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道路积水坑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864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道路积水坑修复装置,包括水平板,所述的水平板下方设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下方设有万向轮,所述的水平板上方设有螺纹杆,所述的螺纹杆上设有螺母,所述的水平板侧壁设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下方设有多个L形杆,所述的L形杆水平一侧套接设有增重环,所述的增重环配合套接在螺纹杆上,所述的水平板内固定设有电机一,所述的电机一连接设有开口朝下的U形板,所述的U形板外侧壁设有电机二,所述的电机二输出端穿过U形板侧壁连接设有半圆环,所述的半圆环曲面朝下,所述的半圆环下端连接设有气缸,所述的气缸下端连接设有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建筑工程用道路积水坑修复装置修复效果好。用道路积水坑修复装置修复效果好。用道路积水坑修复装置修复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道路积水坑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是指一种建筑工程用道路积水坑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为城市发展运送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交通对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道路的完整性对交通有着很大影响,随着道路的长期使用,道路路面会逐渐形成积水路坑,如果不及时修补,积水坑就会日益加大,进而影响的车辆的正常行驶,也会影响道路的负荷能力。因此需要使用道路修复装置进行填补。
[0003]现有的道路修复装置结构较为简单,通常还是采用人工进行修复,无法精确控制修补的角度且压实力度不够,修补后的路坑不平整,容易导致再次出现新的路坑,造成重复劳动与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修复效果好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道路积水坑修复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工程用道路积水坑修复装置,包括水平板,所述的水平板下方拐角处分别设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朝远离水平板中心的一侧倾斜向下,所述的支撑杆下方设有万向轮,所述的水平板上方固定设有螺纹杆,所述的螺纹杆上配合设有螺母,所述的水平板一侧侧壁连接设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下方均匀设有多个L形杆,所述的L形杆水平一侧套接设有增重环,所述的增重环下方侧壁与地面相贴,所述的增重环配合套接在螺纹杆上,所述的L形杆水平一端设有内螺纹盲孔,所述的内螺纹盲孔内转动插接有限位块,所述的水平板内固定设有电机一,所述的电机一输出端朝下且连接设有开口朝下的U形板,所述的U形板竖直一侧的外侧壁固定设有电机二,所述的电机二输出端穿过U形板侧壁连接设有半圆环,所述的半圆环曲面朝下,所述的半圆环下端连接设有气缸,所述的气缸下端连接设有压板。
[0006]作为改进,所述的支撑杆侧壁设有与万向轮配合的锁扣。
[0007]作为改进,所述的L形杆竖直一侧的长度依次递增,所述的增重环的半径与L形杆相对应依次递减。
[0008]作为改进,位于同一个所述的L形杆上的增重环的重量相同,位于不同的所述的L形杆上的增重环重量不同。
[0009]作为改进,所述的U形板与电机二相对的一侧固定设有指示针,所述的半圆环远离电机二的一侧沿圆周方向设有刻度。
[0010]作为改进,所述的半圆环的旋转角度范围为

45
°
~45
°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建筑工程用道路积水坑修
复装置能够通过增重环增加装置的重量,使装置能够将填补的路坑按压平整,通过调整气缸的角度使气缸下方连接的压板与地面平行,使压板按压后地面填补平整。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用道路积水坑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用道路积水坑修复装置的增重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用道路积水坑修复装置的U形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如图所示:1、水平板;2、支撑杆;3、万向轮;4、螺纹杆;5、螺母;6、连接板;7、L形杆;8、增重环;9、内螺纹盲孔;10、限位块;11、电机一;12、U形板;13、电机二;14、半圆环;15、气缸;16、压板;17、锁扣;18、指示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结合附图1

