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气液过滤滤芯二次夹带的菱形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46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抑制气液过滤滤芯二次夹带的菱形网涉及过滤分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气液过滤滤芯二次夹带的菱形网,包括设置在气液过滤滤芯外表面或内表面上的保护网,所述保护网上均布有若干个菱形孔;所述保护网上设置有用于收集液体的集液结构和用于将收集的液体排出的排液槽,所述集液结构和排液槽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在气液过滤滤芯周面,对气液过滤滤芯形成保护,同时对气液过滤滤芯的过滤层起到支撑和保护,防止气液过滤滤芯的过滤层损坏,在支撑过滤层的同时,能及时将过滤层表面的液体排出,有效抑制二次夹带的发生。有效抑制二次夹带的发生。有效抑制二次夹带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气液过滤滤芯二次夹带的菱形网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分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气液过滤滤芯二次夹带的菱形网。

技术介绍

[0002]过滤是气液分离应用最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气液过滤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含液体杂质的气流经过滤芯时,气体中的小液滴被过滤层捕获并被气流带动到过滤层的外表面。在重力的作用下,过滤层表面的液滴沿着过滤层垂直向下流动,液滴间相互碰撞聚结形成覆盖在过滤层外表面的液膜。气流从过滤层出来穿过液膜时产生大量气泡,气泡破碎产生的碎片被气流的携带到下游装置,这即是二次夹带。二次夹带会降低滤芯的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将滤芯过滤层表面的液体及时排出,使得过滤层外表面不能形成覆盖面广、厚度大的液膜,从而抑制了二次夹带发生的一种抑制气液过滤滤芯二次夹带的菱形网。
[0004]本技术一种抑制气液过滤滤芯二次夹带的菱形网,包括设置在气液过滤滤芯外表面或内表面上的保护网,所述保护网上均布有若干个菱形孔;所述保护网上设置有用于收集液体的集液结构和用于将收集的液体排出的排液槽,所述集液结构和排液槽相互连通。
[0005]优选地,气液过滤滤芯为柱状,所述保护网也为柱状,气液过滤滤芯上设置有过滤层,所述保护网设置在气液过滤滤芯的过滤层上,当流体通过滤芯,先经过气液过滤滤芯的过滤层,然后再经过保护网。
[0006]优选地,排液槽沿气液过滤滤芯的轴向设置,且连通柱状保护网的两端。
[0007]优选地,排液槽的开口背离过滤层表面设置。
[0008]优选地,排液槽沿保护网的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
[0009]优选地,排液槽沿保护网的周向均布有四个。
[0010]或者优选地,集液结构包括集液槽,所述集液槽螺旋缠绕在保护网上,且连通保护网的两端,所述集液槽与保护网固定相连;
[0011]所述集液槽的开口均竖直向上设置。
[0012]优选地,集液槽的横截面为弧形或凹形,集液槽的横截面的一端与保护网固定相连,另一端朝远离过滤层的方向伸出。
[0013]优选地,还包括螺旋状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内嵌在保护网上,且导流板竖直向下的一侧均与集液槽连接保护网的一端固定相连,导流板竖直向上的一侧为导流檐,导流檐远离所连接集液槽的一端厚度小于另一端的厚度且小于保护网的厚度;
[0014]导流板的高度均大于所连接的集液槽远离保护网一端的高度。
[0015]优选地,保护网和集液结构及排液槽一体成型。
[0016]本技术设置在气液过滤滤芯周面,对气液过滤滤芯形成保护,同时对气液过滤滤芯的过滤层起到支撑和保护,防止气液过滤滤芯的过滤层损坏,在支撑过滤层的同时,能及时将过滤层表面的液体排出,有效抑制二次夹带的发生。
[0017]本技术能够快速将气液过滤滤芯的过滤层表面上液体通过集液结构及时收集,并通过与集液结构相连通的排液槽及时排出,使得气液过滤滤芯的过滤层表面不能形成覆盖面广、厚度大的液膜,从而抑制了二次夹带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俯视截面图。
[0020]图3为集液槽横截面示意图。
[0021]图4为排液槽横截面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的俯视截面图。
[0024]附图标记:1

