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093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39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为非球面透镜且具有屈光度,所述第六透镜为超透镜且具有正的屈光度。镜为超透镜且具有正的屈光度。镜为超透镜且具有正的屈光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2]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规格日新月异,做为关键零组件之一的光学成像镜头也更加多样化发展。对于如何使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镜头在有限的系统长度下具备各种焦段并提供高像素与高分辨率是需要挑战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具备各种焦段,光学表现佳,且系统长度小。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为非球面透镜且具有屈光度,所述第六透镜为超透镜且具有正的屈光度。
[0005]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多个透镜以及一超透镜。超透镜以二元图案(binary pattern)取代了常规的多片透镜,大幅缩小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长度,成像镜头具备各种焦段,且光学表现佳。
[0006]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7]图1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08]图1B至图1D为图1A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的像差曲线图;
[000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超透镜的平面视图;
[001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超透镜的平面视图;
[001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超透镜的横截面视图。
[0012]附图标号说明:
[0013]0:光圈;
[0014]1、2、3、4、5、6:透镜;
[0015]9:滤光片;
[0016]10:光学成像镜头;
[0017]15、25、35、45、55、65、95:物侧面;
[0018]16、26、36、46、56、66、96:像侧面;
[0019]99:成像面;
[0020]601:基板;
[0021]601T:第一面;
[0022]601D:第二面;
[0023]602:微结构;
[0024]602T:顶面;
[0025]A1:物侧;
[0026]A2:像侧;
[0027]C:对称中心;
[0028]I: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图1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1B至图1D为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项像差曲线图。请先参照图1A,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从物侧A1至像侧A2沿光学成像镜头10的光轴I依序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光圈0、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以及滤光片9。当由一待拍摄物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光学成像镜头10,并依序透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光圈0、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以及滤光片9之后,会在成像面99(image plane)形成图像。第一透镜1至第五透镜5为非球面透镜且屈光度依序为负、正、负、正、负,第六透镜6为超透镜且具有正的屈光度。
[0030]滤光片9例如为红外线截止滤光片(infrared cut

off filter),其可以让具有适当波长的光线(例如红外线或可见光)通过,而滤除想要滤除的红外线波段。滤光片9设置于第六透镜6与成像面99之间。补充说明的是,物侧A1是朝向待拍摄物的一侧,而像侧A2是朝向成像面99的一侧。
[0031]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10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及滤光片9都各自具有朝向物侧A1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15、25、35、45、55、65、95及朝向像侧A2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16、26、36、46、56、66、96。
[00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为凸面朝向物侧A1的负弯月形透镜,且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与像侧面16皆为非球面(aspheric surface)。第二透镜2为双凸透镜,且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5与像侧面26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3为双凹透镜,且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5与像侧面36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4为凸面朝向像侧A2的正弯月形透镜,且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5与像侧面46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5为双凹透镜,且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5与像侧面56皆为非球面。
[0033]关于被用做为第六透镜6的超透镜(以下称超透镜6),请同时参照图1A、图2、图3及图4,其分别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超透镜的平面视图(图2及图3)或横截面视图(图4)。超透镜6包括基板601以及设置于基板601上的多个微结构602。多个微结构602设置于基板601的第一面601T上。基板601的第二面601D即为超透镜6的像侧面66,且多个微结构602的顶面602T构成超透镜6的物侧面65。超透镜6还包括对称中心C,且多个微结构602相对于对称中心C以圆对称的方式配置。光轴I穿过对称中心C,且平行于基板601的法线。超透镜6以上述微结构602所构成的二元图案取代了常规的多片透镜,提供所需的相位延迟,大幅缩小光学成像镜头10的系统长度。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及图4,每一微结构602为圆柱,其中图4可以视为是沿图2的线AA

的横截面视图。多个微结构602可以如图2及图4所示在垂直于光轴I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宽度。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及图4,基板601上设置了多个圆环状的微结构602以及设置于对称中心C处的圆柱状的微结构602,其中圆环状的微结构602相对于对称中心C以圆对称的方式配置,且对称中心C与光轴I重叠,其中图4可以视为是沿图3的线AA

的横截面视图。多个微结构602可以如图3及图4所示在垂直于光轴I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宽度。
[0036]在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环状的微结构602或柱状的微结构602在垂直于光轴I的方向上的宽度可以落在50nm至230nm的范围内。在平行于光轴I的方向上的高度可以落在550nm至650nm的范围内,在一实施例中为600nm。一柱状的微结构602的中心以及相邻的另一柱状的微结构60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落在230nm至270nm的范围内,在一实施例中为250nm。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柱状的微结构602的中心以及相邻的另一柱状的微结构60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或等于0.75λ,其中λ为可见光波长。在一些实施例中,环状的微结构602或柱状的微结构602在平行于光轴I的方向上的高度与在垂直于光轴I的方向上的宽度的比值大于2.5且小于12。在一些实施例中,环状的微结构602或柱状的微结构602具有折射率n,且n落在2.4至2.7的范围内。
[0037]本实施例的其他详细光学数据如表一所示。光学成像镜头10的整体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EFL)为14.46毫米(millimeter,mm),半视角(half f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为非球面透镜且具有屈光度,所述第六透镜为超透镜且具有正的屈光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圈,设置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0.5
×
TTL<D1<0.75
×
TTL,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D1为所述光圈与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TTL/EFL<0.8,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EFL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微结构,且所述多个微结构相对于所述光轴以圆对称的方式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微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具有宽度W1,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具有宽度W2,且2.5<W2/W1<1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宽度W1落在50nm至230nm的范围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权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