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耐冲击钓鱼坠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083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耐冲击钓鱼坠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在基线表面缠绕互相交错的聚乙烯丝,形成鱼线,然后制作出钓鱼坠,并将钓鱼坠连接在鱼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两条聚乙烯丝相交错的缠绕在基线上形成鱼线,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制得的鱼线具有耐磨性高且抗拉扯能力强的特点。磨性高且抗拉扯能力强的特点。磨性高且抗拉扯能力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耐冲击钓鱼坠的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垂钓器械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高强度耐冲击钓鱼坠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钓鱼坠包括鱼线和鱼坠,渔坠的作用主要是凭借钓者的投掷力量带动饵钩和鱼线进行远投,并将其固定在欲钓水域的某个水深层次。主要品种有海竿坠、手竿坠和抛砣法重坠。常用的鱼线有尼龙钓线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吊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吊线相对于尼龙钓线的性能更好抗拉力更强,但是钓鱼也会因为垂钓的鱼体积较大,挣扎强度大而导致鱼线的断裂。
[0003]鉴于此问题,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耐冲击钓鱼坠的制作工艺,其制作出的鱼线具有耐磨性高且抗拉扯能力强的特点。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强度耐冲击钓鱼坠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在基线表面缠绕互相交错的聚乙烯丝,形成鱼线;(b)制作出钓鱼坠;(c)将钓鱼坠连接在鱼线上。
[0006]进一步的,在步骤(a)中,通过鱼线制作机构使聚乙烯丝在基线表面缠绕互相交错,形成鱼线。
[0007]进一步的,所述鱼线制作机构包括用于输出基线的第一吐线机构、用于输出聚乙烯原料的第一吐料机构、以及用来承载第一吐线机构和第一吐料机构的承载筒体;所述第一吐料机构包括第一吐料体和第二吐料体,所述承载筒体表面形成以承载筒体中心为圆心且供第一吐料体和第二吐料体转动的第一环形轨道槽和第二环形轨道槽,所述第一环形轨道槽和第二环形轨道槽不相重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吐料机构还包括驱动第一吐料体沿第一环形轨道槽和第二环形轨道槽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吐料体沿第二环形轨道槽和第一环形轨道槽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吐料体在第一环形轨道槽和第二环形轨道槽之间进行往复运动的第三驱动机构、以及驱动第二吐料体在第二环形轨道槽和第一环形轨道槽之间进行往复运动的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吐料体和第二吐料体转动方向相反且角速度相同;所述承载筒体中心形成有容置第一吐线机构的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环形轨道槽和第二环形轨道槽形成在所述承载筒体表面;所述承载筒体表面还形成有供第一吐料体切经过的第一滑槽和供第二吐料体经过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一端与第一环形轨道槽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环形轨道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滑槽一端与第一环形轨道槽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环形轨道槽相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吐料体包括第一出料头、伸入第一环形轨道槽或第二环形轨
道槽内的第一伸入体、和与第一伸入体连接的第一储料筒,所述第一伸入体与第一出料头相连接;所述第二吐料体包括第二出料头、伸入第二环形轨道槽或第一环形轨道槽内的第二伸入体、和与第二伸入体连接的第二储料筒,所述第二伸入体与第二出料头相连接;所述承载筒体内形成有容置第一储料筒和第二储料筒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第一环形轨道槽底部相连通,所述容置腔与第二环形轨道槽底部相连通,所述容置腔与第一滑槽底部相连通,所述容置腔与第二滑槽底部相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一储料筒两侧的第一驱动体,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二储料筒两侧的第二驱动体;所述第一驱动体包括位于第一储料筒一侧的第一驱动平台、两个间隔设置且连接在第一驱动平台朝外一面的第一连接杆、和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杆之间的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表面抵顶在承载筒体内侧壁上;所述第二驱动体包括位于第二储料筒一侧的第二驱动平台、两个间隔设置且连接在第二驱动平台朝外一面的第二连接杆、和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二连接杆之间的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轮表面抵顶在承载筒体内侧壁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体还包括驱动第一转动轮转动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方式为接触式供电;所述第二驱动体还包括驱动第二转动轮转动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电连接方式为接触式供电。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一环形轨道槽和第一滑槽连接处一侧的第一通电磁吸板和位于第二环形轨道槽和第一滑槽连接处一侧的第二通电磁吸板;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一环形轨道槽和第二滑槽连接处一侧的第三通电磁吸板和位于第二环形轨道槽和第二滑槽连接处一侧的第四通电磁吸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吐线机构包括位于第一容置孔内的吐线筒体和供线筒体;所述供线筒体与吐线筒体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
