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履带钢耗能阻尼器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278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履带钢耗能阻尼器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节点,包括钢框架柱、悬臂短梁、框架梁、顶板、履带钢耗能片、过渡连接件、预应力钢筋和连接部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悬臂短梁一端与钢框架柱焊接,另一端与框架梁通过上翼缘连接板、下翼缘连接板、腹板连接板用高强螺栓连接;履带钢耗能片通过高强螺栓连接于顶板,中间的顶板通过焊接连接于悬臂短梁,上、下顶板右侧和过渡连接件焊接,过渡连接件另一端焊接于框架梁横向加劲肋处;所述恢复装置由预应力钢筋提供,在框架梁的两侧对称布置,每侧上下2根,为结构提供恢复力,使节点在震后具有自复位能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简单,可实现装配化,便于修复。便于修复。便于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钢耗能阻尼器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消能减震
,尤其涉及一种履带钢耗能片特殊拼接结构的耗能自复位梁柱节点。

技术介绍

[0002]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地震的产生具有随机性、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及房屋、桥梁等结构的破坏或坍塌。采用传统抗震方法设计的建筑物虽然可以避免建筑物的倒塌,但由于结构破坏所引发灾难以及次生灾害却给人类造成了巨大损失。
[0003]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建设周期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梁柱节点是钢结构中的关键的部件,它保证了梁柱的协同工作,并使结构形成了整体。
[0004]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在遭受地震(设防或罕遇水准)作用时保持可接受的功能、地震后不需修复或在部分使用状态下稍加修复即可恢复其使用功能。其特点是结构体系易于建造和维护,全寿命成本效益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传统节点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内外自复位梁柱节点的构造,分析梁柱节点的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钢耗能阻尼器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节点,包括钢框架柱(1)、悬臂短梁(2)、框架梁(3)、顶板(10)、履带钢耗能片(11)、过渡连接件(12)预应力钢筋(13)和连接部件;其特征是所述悬臂短梁一端与钢框架柱焊接,另一端与框架梁通过上翼缘连接板、下翼缘连接板、腹板连接板用高强螺栓连接;履带钢耗能片通过高强螺栓连接于顶板,中间的顶板通过焊接连接于悬臂短梁,上、下顶板右侧和过渡连接件焊接,过渡连接件另一端焊接于框架梁横向加劲肋处;所述预应力钢筋作为该节点的恢复装置,沿水平方向布置,置于腹板每侧上下端,与框架梁的加劲肋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钢耗能阻尼器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节点,其特征是所述钢框架柱与悬臂短梁的一侧焊接,悬臂短梁的另一侧上翼缘与框架梁通过上翼缘连接板、下翼缘连接板、腹板连接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来抵抗结构剪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钢耗能阻尼器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节点,其特征是所述框架梁腹板设置有4片横向加劲肋板,框架梁左侧加劲肋板与过渡连接件进行焊接,框架梁右侧加劲肋与预应力钢筋连接,肋板一侧设置有1片纵向加劲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明牛宇豪袁鸣张宇飞王子鹏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