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CRITIC权重法的电力用户柔性负荷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网调度
,尤其指一种基于CRITIC权重法的电力用户柔性负荷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技术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空调、热水器、电动汽车等配置使用,电气化水平整体提升,使得居民用电负荷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电力用户电负荷增长率约10%),电网供需侧平衡面临挑战。尤其冬夏季节期间,季节性负荷尖峰问题使得部分台区季节性过载情况严重。对此问题,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推动配电侧需求响应(DR)的发展。
[0003]分时电价,具有鼓励电力用户削峰填谷、优化用电的作用。李菁等提出了一种基于经济性和舒适度的家庭能量管理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根据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结果证明了模型有效性;周磊等考虑分时电价环境与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出了基于能量管理系统的家居负荷建模与优化。综合来看,上述方法和模型从多个角度研究了能量管理多目标优化的优势,但就目前而言,多目标优化模型在柔性负荷调度优化过程中,关于各目标的权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CRITIC权重法的电力用户柔性负荷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获取电力用户上一周期负荷情况及柔性负荷可调控避峰容量;S2,确定用户柔性负荷奖励费用和节省费用的目标函数,构建计算柔性负荷调度后的激励费用以及用户实际支出电费值的电能激励费用模型;S3,综合衡量各个评价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和冲突性,构建基于CRITIC权重法的专家打分模型,计算电力企业、电力用户双方博弈的各评价目标的客观权重值;S4,构建柔性负荷调度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计算柔性负荷最优调度值,确定柔性负荷最优调度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RITIC权重法的电力用户柔性负荷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确定所述用户柔性负荷奖励费用和节省费用的目标函数时,分别将用户可平移、可转移、可削减负荷量转换为相应的奖励费用,同时根据分时电价,确定用户平移、转移、削减负荷的节省费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RITIC权重法的电力用户柔性负荷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采用如下算式建立关于可平移负荷量的奖励费用与节省费用的第一子目标函数:式中,D
PY1
为可平移负荷量的奖励费用;t
py1
、t
py2
为负荷可平移区间上下限;为单位功率负荷发生平移后的奖励费用值;t
c
为负荷总持续时间;为可平移负荷t时刻功率值;Δt为t时刻开始的可平移负荷持续时间;式中,D
PY2
为可平移负荷量的节能费用;t
′
py1
、t
′
py2
为负荷平移后的现区间上下限;D
fs,t
为分时电价;为实现区间[t
py1
、t
py2
]负荷整体平移,需满足区间约束,即:式中,ε为负荷平移后的开始时刻;y
t
为是否正常平移的0
‑
1变量,1表示负荷正常平移,0表示负荷未正常平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CRITIC权重法的电力用户柔性负荷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采用如下算式建立关于可转移负荷量的奖励费用与节省费用的第二子目标函数:式中,D
ZY1
为可转移负荷量的奖励费用;为单位功率负荷发生转移后的奖励费用;t
zy1
、t
zy2
为负荷可转移区间上下限;为可转移负荷t时刻功率值;v
t
表示判断t时刻负荷
可转移状态,为0
‑
1状态变量函数;式中,D
ZY2
为可转移负荷量的节能费用;t
′
zy1
、t
′
zy2
为负荷转移后的现区间上下限;为实现区间[t
zy1
、t
zy2
]负荷整体转移,负荷转移前后需要保持电能总量不变的约束,即:式中,为可转移负荷发生转移后的t时刻功率值;T为设备可转移的运行区间,取24小时;为防止在符合转移过程中产生的设备频繁启停,造成用户电器设备的故障风险,因此需增加最小持续运行时间的约束条件:式中,t0为设备开始运行时刻,为最小持续工作时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CRITIC权重法的电力用户柔性负荷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采用如下算式建立关于可削减负荷量的奖励费用与节省费用的第三子目标函数:式中,D
XJ1
为可削减负荷量的奖励费用;为单位功率负荷发生削减后的奖励费用;t
xj1
、t
xj2
为负荷可削减区间上下限;为负荷削减前一时刻t用电功率;α为负荷削减系数,α∈[0,1];u
t
为判断负荷在t时刻是否发生削减的0
‑
1状态变量,u
t
=1负荷发生削减,u
t
=0负荷未削减;可削减负荷在削减过程中,削减功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飞,戴逢哲,易子木,王文烨,林政阳,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