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超薄水冷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084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超薄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中框,所述中框上装设有微型水泵和散热风扇,所述微型水泵装设在散热风扇一侧;所述中框上还设有吸热腔和散热区;所述吸热腔设在微型水泵一侧,所述散热区设在散热风扇一侧;所述中框上还设有用于容纳循环水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设置在散热风扇侧面的第一流道和位于散热区底部的第二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器体积小、集成度高、散热量大,可以方便地装设到移动型电子设备中,并且一体式结构设计,还不需要考虑水管与水泵之间的连接,从而不会发生冷却液的泄漏。漏。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超薄水冷散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冷散热器
,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式超薄水冷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型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的功耗越来越高,发热量也越来越多,常规的散热系统由于其散热能力不足而渐渐无法满足移动型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所述移动型设备的空间比较有限,因此所采用的散热方式比较有限。
[0003]第一种方式:被动型散热系统,由散热部件吸热,然后不加人工干预,直接将散热部件上的热量传递至空气中;第二种方式:主动风冷散热系统,由吸热部件与热源接触吸收热量,然后热量直接传递至散热部件,最后采用风扇对散热部件的热量进行散热,将热量散发到外部空间;第三种方式:主动风冷和水冷的组合散热系统,由吸热部件与热源接触吸收热量,然后热量通过液体作为传递介质传递至散热部件,最后采用风扇对散热部件的热量进行散热,将热量散发到外部空间。
[0004]上述的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导致散热效果有限;第三种方式,可以解决散热效果有限的问题,但是采用分体式结构,占用空间较大,同时水管与水泵之间的连接处还容易发生漏液,进而造成设备损坏。
[0005]因此,以上三种方式都无法满足移动型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一体式超薄水冷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体积小、集成度高、散热量大,可以方便地装设到移动型电子设备中,并且一体式结构设计,还不需要考虑水管与水泵之间的连接,从而不会发生冷却液的泄漏。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式超薄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中框,所述中框上装设有微型水泵和散热风扇,所述微型水泵装设在散热风扇一侧;所述中框上还设有吸热腔和散热区;所述吸热腔设在微型水泵一侧,所述散热区设在散热风扇一侧;所述中框上还设有用于容纳循环水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设置在散热风扇侧面的第一流道和位于散热区底部的第二流道。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吸热腔紧贴发热源,并位于发热源一侧;所述吸热腔上设有若干个热交换部件;设置有若干个热交换部件可以增加吸热腔与循环水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循环水进行吸热,增加热交换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部件为圆柱形的柱体。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散热区上设有若干个散热鳍片,设置有若干个散热鳍片可以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散热,加快热交换;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区上还可以使用其他方式的散热结构。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散热器本体还包括装设在中框上的上盖,所述微型水泵的进水口位于微型水泵上方;可以增加进水口的面积,增加进入微型水泵的体积,同时还可以增大循环水与中框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加散热和热交换。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流道为散热区底部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中框一侧装设有用于密封第二流道的第一底盖;所述第一底盖安装后,所述第一底盖的底部与中框的底部平齐;使得散热器本体整体更加平整,安装到移动型电子设备内部更加方便,可以减小安装的结构改装。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中框一侧还装设有第二底盖,所述中框和第二底盖之间装设有密封循环水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将微型水泵底部的循环水进行密封,减小了循环水或者冷却液泄漏的风险。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密封圈和第二底盖之间装设有PCB板;所述PCB板装设在密封圈下方,有利于循环水带走PCB板上的热量,有利于降低PCB板上的温度,延长PCB板的使用寿命,同时PCB板的连接端部还可以使用软线进行连接,方便与移动型电子设备连接。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厚度不超过5mm;充分满足了移动型电子设备内部空间有限的特殊状况。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中框一侧装设有微型水泵,另一侧装设有散热风扇;通过中框将微型水泵和散热风扇连接在一起,同时中框上还设有吸热腔室和散热区,并且所述中框上还设有用于容纳循环水的流道,所述流道中的循环水流经吸热腔室、微型水泵、散热风扇和散热区,形成热量循环和交换,上述结构形成一个新的紧凑型超薄液冷散热器,减小了散热器的体积,提高了集成的程度,提升了散热器的散热量,可以方便地装设到移动型电子设备中;同时也使得移动型电子设备的功率可以继续提升。
[0017]2、本专利技术将吸热腔室、微型水泵、散热风扇和散热区集成在一起,并且在连接的中框上还设有用于容纳循环水的流道,采用了一体式结构设计,从而不需要考虑水管与水泵之间的连接,减小了循环水或者冷却液泄漏的风险。
[0018]3、本专利技术所述中框上设有用于容纳循环水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设置在散热风扇侧面的第一流道和位于散热区底部的第二流道;由此通过流道将吸热腔室、微型水泵、散热风扇和散热区连接在一起,将散热器中的循环水的流道打通,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水路。
[0019]4、本专利技术中热量的传输路径:发热源的热量传递至吸热腔的循环水中,循环水经由微型水泵的推送至出水口,经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将热量传到散热鳍片上,散热鳍片上的热量再由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带走,经由设备的出风口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其中,所述微型水泵为循环水的动力源,使得循环水具有循环流动的能力;所述散热风扇为主动散热的驱动力,从外界抽吸进来低温气流对散热鳍片的热量进行散热,最后把热量散发到外部空间。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式超薄水冷散热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式超薄水冷散热器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式超薄水冷散热器中去除上盖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式超薄水冷散热器中去除上盖的正视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式超薄水冷散热器中去除第一底盖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式超薄水冷散热器的分解示意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器本体装设在手机上的背面示意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器本体装设在平板或者笔记本上的背面示意图。
[0029]在图中包括有:
[0030]1、散热器本体;2、中框;3、微型水泵;4、散热风扇;21、吸热腔;22、散热区;5、流道;51、第一流道;52、第二流道;23、柱体;24、散热鳍片;6、上盖;71、第一底盖;72、第二底盖;81、密封圈;82、PCB板;61、吸风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超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本体(1),所述散热器本体(1)包括中框(2),所述中框(2)上装设有微型水泵(3)和散热风扇(4),所述微型水泵(3)装设在散热风扇(4)一侧;所述中框(2)上还设有吸热腔(21)和散热区(22);所述吸热腔(21)设在微型水泵(3)一侧,所述散热区(22)设在散热风扇(4)一侧;所述中框(2)上还设有用于容纳循环水的流道(5),所述流道(5)包括设置在散热风扇(4)侧面的第一流道(51)和位于散热区(22)底部的第二流道(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超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腔(21)紧贴发热源,并位于发热源一侧;所述吸热腔(21)上设有若干个热交换部件(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超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区(22)上设有若干个散热鳍片(2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自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鸿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