保护网,2

排液槽,3

气液过滤滤芯,4

集液槽,5

导流板,6

导流檐。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技术一种抑制气液过滤滤芯二次夹带的菱形网,包括设置在气液过滤滤芯3外表面或内表面上的保护网1,所述保护网1上均布有若干个菱形孔;所述保护网1上设置有用于收集液体的集液结构和用于将收集的液体排出的排液槽2,所述集液结构和排液槽2相互连通。
[0026]气液过滤滤芯3为柱状,所述保护网1也为柱状,气液过滤滤芯3上设置有过滤层,所述保护网1设置在气液过滤滤芯3的过滤层上,当流体通过滤芯,先经过气液过滤滤芯3的过滤层,然后再经过保护网1。如果是外进里出的柱状气液过滤滤芯3,则可以在滤芯内骨架的内侧设置保护网1,或者将保护网1套接在内骨架周面上,保护网1内侧设排液结构,外侧与过滤层相接触;如果是内进外出的柱状气液过滤滤芯3,则将保护网1套接在气液过滤滤芯3外周面上。
[0027]排液槽2沿气液过滤滤芯3的轴向设置,且连通柱状保护网1的两端。
[0028]排液槽2的开口背离过滤层表面设置。
[0029]排液槽2沿保护网1的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
[0030]排液槽2沿保护网1的周向均布有四个。
[0031]集液结构包括集液槽4,所述集液槽4螺旋缠绕在保护网1上,且连通保护网1的两端,所述集液槽4与保护网1固定相连;
[0032]所述集液槽4的开口均竖直向上设置。
[0033]集液槽4的横截面为弧形或凹形,集液槽4的横截面的一端与保护网1固定相连,另一端朝远离过滤层的方向伸出。
[0034]还包括螺旋状导流板5,所述导流板5内嵌在保护网1上,且导流板5竖直向下的一侧均与集液槽4连接保护网1的一端固定相连,导流板5竖直向上的一侧为导流檐6,导流檐6远离所连接集液槽4的一端厚度小于另一端的厚度且小于保护网1的厚度;便于过滤层表面
的液体顺利经导流板5进入集液槽4,导流板5的高度大于所连接的集液槽4远离保护网1一端的高度,可以有效阻挡气流,防止气流将集液槽4内液体吹落。
[0035]导流板5的高度均大于所连接的集液槽4远离保护网1一端的高度。
[0036]保护网1和集液结构及排液槽2一体成型。
[0037]本技术设置在气液过滤滤芯3周面,对气液过滤滤芯3形成保护,同时对气液过滤滤芯3的过滤层起到支撑和保护,防止气液过滤滤芯3的过滤层损坏,在支撑过滤层的同时,能及时将过滤层表面的液体排出,有效抑制二次夹带的发生。
[0038]本技术能够快速将气液过滤滤芯3的过滤层表面上液体通过集液结构及时收集,并通过与集液结构相连通的排液槽2及时排出,使得气液过滤滤芯3的过滤层表面不能形成覆盖面广、厚度大的液膜,从而抑制了二次夹带的发生。
[0039]使用时,含液气流从气液过滤滤芯3入口进入气液过滤滤芯3内部,气流经过气液过滤滤芯3的过滤层出来后通过保护网1离开气液过滤滤芯3,而液体被气液过滤滤芯3的过滤层拦截,并在气流的带动下聚结在气液过滤滤芯3的过滤层外表面形成液膜。气液过滤滤芯3的过滤层表面液体聚结下落流入集液槽4,然后沿着集液槽4进入排液槽2,最终排出气液过滤滤芯3。
[0040]由于气液过滤滤芯3的过滤层外表面上液滴是从高向低流动,越是靠近底部,液膜覆盖面越广,液膜厚度也越大,二次夹带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气液过滤滤芯二次夹带的菱形网,包括设置在气液过滤滤芯(3)外表面或内表面上的保护网(1),所述保护网(1)上均布有若干个菱形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网(1)上设置有用于收集液体的集液结构和用于将收集的液体排出的排液槽(2),所述集液结构和排液槽(2)相互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抑制气液过滤滤芯二次夹带的菱形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过滤滤芯(3)为柱状,所述保护网(1)也为柱状,气液过滤滤芯(3)上设置有过滤层,所述保护网(1)设置在气液过滤滤芯(3)的过滤层上,当流体通过滤芯,先经过气液过滤滤芯(3)的过滤层,然后再经过保护网(1)。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抑制气液过滤滤芯二次夹带的菱形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槽(2)沿气液过滤滤芯(3)的轴向设置,且连通柱状保护网(1)的两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抑制气液过滤滤芯二次夹带的菱形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槽(2)的开口背离过滤层表面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抑制气液过滤滤芯二次夹带的菱形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槽(2)沿保护网(1)的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抑制气液过滤滤芯二次夹带的菱形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槽(2)沿保护网(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景侯磊孙育滨李鸿雄任虎彪时文娟景旭亮高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