[0014]进一步的,第一吐线机构输出基线的时,第一出料头和第二出料头喷出聚乙烯原料,第一出料头边喷出聚乙烯原料边绕着第一环形轨道槽转动,第二出料头边喷出聚乙烯原料边绕着第二环形轨道槽转动,第一出料头和第二出料头转动方向相反且第一出料头和第二出料头转动角速度一致,当第一出料头转动一圈后到达第一滑槽时,与此同时第二出料头转动一圈后到达第二滑槽处,此时第一通电磁吸板失电且第二通电磁吸板得电,第四通电磁吸板失电且第三通电磁吸板得电,第一出料头滑动到第二环形轨道槽内,第二出料头滑动到第一环形轨道槽内,聚乙烯丝在基线表面缠绕且互相交错形成鱼线。
[0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1.本专利技术的鱼线的制作工艺,其通过将两条聚乙烯丝相交错的缠绕在基线上形成鱼线,然后制作出鱼坠,将鱼坠和鱼线连接在一起形成钓鱼坠,本专利技术中鱼线耐磨性高且抗拉扯能力强。
[0017]2.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吐料体在第一环形轨道槽或第二环形轨道槽上进行滑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吐料体在第二环形轨道槽或第一环形轨道槽上进行滑动,第一吐料体和第二吐料体不会同时位于第一环形轨道槽或第二环形轨道槽上;第三驱动机构控制第一吐料体在第一环形轨道槽往第二环形轨道槽移动或反之,第四驱动机构控制第二吐料体在第二环形轨道槽往第一环形轨道槽移动或反之,实现在基线表面缠绕互相交错的聚乙烯丝形成鱼线,通过上述结构来制作鱼线智能程度高,且机械化水平高。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鱼线制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承载筒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承载筒体的剖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吐料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吐料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鱼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鱼线制作机构100;第一吐线机构1;吐线筒体11;供线筒体12;第一吐料体2;第一驱动机构21;第一驱动体211;第一驱动平台2111;第一连接杆2112;第一转动轮2113;第三驱动机构22;第一通电磁吸板221;第二通电磁吸板222;第一出料头23;第一伸入体24;第一储料筒25;第二吐料体3;第二驱动机构31;第二驱动体311;第二驱动平台3111;第二连接杆3112;第二转动轮3113;第四驱动机构32;第三通电磁吸板32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耐冲击钓鱼坠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基线表面缠绕互相交错的聚乙烯丝,形成鱼线;(b)制作出钓鱼坠;(c)将钓鱼坠连接在鱼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冲击钓鱼坠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通过鱼线制作机构使聚乙烯丝在基线表面缠绕互相交错,形成鱼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冲击钓鱼坠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线制作机构包括用于输出基线的第一吐线机构、用于输出聚乙烯原料的第一吐料机构、以及用来承载第一吐线机构和第一吐料机构的承载筒体;所述第一吐料机构包括第一吐料体和第二吐料体,所述承载筒体表面形成以承载筒体中心为圆心且供第一吐料体和第二吐料体转动的第一环形轨道槽和第二环形轨道槽,所述第一环形轨道槽和第二环形轨道槽不相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冲击钓鱼坠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吐料机构还包括驱动第一吐料体沿第一环形轨道槽和第二环形轨道槽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吐料体沿第二环形轨道槽和第一环形轨道槽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吐料体在第一环形轨道槽和第二环形轨道槽之间进行往复运动的第三驱动机构、以及驱动第二吐料体在第二环形轨道槽和第一环形轨道槽之间进行往复运动的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吐料体和第二吐料体转动方向相反且角速度相同;所述承载筒体中心形成有容置第一吐线机构的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环形轨道槽和第二环形轨道槽形成在所述承载筒体表面;所述承载筒体表面还形成有供第一吐料体切经过的第一滑槽和供第二吐料体经过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一端与第一环形轨道槽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环形轨道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滑槽一端与第一环形轨道槽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环形轨道槽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冲击钓鱼坠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吐料体包括第一出料头、伸入第一环形轨道槽或第二环形轨道槽内的第一伸入体、和与第一伸入体连接的第一储料筒,所述第一伸入体与第一出料头相连接;所述第二吐料体包括第二出料头、伸入第二环形轨道槽或第一环形轨道槽内的第二伸入体、和与第二伸入体连接的第二储料筒,所述第二伸入体与第二出料头相连接;所述承载筒体内形成有容置第一储料筒和第二储料筒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第一环形轨道槽底部相连通,所述容置腔与第二环形轨道槽底部相连通,所述容置腔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德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山县盈晖网具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