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丸灌装硬胶囊剂的排列板,包括排列板主体,排列板主体表面设有排列孔单元,顶面沿边缘设有限位框,排列孔单元包括从左往右均匀分布的排列孔组,所述排列孔组包括从前往后均匀分布的排列孔,排列板主体的右侧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中配合安装有可左右滑动的分隔框,分隔框内从左往右均布有纵向设置的条状分隔片,分隔框的左端与收纳槽的槽底间设有弹簧组件,右端设有伸出收纳槽的操控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设计巧妙,当排列板完成胶囊体排列工作,需要倾倒剩余未排列的胶囊体时,通过左移分隔框,可通过条状分隔片将各排列孔封住,从而有效防止倾倒过程,胶囊体从排列孔中掉出。掉出。掉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丸灌装硬胶囊剂的排列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丸灌装
,尤其涉及一种微丸灌装硬胶囊剂的排列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微丸灌装都需要借助排列板、体板、帽板、压粉板和中间板的相互配合,其中,现有的排列板对胶囊体的排列工作是通过晃动,使得其表面上的胶囊体落入相应的排列孔中,因此,每次排列完成后,都会有部分未落入排列孔的胶囊体留在其表面,而当将排列板拿起倾斜倒出未排列的胶囊体时,胶囊体在排列板的表面滑动过程中,有概率会从排列孔中掉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丸灌装硬胶囊剂的排列板。
[0004]具体方案如下:
[0005]一种微丸灌装硬胶囊剂的排列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排列板主体,所述排列板主体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状结构,其表面设有排列孔单元,顶面沿边缘设有限位框,所述排列孔单元包括从左往右均匀分布的排列孔组,所述排列孔组包括从前往后均匀分布的排列孔,所述排列孔贯穿排列板主体,所述排列板主体的右侧中部向左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横截面为矩形,且排列孔贯穿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中配合安装有可左右滑动的分隔框,所述分隔框内从左往右均布有纵向设置的条状分隔片,所述条状分隔片水平设置,其前后两端分别与分隔框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其中,最左侧的条状分隔片与分隔框的左端内侧间留有调控间隙,相邻两条状分隔片间也留有调控间隙,所述调控间隙的宽度不小于排列孔的孔径,且调控间隙的数量与排列孔组的数量相同,所述分隔框的左端与收纳槽的槽底间设有弹簧组件,右端设有伸出收纳槽的操控板。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框为与排列板主体边缘相适配的矩形框状结构,可有效防止晃动过程中,胶囊体掉出。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框为与收纳槽相适配的矩形框状结构,使得分隔框在左右滑动时不会晃动,提高其滑动时的稳定性。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从前往后均匀排布的弹簧,所述弹簧横向设置,其两端分别与收纳槽的槽底以及分隔框的左端连接,分隔框受力左移时,弹簧压缩,分隔片将排列孔封住,分隔框不受力时,弹簧张开,推动分隔框右移,此时排列孔打开。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的最大收缩距离与排列孔的孔径相同。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控板为可在收纳槽口中左右滑动的矩形板。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纳槽的槽口外设有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用于限制操控板向右位移最大距离的限位件,防止分隔框右移掉出,其中分隔框向左/右的最大位移距离为排列孔的孔径。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整体设计巧妙,当排列板完成胶囊体排列工作,需要倾倒剩余未排列的胶囊体时,通过左移分隔框,可通过条状分隔片将各排列孔封住,从而有效防止倾倒过程,胶囊体从排列孔中掉出。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分隔框在收纳槽内的装配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排列板主体的俯视图。
[0016]附图标记列表:
[0017]1‑
排列板主体,2
‑
限位框,3
‑
排列孔,4
‑
分隔框,5
‑
条状分隔片,6
‑
调控间隙,7
‑
操控板,8
‑
弹簧,9
‑
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9]如图所示,一种微丸灌装硬胶囊剂的排列板,包括排列板主体1,排列板主体1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状结构,其表面设有排列孔单元,顶面沿边缘设有限位框2,排列孔单元包括从左往右均匀分布的排列孔组,排列孔组包括从前往后均匀分布的排列孔3,排列孔3贯穿排列板主体1,排列板主体1的右侧中部向左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横截面为矩形,且排列孔3贯穿收纳槽,收纳槽中配合安装有可左右滑动的分隔框4,分隔框3内从左往右均布有纵向设置的条状分隔片5,条状分隔片5水平设置,其前后两端分别与分隔框4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其中,最左侧的条状分隔片5与分隔框的左端内侧间留有调控间隙6,相邻两条状分隔片5间也留有调控间隙6,调控间隙6的宽度不小于排列孔3的孔径,且调控间隙6的数量与排列孔组的数量相同,分隔框4的左端与收纳槽的槽底间设有弹簧组件,右端设有伸出收纳槽的操控板7。
[0020]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框2为与排列板主体1边缘相适配的矩形框状结构,可有效防止晃动过程中,胶囊体掉出。
[0021]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框2为与收纳槽相适配的矩形框状结构,使得分隔框在收纳槽内左右滑动时不会晃动,提高其滑动时的稳定性。
[0022]在本实施例中,弹簧组件包括从前往后均匀排布的弹簧8,弹簧8横向设置,其两端分别与收纳槽的槽底以及分隔框4的左端连接。
[0023]在本实施例中,弹簧8的最大收缩距离与排列孔3的孔径相同。
[0024]在本实施例中,操控板7为可在收纳槽口中左右滑动的矩形板。
[0025]在本实施例中,收纳槽的槽口外设有两前后对称设置的用于限制操控板7向右位移最大距离的限位件9,防止分隔框右移掉出,其中分隔框向左/右的最大位移距离为排列孔的孔径。
[0026]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排列板正常晃动进行排列操作时,弹簧不受力,排列孔属于打开通畅状态,当排列板完成胶囊体排列工作,需要倾倒剩余未排列的胶囊体时,通过向左按动操控板,使得分隔框左移,此时弹簧压缩,分隔片将排列孔封住,从而有效防止倾
倒过程,胶囊体从排列孔中掉出,当完成倾倒工作后,松开操控板,弹簧在弹性作用力下控制分隔框向右移动,此时排列孔打开。
[0027]本专利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丸灌装硬胶囊剂的排列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排列板主体(1),所述排列板主体(1)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状结构,其表面设有排列孔单元,顶面沿边缘设有限位框(2),所述排列孔单元包括从左往右均匀分布的排列孔组,所述排列孔组包括从前往后均匀分布的排列孔(3),所述排列孔(3)贯穿排列板主体(1),所述排列板主体(1)的右侧中部向左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横截面为矩形,且排列孔(3)贯穿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中配合安装有可左右滑动的分隔框(4),所述分隔框(4)内从左往右均布有纵向设置的条状分隔片(5),所述条状分隔片(5)水平设置,其前后两端分别与分隔框(4)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其中,最左侧的条状分隔片(5)与分隔框的左端内侧间留有调控间隙(6),相邻两条状分隔片(5)间也留有调控间隙(6),所述调控间隙(6)的宽度不小于排列孔(3)的孔径,且调控间隙(6)的数量与排列孔组的数量相同,所述分隔框(4)的左端与收纳槽的槽底间设有弹簧组件,右端设有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雪健,何天娇,张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百洋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