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及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020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用于分析检体的分析装置的配置自由度的连接装置和包括该连接装置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一种将传送容纳检体的检体容器的检体传送装置和分析所述检体的分析装置进行连接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盘传送带,该圆盘传送带以规定间隔传送搭载有所述检体容器的检体载体;握持部,该握持部配置在所述圆盘传送带的内侧并在采集所述检体的位置即检体采集位置处握持所述检体容器;以及壳体,该壳体覆盖所述圆盘传送带,所述检体采集位置配置在所述圆盘传送带的传送路径上,并且在距所述壳体的规定距离内。并且在距所述壳体的规定距离内。并且在距所述壳体的规定距离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装置及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及包括连接装置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该连接装置将传送容纳血液、尿液等检体的检体容器的检体传送装置和分析检体的分析装置进行连接。

技术介绍

[0002]医院、检查设施中使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对由被检者提供的血液、尿液等检体进行用于临床检查的分析。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中包括对容纳检体的检体容器进行各种预处理的预处理装置和传送检体容器的检体传送装置、从检体容器中采集检体并进行分析的分析装置、以及连接检体传送装置和分析装置的连接装置。要求连接装置将检体容器准确配置在分析装置从检体容器中采集检体的位置。
[0003]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对定中爪,这一对定中爪用于通过圆盘传送带将用于保持检体容器的载体传送到规定位置,并与所传送的载体的上升联动地准确地握持被载体保持的检体容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7

1295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与载体的上升联动地握持检体容器,因此分析装置在比传送载体的圆盘传送带更高的位置采集检体。另外,由于握持检体容器的定中爪配置在圆盘传送带的外侧,因此需要避开定中爪配置分析装置。也就是说,关于分析装置的配置有很多限制。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用于分析检体的分析装置的配置自由度的连接装置和包括该连接装置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将传送容纳有检体的检体容器的检体传送装置和分析所述检体的分析装置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盘传送带,该圆盘传送带以规定间隔传送搭载有所述检体容器的检体载体;握持部,该握持部配置在所述圆盘传送带的内侧,并且在采集所述检体的位置即检体采集位置处握持所述检体容器;以及壳体,该壳体覆盖所述圆盘传送带,所述检体采集位置配置在所述圆盘传送带的传送路径上,并且在距所述壳体的规定距离内。
[0008]本专利技术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进行检体容器的预处理和检体的分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连接装置。专利技术效果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用于分析检体的分析装置的配置自由度的连接装置和包括该连接装置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实施例1的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实施例1的连接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检体支架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实施例1的连接装置和分析装置的配置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图6是用于说明分析装置的检体采集部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握持部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握持部的一个示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握持部的一个示例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0是示出实施例1的连接装置的动作的流程的图。图11是示出握持部的一个示例的动作的俯视图。图12是示出握持部的一个示例的动作的俯视图。图13是示出握持部的一个示例的动作的俯视图。图14是示出握持部的一个示例的动作的俯视图。图15是示出握持部的一个示例的动作的俯视图。图16是示出握持部的另一示例的结构和动作的俯视图。图17是示出握持部的另一示例的结构和动作的俯视图。图18是示出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的俯视图。图19是示出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和分析装置的配置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图20是示出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和分析装置的配置的另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0011]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在某些图中,为了明确方向,示出上下左右前后的方向。
[0012]用图1对本实施例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1进行说明。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1是对由被检者提供的血液和尿液等检体实施各种预处理后,进行用于临床检查的分析的系统。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1包括预处理装置2、检体传送装置3、检体缓冲器4、连接装置5、分析装置6和控制装置9。以下,对各装置进行说明。
[0013]预处理装置2是在分析检体之前对检体实施预处理的装置。预处理中包括容纳检体的检体容器7的接受处理、离心分离处理、检体容器7内的液量等的测量处理、检体容器7的开栓处理、分装检体的分注处理等。
[0014]检体传送装置3是用于在预处理装置2和分析装置6之间传送搭载有一个检体容器7的检体载体8的装置。检体传送装置3中设置有作为检体载体8的去往路径和返回路径的两个传送路径。
[0015]检体缓冲器4是临时存放检体载体8的装置,以防止检体载体8在传送路径上堵塞。根据需要设置检体缓冲器4。
[0016]连接装置5是将检体传送装置3和分析装置6之间连接的装置,并且将检体载体8传
送到分析装置6采集检体的位置即检体采集位置10。另外,后面将用图2和图3来描述连接装置5。
[0017]分析装置6是用于对从传送到检体采集位置10的检体载体8上的检体容器7采集的检体进行分析的装置。检体的采集由分析装置6所具有的检体采集部25进行。后面将用图6来描述检体采集部25。
[0018]控制装置9例如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基于由传感器等获取的信息控制各装置的动作。
[0019]用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例的连接装置5。连接装置5具有圆盘传送带21、壳体24、握持部20。壳体24仅在图3中示出。
[0020]圆盘传送带21是用于将检体载体8传送到检体采集位置10的装置,并且具有多个爪22和圆弧形状的传送路径23。爪22是平面形状大致为五边形的薄板,沿着传送路径23以顶点朝向外周的方式等间隔地配置,并沿着传送路径23转动。由于在爪22之间设置有保持检体载体8的空隙,因此,通过爪22的转动,检体载体8在传送路径23上等间隔地传送。
[0021]传送路径23连接到从检体传送装置3搬入检体载体8的检体搬入路径11、以及检体载体8被搬出到检体传送装置3的检体搬出路径12。被搬入到检体搬入路径11的检体载体8被载体分离部13挡住。在检体载体8被挡住的期间,读取部14读取安装到检体容器7上的条形码标签和RFID,并获取与检体有关的信息。在获取与检体有关的信息之后,检体载体8从载体分离部13释放,并逐个地传送到传送路径23。通过爪22的转动,将被传送到传送路径23的检体载体8传送到检体采集位置10,在检体采集位置10采集检体,然后检体载体8被进一步传送并从检体搬出路径12搬出。另外,优选地,在从检体搬入路径11到检体采集位置10之间保持规定数量以上的检体容器7,图3中示出了保持五个检体容器7a~7e。
[0022]在从检体搬入路径11到检体采集位置10之间被保持的检体容器7的数量优选为排列在图4中所例示的检体支架15中的检体容器7的数量以上。检体支架15具有用于插入检体容器7的多个孔16,并且可以排列有孔16的数量的检体容器7。图4中示出了将四个检体容器7插入排列数量为五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连接装置,将传送容纳有检体的检体容器的检体传送装置和分析所述检体的分析装置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盘传送带,该圆盘传送带以规定间隔传送搭载有所述检体容器的检体载体;握持部,该握持部配置在所述圆盘传送带的内侧,并且在采集所述检体的位置即检体采集位置处握持所述检体容器;以及壳体,该壳体覆盖所述圆盘传送带,所述检体采集位置配置在所述圆盘传送带的传送路径上,并且在距所述壳体的规定距离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装置包括用于采集所述检体的检体采集部,所述规定距离是所述检体采集部能到达的距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规定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茂辉远藤正史山下太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