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品机碳酸与非碳酸饮料同机柔性转换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052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饮品机碳酸与非碳酸饮料同机柔性转换工艺,在同一饮品机内紧凑配置饮品供料、供水、制备碳酸化、冰水、热水与蒸汽模块;各模块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在总混料管处汇合于同一管路中,通过管阀协同自控,实现碳酸和非碳酸饮料的柔性转换:开机时,先依供水、制冷、制碳酸水、制热、制蒸汽程序先后相继启动,做好物料、供水、供汽准备,其他所有泵阀常闭;在每一杯饮料制备过程中,均是饮品浓浆注入最先完成,然后依次为碳酸水(碳酸饮料时)或冷水、热水(非碳酸饮料时),最后都是小量蒸汽喷入,以清除管道内料液残留和味道残留,并防止微生物生长繁殖,完成管道的自清洁。完成管道的自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饮品机碳酸与非碳酸饮料同机柔性转换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饮品机
,尤其涉及一种饮品机碳酸与非碳酸饮料同机柔性转换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饮料的兴起,市面上广泛存在果酸饮料机、碳酸饮料机、咖啡机、奶茶机,每种饮料机均功能单一,每一设备固定制售单一品类产品。且在饮料机运行过程中普遍遇到管道料液残留、灌装爆流、灌装头滴漏、灌装口霉块等卫生安全问题,导致饮品机料液管道自清洁功能不完整,常会因灌装头和料液管路料液残留、微生物繁殖污染、串味、霉菌生长等情况发生,影响到消费者健康,且市面的设备缺少物联网化功能,体验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饮品机碳酸与非碳酸饮料同机柔性转换工艺,根据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碳酸与非碳酸饮料同机柔性转换步骤,在同一台小型饮品机上通过管阀协同控制,实现碳酸和非碳酸饮料制备与灌装的柔性转换,不产生串味与交叉污染,并能较长时间保证热饮、冷饮产品的连续供给。
[0004]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饮品机碳酸与非碳酸饮料同机柔性转换工艺,转换步骤如下:S1:供料:依系统指令打开料仓内指定的饮料包至总混料管管路的控制阀和单向阀,通过蠕动泵或隔膜泵将饮料包内饮料定量输送至总混料管,然后关闭该管路所有泵阀,由系统启动后续指令;S2:供水与供汽:本阶段包含设备贮水箱补水以及配料需要的常温水、冰水、热水和蒸汽制备:贮水箱补水:设备启动后系统首先运行供水程序,水源为自来水时,打开自来水控制阀后,自来水经过过滤器、净水器补充至贮水箱;水源为大桶水时,由补水泵将大桶水经过滤器抽至贮水箱,所述贮水箱有水位高、低液位传感器控制贮水箱内贮水量,低于低液位时进水泵阀打开补水,达到高液位时即关闭补水泵阀,缺水时即发出警示指醒;常温水:贮水箱外接隔膜泵,成为饮品机主供水泵,由此泵向后段输出,经阀组控制,直接到总混料管的15

25℃常温水;冰水:贮水箱外接隔膜泵,成为饮品机主供水泵,由此泵向后段输出,经阀组控制,直接到总混料管的冰水机模块生成2

8℃冰水;热水和蒸汽:贮水箱外接隔膜泵,成为饮品机主供水泵,由此泵向后段输出,经阀组控制,直接到总混料管的一级锅炉生成65

95℃热水,再由一级锅炉内至二级锅炉生成115

125℃蒸汽备用;已生成的常温水、冰水、热水和蒸汽均独立接入总混料管,并用含单向阀的阀组控制管路开合和流向;S3:将冰水箱的冰水注入微型碳酸化罐,与注入的二氧化碳充分混合后即生成碳酸水备用,罐内高、低压力传感器控制二氧化碳进入量,有高、低液位传感器控制进水量,有卸压阀控制罐内压力以保证安全;S4:智能混料与柔性转换:设备控制系统内含
饮料配方和工艺调节系统、料仓物料管理系统,在接到出料指令时,可依配方和出料温度要求,自动计算并供给饮料浓浆量和所需要的配料用水量,并依混料管特殊结构自动完成混料,而后均匀灌装入杯;设备依料液和供水、供汽管路的管阀自动控制,柔性转换碳酸饮料和非碳酸饮料产品生产:制备非碳酸饮料时,依出料温度要求依次供给饮料浓浆和所需要的常温水、冰水、热水、蒸汽,最后生成20

