中,异钢种连浇时,铸坯表面容易产生纵裂及角部横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在板坯连续性生产过程中,异钢种连浇时,铸坯表面容易产生纵裂及角部横裂的问题。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防板坯连铸机异钢种切换过程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产生的方法,所述预防板坯连铸机异钢种切换过程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产生的方法包括:
[0007]控制异钢种切换的C含量在0.05~0.19%;
[0008]不同C含量的钢种切换保护渣后开始调整一冷的水量;
[0009]控制铸机工作拉速为1.15~1.75m/min。
[0010]具体的,钢水液相线温度:1514~1530℃,钢水过热度:10~30℃。
[0011]具体的,切换保护渣和调整一冷的水量期间,铸机工作拉速在当前拉速基础上降低0.06~0.09m/min。
[0012]具体的,铸坯的断面尺寸为:220
×
1255mm或220
×
1810mm。
[0013]具体的,高拉速钢转低拉速钢种,大包开浇立即调整拉速;低拉速钢转高拉速钢种,大包开浇8分钟以后调整拉速。
[0014]具体的,大包开浇后开始切换新保护渣。
[0015]具体的,碳含量在0.12~0.16%或0.08~0.12%的钢种切换为碳含量在0.16~0.19%或0.05~0.08%的钢种时,大包开浇8分钟开始调整一冷的水量;
[0016]具体的,碳含量在0.08~0.12%或0.05~0.08%的钢种切换为碳含量在0.12~0.16%的钢种时,大包开浇5分钟开始调整一冷的水量。
[0017]具体的,碳含量在0.08~0.12%与碳含量在0.05~0.08%的钢种互相切换时,大包开浇5分钟开始调整一冷的水量。
[0018]具体的,碳含量在0.16~0.19%与碳含量在0.12~0.16%或0.08~0.12%的钢种切换时,大包开浇5分钟开始调整一冷的水量。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板坯生产过程中对异钢种切换过程保护渣切换、一冷水量(第一次冷却使用的水量)调整等操作方法,在现有工艺条件下通过合理降低拉速,既满足生产节奏的需要又确保结晶器内保护渣的消耗量,进一步维持结晶器内初生坯壳在凝固过程中所处的稳定环境,降低铸坯表面纵裂及角部横裂的工艺生产方案和生产技术。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板坯连铸机低碳钢、普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生产,其中普碳钢和低合金钢系列中的包晶钢,极易出现纵裂纹及横裂纹缺陷,通过本专利技术在异钢种切换过程中的使用,板坯纵裂纹及横裂纹缺陷都大幅度降低,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稳定、优质、高效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防板坯连铸机异钢种切换过程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产生的方法,所述预防板坯连铸机异钢种切换过程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产生的方法包括:
[0022]控制异钢种切换的C含量在0.05~0.19%;
[0023]不同C含量的钢种切换保护渣后开始调整一冷的水量;是为了降低铸坯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的发生几率。
[0024]控制铸机工作拉速为1.15~1.75m/min。
[0025]钢水液相线温度:1514~1530℃,钢水过热度:10~30℃。
[0026]切换保护渣和调整一冷的水量期间,铸机工作拉速在当前拉速基础上降低0.06~0.09m/min。既满足生产节奏的需要又确保结晶器内保护渣的消耗量。
[0027]铸坯的断面尺寸为:220
×
1255mm或220
×
1810mm。
[0028]高拉速钢转低拉速钢种,大包开浇立即调整拉速;低拉速钢转高拉速钢种,大包开浇8分钟以后调整拉速。
[0029]大包开浇后开始切换新保护渣。
[0030]碳含量在0.12~0.16%或0.08~0.12%的钢种切换为碳含量在0.16~0.19%或0.05~0.08%的钢种时,大包开浇8分钟开始调整一冷的水量;
[0031]碳含量在0.08~0.12%或0.05~0.08%的钢种切换为碳含量在0.12~0.16%的钢种时,大包开浇5分钟开始调整一冷的水量。
[0032]碳含量在0.08~0.12%与碳含量在0.05~0.08%的钢种互相切换时,大包开浇5分钟开始调整一冷的水量。
[0033]碳含量在0.16~0.19%与碳含量在0.12~0.16%或0.08~0.12%的钢种切换时,
大包开浇5分钟开始调整一冷的水量。
[0034]异钢种二冷水量切换时间节点:异钢种切换涉及一级水表、二级目标温切换,大包开浇8分钟选择切换。
[0035]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板坯生产过程中对异钢种切换过程保护渣切换、一冷水量(第一次冷却使用的水量)调整等操作方法,在现有工艺条件下通过合理降低拉速,既满足生产节奏的需要又确保结晶器内保护渣的消耗量,进一步维持结晶器内初生坯壳在凝固过程中所处的稳定环境,降低铸坯表面纵裂及角部横裂的工艺生产方案和生产技术。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板坯连铸机低碳钢、普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生产,其中普碳钢和低合金钢系列中的包晶钢,极易出现纵裂纹及横裂纹缺陷,通过本专利技术在异钢种切换过程中的使用,板坯纵裂纹及横裂纹缺陷都大幅度降低,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稳定、优质、高效生产。
[0036]实施例:
[0037]本申请的板坯连铸机异钢种切换工艺操作方法适用范围主要是钢种C含量:0.05~0.19%,断面尺寸为:220
×
(1255~1810)mm,钢水液相线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板坯连铸机异钢种切换过程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防板坯连铸机异钢种切换过程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产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异钢种切换的C含量在0.05~0.19%;不同C含量的钢种切换保护渣后开始调整一冷的水量;控制铸机工作拉速为1.15~1.75m/min。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板坯连铸机异钢种切换过程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水液相线温度:1514~1530℃,钢水过热度:10~3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板坯连铸机异钢种切换过程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切换保护渣和调整一冷的水量期间,铸机工作拉速在当前拉速基础上降低0.06~0.09m/min。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板坯连铸机异钢种切换过程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铸坯的断面尺寸为:220
×
1255mm或220
×
181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板坯连铸机异钢种切换过程表面纵裂纹及角部横裂纹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拉速钢转低拉速钢种,大包开浇立即调整拉速;低拉速钢转高拉速钢种,大包开浇8分钟以后调整拉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律敏韦军尤陈利刘崇林韦耀环程建军韦宝祖刘前宋育仕马文波黄树霞侯文佳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