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除尘管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051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业除尘管网系统。所述工业除尘管网系统,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内部空间从左至右依次分为动力牵引区、存放维修区以及作业区;所述主管道内部分别设置用于对所述主管道内部灰尘清理的清理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业除尘管网系统,通过设置清理结构,主要用于对主管道内部积灰自动进行清理,通过设置阻风件,在气流通过时,大大改变了主管道截面面积,使得通过阻风件和主管道间隙的气流流速增强,而流速增强的气流能够增强对堆积在主管道内壁的灰尘吹扫作用,进而使其扬起并随气流汇集到吸尘设备中,在保证吸尘设备功耗不变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除尘效果,并省去了人工手动清理操作。手动清理操作。手动清理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除尘管网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除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除尘管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除尘系统主要是对室内灰尘进行有效收集,并实现对室内空气净化的系统,而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普遍采用对多点粉尘进行控制的除尘管网系统,这种除尘系统一般选择主管道和除尘器连接,在主管道上引支管道到达需控制的粉尘点。
[0003]然而,现有的除尘管网系统的主管道设计主要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逐级变径,二是采用通径,前者能有效预防管网内粉尘堆积,稳定除尘效果;后者能有效降低管网阻力,增加管网能到达的最远距,降低能耗。
[0004]对于采用通径方式来说,受限于远端支管汇流到主管道的风量较少,主管道远端会形成较多的粉尘淤积,人工清理比较麻烦,进而造成远端支管除尘效果降低,因此现有的除尘管网系统设计两端受限,需要在降低能耗、管网距离、除尘效果之间平衡选择,并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工业除尘管网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业除尘管网系统,解决了除尘管网系统人工清理比较麻烦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业除尘管网系统,包括:
[0008]主管道;
[0009]所述主管道内部空间从左至右依次分为动力牵引区、存放维修区以及作业区;
[0010]所述主管道内部分别设置用于对所述主管道内部灰尘清理的清理结构、用于控制所述清理结构活动的牵引结构;/>[0011]其中,所述清理结构设置于所述主管道内,所述清理结构包括主体架,所述主体架上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套接有用于改变所述主管道内部气流流速的阻风件,所述主体架的外部安装有多个滑轮组,所述滑轮组的外部与所述主管道内壁滚动连接,所述连接柱外部的两侧均套接有使所述连接柱能够在所述主体架上转动的连接转件;
[0012]所述作业区的末端安装有用于对所述主管道内部灰尘吸收的吸尘设备,所述牵引结构位于所述动力牵引区内。
[0013]优选的,所述主体架的设置为三棱柱框架,所述连接柱水平安装在主体架内部的中间,且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均通过两个固定螺母与所述主体架的两侧固定安装。
[0014]优选的,所述滑轮组的数量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所述滑轮组均匀分布在所述主体架的外部,且一组所述滑轮组是由两个左右对称的滑轮组成。
[0015]优选的,所述阻风件位于靠近所述吸尘设备的一侧,两个所述连接转件分别安装于所述主体架外部的两侧。
[0016]优选的,所述牵引结构包括驱动件、两个用于对所述清理结构位置检测的限位传感器和用于控制所述存放维修区与作业区导通或关闭的第一阀门,所述驱动件是由驱动电机和减速机组成,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绳盘。
[0017]优选的,所述绳盘的外部缠绕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远离所述绳盘的一端连接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连接。
[0018]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动力牵引区与所述作业区内,所述第一阀门位于所述存放维修区与作业区连接处,所述主管道的外部连接有多个支路管道,所述支路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0019]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部滑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接块。
[002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外部套接有支撑弹簧,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按动件,所述安动件的外部与所述连接柱的外部贴合。
[0021]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右端开设有两个活动槽,所述连接杆固定安装于所述活动槽内,所述连接件滑动于所述活动槽内,所述阻风件的内侧开设有两个卡接槽,所述卡接块的外部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
[002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业除尘管网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业除尘管网系统,通过设置清理结构,主要用于对主管道内部积灰自动进行清理,其中,通过设置阻风件,在气流通过时,大大改变了主管道截面面积,使得通过阻风件和主管道间隙的气流流速增强,而流速增强的气流能够增强对堆积在主管道内壁的灰尘吹扫作用,进而使其扬起并随气流汇集到吸尘设备中,在保证吸尘设备功耗不变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除尘效果,确保将主管道内堆积的灰尘一次清理干净,并省去了人工手动清理操作,实现自动清理功能,在使用时更加方便、更加省事,并大大加快了清理速度,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业除尘管网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的清理结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2所示的主体架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业除尘管网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4所示的连接柱与阻风件内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标号
[0030]1、主管道;
[0031]11、动力牵引区,12、存放维修区,13、作业区;
[0032]2、清理结构;
[0033]21、主体架,22、连接柱,23、阻风件,24、滑轮组,25、连接转件;
[0034]3、牵引结构;
[0035]31、驱动件,32、限位传感器,33、第一阀门,34、绳盘,35、牵引绳,36、旋转环;
[0036]4、吸尘设备,5、支路管道,6、第二阀门;
[0037]7、固定结构;
[0038]71、连接杆,72、连接件,73、卡接块,74、支撑弹簧,75、安动件;
[0039]8、活动槽,9、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41]第一实施例
[0042]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业除尘管网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清理结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3为图2所示的主体架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工业除尘管网系统,包括:
[0044]主管道1;
[0045]所述主管道1内部空间从左至右依次分为动力牵引区11、存放维修区12以及作业区13;
[0046]所述主管道1内部分别设置用于对所述主管道1内部灰尘清理的清理结构2、用于控制所述清理结构2活动的牵引结构3;
[0047]其中,所述清理结构2设置于所述主管道1内,所述清理结构2包括主体架21,所述主体架21上安装有连接柱22,所述连接柱22的一端套接有用于改变所述主管道1内部气流流速的阻风件23,所述主体架21的外部安装有多个滑轮组24,所述滑轮组24的外部与所述主管道1内壁滚动连接,所述连接柱22外部的两侧均套接有使所述连接柱22能够在所述主体架21上转动的连接转件25;
[0048]所述作业区13的末端安装有用于对所述主管道1内部灰尘吸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除尘管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内部空间从左至右依次分为动力牵引区、存放维修区以及作业区;所述主管道内部分别设置用于对所述主管道内部灰尘清理的清理结构、用于控制所述清理结构活动的牵引结构;其中,所述清理结构设置于所述主管道内,所述清理结构包括主体架,所述主体架上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套接有用于改变所述主管道内部气流流速的阻风件,所述主体架的外部安装有多个滑轮组,所述滑轮组的外部与所述主管道内壁滚动连接,所述连接柱外部的两侧均套接有使所述连接柱能够在所述主体架上转动的连接转件;所述作业区的末端安装有用于对所述主管道内部灰尘吸收的吸尘设备,所述牵引结构位于所述动力牵引区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除尘管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架的设置为三棱柱框架,所述连接柱水平安装在主体架内部的中间,且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均通过两个固定螺母与所述主体架的两侧固定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除尘管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的数量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所述滑轮组均匀分布在所述主体架的外部,且一组所述滑轮组是由两个左右对称的滑轮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除尘管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风件位于靠近所述吸尘设备的一侧,两个所述连接转件分别安装于所述主体架外部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除尘管网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穆美强苏记华李庆功陈华杰申晨光张伟国张文刚李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远大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