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世强专利>正文

基于张力性调节机制的眼镜验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37124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眼睛张力性调节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张力性调节机制以及在该调节机制下眼睛调节时所产生的离焦形态以及对眼轴增长的影响作用。基于张力性调节机制,根据不同眼镜的使用场景,给出了包括视近时的近用眼镜和用来矫正屈光不正的远用眼镜的验配方法,到达控制近视发生和发展的目的。视发生和发展的目的。视发生和发展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张力性调节机制的眼镜验配方法
[0001]说明:本申请是对申请文件(申请号:2019104943479;申请日:2019年06月09日;专利技术名称:基于张力性调节机制防控近视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依审查员意见所做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以眼睛张力性调节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张力性调节机制以及在该调节机制下眼睛调节时所产生的离焦形态以及对眼轴增长的影响作用。基于张力性调节机制,根据不同眼镜的使用场景,给出了包括视近时的近用眼镜和用来矫正屈光不正的远用眼镜的验配方法,达到控制近视发生和发展的目的。

技术介绍

[0003]屈光不正的多发病为近视眼,从几何光学看是眼轴长度(视网膜)与眼部各屈光元件如角膜曲率、晶状体屈光力不匹配所造成的视力障碍,因而,眼轴长度的发展变化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对近视眼发病机理研究,学术界普遍的共识是,近视眼发生受遗传基因影响,近距离工作的视觉环境是形成近视眼的主要因素;随着研究的进展,通过建立和分析与人类更接近的“离焦型”动物实验模型,指出是物像焦点没能落在视网膜上,离焦造成视网膜成像模糊,眼睛为了获得清晰的像,通过“对焦生长机制”,致使眼轴增长变长。进一步的研究指出:近视性离焦能够抑制眼轴增长,远视性离焦刺激眼轴增长。
[0004]近几年来,不少学者从张力性调节入手,试图找到视网膜离焦、眼轴增长的原因,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未能完全揭示离焦和眼轴增长的原因。理论的缺憾,由此所生成的众多近视防控产品,包括矫正远视力的近视眼镜的足矫/欠矫,周边离焦以及多焦点渐变镜等,防控效果远低于预期。
[000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以眼睛张力性调节为研究对象,分析提出了张力性调节机制下眼睛发生调节时所产生的离焦形态;围绕张力性调节TA点,给出了与现有技术不同的眼镜验配设计方法,所述眼镜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多焦点渐变镜,低度凸透镜复合三棱镜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张力性调节(以下用英文简称:TA)的概念:眼睛在无有效调节刺激状态时或于暗环境中(调节开环),屈光系统并不是处于无限远点,而是介于远点和眼前近点之间的某一位置,该点称为TA点,该点位置可以用正镜(凸透镜)屈光度描述;众多研究结果为:远视眼有较高的TA均值,正视眼TA居中,近视眼TA值较低;有代表性的TA检测结果为正视眼约+1.25D,远视眼(生理性远视眼)约+1.35D,近视眼约+0.79D,随个体不同TA点位于眼前0.58米至1.2米之间。TA值的大小描述了晶状体的工作态势,晶状体精准变形受控于睫状肌,睫状肌又受控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TA点为交、副感神经的平衡点处。
[0007]本专利技术定义和解释以下概念:
看远和看近(视近):以TA为基点,注视该基点以外至无限远点的视物被称为看远,注视TA基点以内至眼前近点的视物被称为看近。
[0008]前焦深和后焦深:以视网膜中心凹为基点,视网膜前面焦深范围内的部分称之为前焦深,视网膜后面焦深范围内的部分称之为后焦深;当视物焦点落在前焦深内时可称为前离焦,调节超前;当视物焦点落在后焦深范围内时可称为后离焦,调节滞后。
[0009]本专利技术所给出的张力性调节机制:1. 晶状体为双凸面透明组织,发生调节时,通过改变双凸面的曲率和薄厚变化,以看清不同距离的视物;TA点为晶状体调节变化中的一个特殊点,位于远点和近点(眼前)之间,为需要调节时的出发点,可称为调节原点,其屈光状态为:未发生调节或发生位于该TA点的调节刺激时,该点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共轭。未发生调节时,TA点以外至无限远点之间的物点光线投射在视网膜上,其视角(光线发散度)小于TA点处的视角,其光线汇聚焦点必位于视网膜前;TA点以内至眼前的物点光线投射在视网膜上,其视角大于TA点处的视角,其光线汇聚焦点必位于视网膜后;此为晶状体判断调节方向的刺激源,即视物视角小于TA点处的视角时发生看远的调节,视物视角大于TA点处的视角时发生看近的调节,以获得清晰的视网膜图像;其晶状体调节遵循围绕TA点的最小变形的双向调节原则,即发生TA点以内的看近调节时,以晶状体变厚为特征;发生TA点以外的看远调节时,以晶状体向视网膜轴向移动为特征。
