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污染土壤的开挖土壤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土壤修复治理
,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施工污染土壤的开挖土壤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主城区的范围不断向外围扩展,原处于主城核心区的涉及化工、冶金、石油、交通运输、轻工等行业的污染企业陆续搬迁或停产,在此过程中遗留了大量的污染场地。这些场地的区位价值决定了其土地性质的改变,由原来的工业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或住宅用地。为避免土壤中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在土地开发利用前需进行土壤修复以消除环境风险。
[0003]污染土壤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生态学原理,并采用人工调控措施,使土壤污染物浓度降低,实现污染物无害化和稳定化,以达到人们期望的解毒效果的技术措施。目前,理论上可行的修复技术有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和综合修复等几大类。有些修复技术已经进入现场应用阶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污染土壤实施修复,对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施工污染土壤的开挖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污染土壤预处理S1
‑
1、首先将污染土壤转移至密闭大棚内,然后在密闭大棚顶部预留排气管,并将所述排气管与外部废气净化设备连接导通;S1
‑
2、然后将所述污染土壤破碎筛分处理,去除污染土壤中粒径≥3mm的石块以及硬砂块,得到筛分土壤和硬质杂物;S1
‑
3、利用纯净水调节步骤S1
‑
2所得筛分土壤含水率至25~38wt%,然后检测筛分土壤pH,并利用NaOH溶液或HCl溶液调节预处理土壤pH至5~7;得到预处理土壤;其中,所述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24~45%,所述HCl溶液质量浓度为18~36%;S2、初级修复S2
‑
1、将步骤S1
‑
3所得预处理土壤平铺在密闭大棚内部,平铺厚度为20~45cm,然后向预处理土壤中均匀喷洒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液;所述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液的喷洒量为5~25ml/m2,然后均匀翻动预处理土壤,静置处理3~5天;得到初级修复土壤;S2
‑
2、将步骤S1
‑
2所得硬质杂物投入淋洗池中,然后向所述淋洗池中投放淋洗液至完全淹没硬质杂物,将硬质杂物在淋洗液中浸泡5~12h后,在25~60kHz的超声频率下超声清洗0.8~1.5h;最后利用纯净水冲洗硬质杂物并自然晾干,晾干后的硬质杂物经过二次破碎后重复利用;S3、深度修复S3
‑
1、向步骤S2
‑
1所得初级修复土壤中加入其重量3~8wt%的油页岩半焦,并搅拌均匀,然后在初级修复土壤表面覆盖阻隔膜,最后将初级修复土壤加热至150~200℃,并恒温保持6~13h,得到热处理土壤;其中,所述油页岩半焦的粒径为2~4mm;S3
‑
2、去除步骤S3
‑
1中所述阻隔膜,并筛除热处理土壤中的油页岩半焦,然后将热处理土壤在850~1100℃温度条件下高温热脱附处理40~70min,热脱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排气管进入外部废气净化设备处理;待热处理土壤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得到修复土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强,牟婷婷,王荐,李旭伟,甘信宏,张亚,王祥,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