3,一种建筑工程用道路积水坑修复装置,包括水平板1,所述的水平板1下方拐角处分别设有支撑杆2,所述的支撑杆2朝远离水平板1中心的一侧倾斜向下,所述的支撑杆2下方设有万向轮3,所述的支撑杆2侧壁设有与万向轮3配合的锁扣17,用于控制装置的移动与固定。
[0018]所述的水平板1一侧侧壁连接设有连接板6,所述的连接板6下方均匀设有多个L形杆7,所述的L形杆7水平一侧套接设有增重环8,所述的L形杆7水平一端设有内螺纹盲孔9,所述的内螺纹盲孔9内转动插接有限位块10,将增重环8固定在L形杆7上,所述的增重环8下方侧壁与地面相贴,使增重环8能够随着装置的移动而转动,不妨碍装置的移动。
[0019]所述的L形杆7竖直一侧的长度依次递增,所述的增重环8的半径与L形杆7相对应依次递减,位于同一个所述的L形杆7上的增重环8的重量相同,位于不同的所述的L形杆7上的增重环8重量不同,根据需要使用不同重量的增重环8。
[0020]所述的水平板1上方固定设有螺纹杆4,所述的增重环8配合套接在螺纹杆4上,为水平板1增加重量,所述的螺纹杆4上配合设有螺母5,使增重环8固定在螺纹杆4上。
[0021]所述的水平板1内固定设有电机一11,所述的电机一11输出端朝下且连接设有开口朝下的U形板12,使U形板12能够随着电机一11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的U形板12竖直一侧的外侧壁固定设有电机二13,所述的电机二13输出端穿过U形板12侧壁连接设有半圆环14,使半圆环14跟随电机二13转动,所述的半圆环14曲面朝下,所述的半圆环14下端连接设有气缸15,所述的气缸15下端连接设有压板16,使压板16的角度受电机一11与电机二13的共同控制。
[0022]所述的U形板12与电机二13相对的一侧固定设有指示针18,所述的半圆环14远离电机二13的一侧沿圆周方向设有刻度,用于查看半圆环14在水平方向倾斜的角度。
[0023]所述的半圆环14的旋转角度范围为

45
°
~45
°
,半圆环14能够在U形板12内左右转动,以调整下方压板16的角度。
[0024]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用于建筑工程的道路积水坑修复装置,通过装置下方
设置的万向轮3和与万向轮3配合的锁扣17控制装置的移动与固定,将装置移动至路坑的上方并固定,转动打开装置的L形杆7上的限位块10,将L形杆7上的增重环8依次取下,将增重环8套接在螺纹杆4上增加水平板1上方的重量,使装置下方的压板16按压地面的力度足够,压板16上端与气缸15连接,气缸15与半圆环14连接,半圆环14转动设置在U形板12内且一端连接有电机二13,U形板12上方连接有电机一11,通过启动电机二13使半圆环14在U形板12内左右转动,调整下方压板16的倾斜角度,通过启动电机一11,使压板16能够整体装懂,使压板16的倾斜角度与地面相对应,即压板16与地面平行,在路坑内填入填充物,启动气缸15,使压板16对地面进行按压,使地面填补平整。
[0025]同时,U形板12与电机二13相对的一侧固定设有指示针18,半圆环14远离电机二13的一侧沿圆周方向设有刻度,用于查看半圆环14在水平方向倾斜的角度;半圆环14的旋转角度范围为

45
°
~45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道路积水坑修复装置,包括水平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板(1)下方拐角处分别设有支撑杆(2),所述的支撑杆(2)朝远离水平板(1)中心的一侧倾斜向下,所述的支撑杆(2)下方设有万向轮(3),所述的水平板(1)上方固定设有螺纹杆(4),所述的螺纹杆(4)上配合设有螺母(5),所述的水平板(1)一侧侧壁连接设有连接板(6),所述的连接板(6)下方均匀设有多个L形杆(7),所述的L形杆(7)水平一侧套接设有增重环(8),所述的增重环(8)下方侧壁与地面相贴,所述的增重环(8)配合套接在螺纹杆(4)上,所述的L形杆(7)水平一端设有内螺纹盲孔(9),所述的内螺纹盲孔(9)内转动插接有限位块(10),所述的水平板(1)内固定设有电机一(11),所述的电机一(11)输出端朝下且连接设有开口朝下的U形板(12),所述的U形板(12)竖直一侧的外侧壁固定设有电机二(13),所述的电机二(13)输出端穿过U形板(12)侧壁连接设有半圆环(14),所述的半圆环(14)曲面朝下,所述的半圆环(14)下端连接设有气缸(1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书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通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