[0010]2.晶状体解剖结构支持这种双向调节特征,即由睫状肌控制的3组悬韧带位于晶状体前、后两个曲面和中间的结合部即赤道部,没有发生调节时(调节开环),该赤道部并晶状体型态对应TA点,此时睫状肌处于张力平衡状态,发生调节时晶状体以赤道部为界变薄和变厚,合理也容易实现。人眼的调节是自主神经机制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作用,通过控制睫状肌的收縮和舒张以及瞳孔的大小实现的,其正常的TA点位于交、副感神经平衡位置,发生看近调节时,副交感神经主导,交感神经伴随产生拮抗;发生看远调节时,由交感神经主导,副交感神经伴随并产生拮抗;基于经典Helmholtz和Scratcher调节理论阐述:未发生调节或发生位于该TA点的调节刺激时,TA点对应的睫状肌、3组悬韧带(Scratcher调节理论)和晶状体囊膜都处于张力平衡(休息)状态,此时晶状体形状为原始型态,对应调节原点。当发生TA点以内的看近调节时,副交感神经控制睫状肌收缩将力传递到悬韧带,睫状肌不同的纤维组织结构产生三维的向前及向内后运动,使晶状体的前、后部悬韧带紧张,赤道部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直径变小,轴向变厚,晶状体前表面前移至虹膜,后表面后移,同时玻璃体前界面也后移,晶状体屈光变大。发生自看近到看远调节时,赤道部悬韧带紧张,前后部悬韧带张力松弛,晶状体囊膜张力恢复,使晶状体变扁平恢复原始型态(对应TA点),进一步,在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下,晶状体赤道部后退,前极部表面后移,前房深度增大,景深加大,看远距离变大。同时于瞳孔,发生看近调节时,副交感神经主导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小,发生看远调节时,交感神经主导瞳孔开大肌使瞳孔扩大。
[0011]3.与TA点对应的晶状体合理的原始型态为晶状体囊膜张力恢复时的扁平形状,应为轴向最短的最薄形状,从晶状体发育规律分析,晶状体从儿童眼时的近似球状发育成扁平状,这种以扁平状为最终目的的发育进程,总使晶状体最薄形态为常态。
[0012]4. 看远看近的调节过程如果以TA点开始,则是其视物焦点逐渐远离视网膜,视力逐渐降低,视物逐渐模糊的过程;看远调节时,其清晰视物的最远点对应的焦点位于前焦深
的边缘,再远则视物模糊;看近调节时,视物清晰的最近点的焦点位于后焦深边缘,再近则视物焦点离开后焦深而至不清楚。晶状体调节遵循围绕TA点的最小省力变形的双向调节原则(也或是晶状体黏弹性使然),总是表现出调节刺激与调节反应不等的差异性,即看远时调节超前,看近时调节滞后,其离焦幅度以TA点为中心,离开TA点越远,离焦幅度相对越大。
[0013]有学者研究发现,低度调节刺激时,显示调节超前,高度调节刺激时,显示调节滞后;做镜片下加实验时,随着视物距离不同,凸透镜度数不同,总有一个调节滞后为零的屈光状态,该屈光状态即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张力性调节TA点;看远时,通过晶状体后退而靠近视网膜,同时大视场小焦深,加之视网膜周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张力性调节机制,用于矫正屈光不正的(远用)眼镜和用于看近时的(近用)眼镜,其眼镜验配方法,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矫正屈光不正的眼镜,其镜片终点屈光度确定方法为:验光获取被检眼基础屈光度;验光获取被检眼张力性调节TA屈光度;镜片终点屈光度的确定以TA点对应视网膜中心凹设计,即矫正镜片终点屈光度为:基础屈光度加上TA值;所述近用眼镜,其镜片终点屈光度的设计方法为:依据上述矫正镜片终点屈光度和TA值;获取用户近距离工作时的用眼距离;通过对远用眼镜片附加凸透镜镜片完成近用眼镜的设计,所述附加凸透镜镜片屈光度为:用户近距离工作时的用眼距离所对应的屈光度减去该用户被检眼的TA值;其中,对于儿童眼和正视眼是直接用该凸透镜镜片度数;对于屈光不正者是矫正镜片的终点屈光度加上所附加的凸透镜度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屈光不正的眼镜片终点屈光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光包含以下步骤:(1)医学散瞳后先进行客观验光;(2)复光后根据客观验光结果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主观验光;(3)雾视以消除可能存在的调节;(4)初次单眼最佳视力最正镜片;(5)初次单眼红绿平衡;(6)交叉圆柱镜确定散光度数和轴向;(7)再次单眼最佳视力最正镜片;(8)再次红绿测试,获得基础屈光度;(9)验光先检测右眼再检测左眼,完成双眼检测;(10)佩戴试镜架,将屈光度中的散光按等效球镜处理(柱镜度/2计入球镜),绝对暗室环境下适应10分钟后,遮盖一眼,在调节开环下分别检测出双眼TA值;(11)初步确定屈光度为:对于远视眼,是基础屈光度(正镜)加上TA值;对于近视眼,是基础屈光度(负镜)加上TA值;(12)依据常规方法进行双眼平衡;且终点视力需≥0.8,确定为终点屈光度;(13)开具验光处方,内容包括:TA值,基础屈光度及对应的视力;终点屈光度及对应的视力;散光等参数在内的左右眼屈光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通过验光获取的眼屈光参数,一种矫正近视眼的框架眼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验光参数,(1)首先确定双眼瞳距,使双眼视轴(瞳孔)与镜片光学中心重合,其集合点位于TA点处,确定方法可以用瞳距仪,将瞳距仪中的视距调整到TA点所指示的距离;(2)按终点屈光度确定试镜架试戴;散光度小于0.5DC柱镜可以不用给镜矫正,大于0.5DC柱镜时可以按柱镜的1/2加到球镜中;(3)通过试戴确定最终屈光度;(4)对于通过改变球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任世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