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悌康专利>正文

四平面双单层湿定子三相交流电动机绕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9821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三相交流电动机的、采用穿线方式完成绕组制作的湿定子绕组。其特征是:绕制在定子槽内的线圈形成四平面双单层结构,该四平面双单层湿定子绕组是由两套独立的两平面单层绕组串联或并联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传统的双层短矩叠绕组的改进,可在绕组端部形成6个以上独立的水流冷却通道,可较好的改善端部冷却条件,提高运行可行性,延长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湿定子电机,确切地说是用于三相交流电动机的、采用穿线方式完成绕组制作的湿定子绕组。
技术介绍
30万KW、60万KW大型汽轮发电机锅炉为减小汽包体积、增加循环倍率、提高机组效率,采用强制循环亚临界参数大型锅炉是技术的发展趋势,而强制循环炉的工质循环动力来自于强制循环泵,由于强制循环泵直接与锅炉工质——高温高压水接触,目前密封技术难以做到将高温高压水与驱动强制循环泵的电机进行完善的密封,因此国外先进工业国家于60年代末即发展一种无填料函密封的湿定子电机用于驱动炉水泵,这种电机称为锅炉强制循环泵无填料函定子电机。较为著名的有西德KSB公司生产的LUV系列及英国Hayward Tyler公司生产的HP系列的炉水泵及炉水泵电机。炉水泵电机是一种类似于充水式潜水电机的电机,置于高压容器外壳内,属于湿定子结构。为了散发电机运行中由于各种功率损耗如铜耗、铁耗、机械耗及水磨擦损耗等产生的热量,电机转子同轴上带有一个小叶轮,产生的水动力使电机内腔的水与外高压冷却器形成热循环,外高压冷却器以水——水冷却器方式把热量带走,这一热循环同时也把锅炉高压管道及炉水向电机以热传导方式传递给电机的热量带走,从而提供炉水泵电机低于50℃的工作条件,因此炉水泵电机的绕组绝缘及水润滑轴承与湿定子潜水电机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相近的工作条件。目前,6KV炉水泵电机大都采用双层交叠式绕组,因绕组端部没有有效的冷却水道,内部冷却循环水难以冷却到端部线圈的内部,冷却条件差,在高温炉水渗透及热传导的影响下,局部温度高达150℃以上,导致绕组线胶代变形,最终导致绝缘损坏,而不能工作。以KSB公司技术生产的LUV44/4FQ20-605、200KV、6KV为例,定子绕组一般使用2-3年,有的仅一年左右定子绕组就因烧坏需要更换绕组线,是炉水泵电机达不到预期可靠性的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对传统的双层短矩叠绕组的改进,提供一种可在绕组端部形成6个以上独立的水流冷却通道、可较好的改善端部冷却条件,提高运行可行性的四平面双单层湿定子三相交流电动机绕组。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四平面双单层湿定子三相交流电动机绕组,包括线圈,线圈绕制在定子槽内,定子槽数为36个,其特征在于A、四平面双单层湿定子绕组是由两套独立的两平面单层绕组串联或并联组成;B、所述定子36个线槽,同一线槽内分为上、下两个绕组;C、上、下一两层绕组内分别绕制出两个平面的六个极相组线圈;D、一层槽内每个平面内有连续的三个极相组线圈组成;E、每个极相组线圈为三个线圈组成;F、每个极相组三个线圈的跨距分别为11、9、7个线槽。每一槽内的上层线圈和下层线圈或为同相,或为异相。极相组线圈之间的联接或为串联,或为并联。上层槽线圈匝数与下层槽线圈匝数或为相同,或为不同。本技术通过对传统的双层短矩叠绕组的改进,可在绕组端部形成6个以上独立的水流冷却通道,可较好的改善端部冷却条件,提高运行可行性,延长使用寿命,适合于在高温高压工况下运行如30万KV以上大型发电机锅炉强制循环水泵电机使用。由于上层绕组和下层绕组分别是二套独立的绕组在同相内可以是同槽的,也可以是错开一槽或几槽,因此,可以降低绕组的谐波磁势含量。因为上层绕组的每槽内匝数与下层绕组的每槽内匝数或相同、或不同,与双层短矩绕组相比,有更灵活的调整绕组磁势谐波含量的能力。可有目的的进行绕组优化,降低一系列需要降低的磁势谐波含量。该绕组工艺简单,制作方便,穿线对绕组线的绝缘损伤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M-M剖视图图3为绕组展开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由图1、图2、图3可见,以36槽定子为例,该四平面双单层湿定子三相交流电动机绕组,包括线圈、定子机壳1和硅钢片铁芯2,线圈绕制在定子的硅钢片铁芯2槽内,定子硅钢片铁芯2线槽数为36个。沿着定子1径向分为上层绕组4和下层绕组3;上层绕组4和下层绕组3内分别由两个平面的六个极相组线圈组成,即上层绕组由第三平面7和第四平面8组成,下层绕组由第一平面5和第二平面6组成。一层绕组内每个平面内有连续的三个极相组线圈;每个极相组线圈为三个线圈组成;每个极相组线圈中的跨距分别为11、9、7个线槽。每一槽内的上层绕组4和下层绕组3组成的上下层线圈匝数或为相同,或为不同。且上层线圈4和下层线圈3可为同相,也可为不同相的。极相组线圈之间的联接为串联方式。权利要求1.四平面双单层湿定子三相交流电动机绕组,包括线圈,线圈绕制在定子槽内,定子槽数为36个,其特征在于A、绕制在定子槽内线圈形成四平面双单层结构,所述四平面双单层湿定子绕组是由两套独立的两平面单层绕组串联或并联组成;B、所述定子36线槽,同一线槽内分为上、下两层绕组;C、上、下两层绕组分别绕制出两个平面的六个极相组绕组组成;D、一层内每个平面内有连续的三个极相组线圈组成;E、每个极相组线圈为三个线圈组成;F、每个极相组三个线圈跨距分别为11、9、7个线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平面双单层湿定子三相交流电动机绕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槽内的上层线圈和下层线圈或为同相,或为异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平面双单层湿定子三相交流电动机绕组,其特征在于线圈组之间的联接或为串联,或为并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平面双单层湿定子三相交流电动机绕组,其特征在于上层线圈匝数与下层线圈匝数或为相同,或为不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用于三相交流电动机的、采用穿线方式完成绕组制作的湿定子绕组。其特征是绕制在定子槽内的线圈形成四平面双单层结构,该四平面双单层湿定子绕组是由两套独立的两平面单层绕组串联或并联组成。本技术通过对传统的双层短矩叠绕组的改进,可在绕组端部形成6个以上独立的水流冷却通道,可较好的改善端部冷却条件,提高运行可行性,延长使用寿命。文档编号H02K3/12GK2529429SQ0221958公开日2003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5日专利技术者邓悌康, 王松年, 姚荣祥 申请人:邓悌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四平面双单层湿定子三相交流电动机绕组,包括线圈,线圈绕制在定子槽内,定子槽数为36个,其特征在于:A、绕制在定子槽内线圈形成四平面双单层结构,所述四平面双单层湿定子绕组是由两套独立的两平面单层绕组串联或并联组成;B、所述定子36线槽 ,同一线槽内分为上、下两层绕组;C、上、下两层绕组分别绕制出两个平面的六个极相组绕组组成;D、一层内每个平面内有连续的三个极相组线圈组成;E、每个极相组线圈为三个线圈组成;F、每个极相组三个线圈跨距分别为11、9、7个线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悌康王松年姚荣祥
申请(专利权)人:邓悌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