30℃常温饮料、或8

15℃冷饮、或55

75℃热饮;制备碳酸饮料时,依次供给饮料浓浆、碳酸水和蒸汽,最后生成8

15℃碳酸饮料,S5:废料回收:通入少量蒸汽完成管道冲洗并将废料通入废水桶收集。
[000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工艺设计集中制冷、制热,并料、水、汽的路径独立、单向控制,满足工业化食品卫生和低耗节能要求,且能比较经济地实现设备运行,在总混料管内,供水和供汽管路出口均设置在饮料浓浆出口之后,后续的供水和供汽均对前面的管路起到清洁冲洗作用;加上供料供水管路的单向阀口紧靠总混料管路口,能完全阻断总混料管内料液反流及滞留。
[0006]进一步的,所述S5中的蒸汽来自于总料管连接的蒸汽锅炉,所述蒸汽锅炉与总料管之间设置有单向阀。
[000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控制蒸汽喷入量,有效清除管道内料液残留和味道残留,并防止微生物生长繁殖,完成管道的自清洁。
[0008]进一步的,在碳酸饮料制备过程中,为先注入饮品浓浆,然后依次添加碳酸水、冷水,最后喷入少量蒸汽。
[000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完成制作碳酸饮料。
[0010]进一步的,在非碳酸饮料制备过程中,为先注入饮品浓浆,然后依次添加冷水、热水,最后喷入少量蒸汽。
[00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完成制作非碳酸饮料。
[0012]进一步的,所述总料管与混合管密闭连接,所述混料管通向混料仓,所述混料仓设置有带灌装阀的灌装头。
[00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配料与配料水在混料仓混合后,所述灌装阀打开,料液经灌装头匀速注入饮料杯内,而后灌装阀封闭,完成灌装动作。
[0014]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系统控制主板与存储模块,所述系统控制主板可外接触控屏。
[00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由消费者触屏完成选单、支付操作和信息交互。
[0016]一种饮品机,包括料仓模块、供料模块、混料与灌装模块、热水模组、冰水模组、碳酸水模块、供水模块、制冰模块、供杯模块、支付模块、显示模块、通信监视模块、电源及系统控制模块和废水废物模,所述电源及系统控制模块起到主要控制作用,分别控制供料模块的饮料料浆种类供应、混料与灌装模块的出料剂量控制、热水模组热水供应、冰水模组的冰水供应、碳酸水模块的碳酸水供应、供杯模块的杯子供应、支付模块的消费方式、显示模块的数据接收、通信监视模块的设备状态信息上传与接收、废水废物模块的废物堆积与收集,所述供水模块为热水模组、冰水模组、制冰模块供应可食用饮用水。
[00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备各组件均优先模块化、标准化、自动化设计,便于设备安装、保养和维修,亦便于无人智能化运行,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
[0018]进一步的,所述料液接头设置有蒸汽阀口,接通时通入蒸汽对接入口进行蒸汽封
杀进行杀毒。
[001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本饮品机运行时具有一定的管路自清洁能力。
[0020]进一步的,所述通信监视模块包括4G/5G通信模块、RFID芯片读写器、监控视频与控制系统,在平台系统软件支持下,能快速完成物料信息、订单支付信息、设备运行状况与周边环境等信息交换。
[002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备料仓配置RFID芯片读片器,可自主读出和识别料包物料和配方信息,为物料物联网化管理和设备自动因配方调整设置提供了基础。
[0022]进一步的,所述热水模组包括热水锅炉与蒸汽锅炉,所述热水锅炉将供水模块的水进行热交换产生热水通过三通阀分别同向总料管和蒸汽锅炉,所述蒸汽锅炉将热水继续加工形成消毒用的蒸汽通过单向阀与总料管相通。
[002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特色双锅炉为料液管路和料袋接头清洗和杀菌提供了热水和蒸汽,在系统阀组配合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品机碳酸与非碳酸饮料同机柔性转换工艺,其特征在于:转换步骤如下:S1:供料:依系统指令打开料仓内指定的饮料包至总混料管管路的控制阀和单向阀,通过蠕动泵或隔膜泵将饮料包内饮料定量输送至总混料管,然后关闭该管路所有泵阀,由系统启动后续指令;S2:供水与供汽:本阶段包含设备贮水箱补水以及配料需要的常温水、冰水、热水和蒸汽制备:贮水箱补水:设备启动后系统首先运行供水程序,水源为自来水时,打开自来水控制阀后,自来水经过过滤器、净水器补充至贮水箱;水源为大桶水时,由补水泵将大桶水经过滤器抽至贮水箱,所述贮水箱有水位高、低液位传感器控制贮水箱内贮水量,低于低液位时进水泵阀打开补水,达到高液位时即关闭补水泵阀,缺水时即发出警示指醒;常温水:贮水箱外接隔膜泵,成为饮品机主供水泵,由此泵向后段输出,经阀组控制,直接到总混料管的15

25℃常温水;冰水:贮水箱外接隔膜泵,成为饮品机主供水泵,由此泵向后段输出,经阀组控制,直接到总混料管的冰水机模块生成2

8℃冰水;热水和蒸汽:贮水箱外接隔膜泵,成为饮品机主供水泵,由此泵向后段输出,经阀组控制,直接到总混料管的一级锅炉生成65

95℃热水,再由一级锅炉内至二级锅炉生成115

125℃蒸汽备用;已生成的常温水、冰水、热水和蒸汽均独立接入总混料管,并用含单向阀的阀组控制管路开合和流向;S3:将冰水箱的冰水注入微型碳酸化罐,与注入的二氧化碳充分混合后即生成碳酸水备用,罐内高、低压力传感器控制二氧化碳进入量,有高、低液位传感器控制进水量,有卸压阀控制罐内压力以保证安全;S4:智能混料与柔性转换:设备控制系统内含饮料配方和工艺调节系统、料仓物料管理系统,在接到出料指令时,可依配方和出料温度要求,自动计算并供给饮料浓浆量和所需要的配料用水量,并依混料管特殊结构自动完成混料,而后均匀灌装入杯;设备依料液和供水、供汽管路的管阀自动控制,柔性转换碳酸饮料和非碳酸饮料产品生产:制备非碳酸饮料时,依出料温度要求依次供给饮料浓浆和所需要的常温水、冰水、热水、蒸汽,最后生成20

30℃常温饮料、或8

15℃冷饮、或55

75℃热饮;制备碳酸饮料时,依次供给饮料浓浆、碳酸水和蒸汽,最后生成8

15℃碳酸饮料;S5:废料回收:通入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毓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全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