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永久抗静电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25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永久抗静电薄膜,包括:抗静电薄膜基材和静电防护层,抗静电薄膜基材和静电防护层的表面热压黏贴接合,抗静电薄膜基材和静电防护层的内部喷涂有氟硅纳米颗粒,且氟硅纳米颗粒的喷涂密度小于等于5μg/cm2,抗静电薄膜基材包括第一防护基层、抗静电基层和镀料基层,第一防护基层、抗静电基层和镀料基层呈依次分布,且镀料基层的底面与静电防护层的表面相接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双向抗拉伸的聚丙烯薄膜作为抗静电薄膜基材结构,利用其高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刚性、强韧性实现该抗静电薄膜在拉伸作用下仍具有良好的物化性质,且配合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涂层结构保证在各种工作场景中具有稳定的抗静电性能。静电性能。静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永久抗静电薄膜


[0001]本技术涉及抗静电薄膜
,具体为一种非永久抗静电薄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电子线路板集成度越来越高,主机板上电子元器件的高密度、布线的紧凑、甚至表面贴装式元件的广泛采用,都易导致静电损伤线路板卡。美国机构对某大型通信系统装备中的集成电路进行测试时,发现有故障的集成电路有三分之一是被静电放电击穿的,用抗静电薄膜包装产品能够避免静电损坏集成电路。
[0003]对聚丙烯薄膜而言,其抗静电改性方法有多种,核心目的都是使聚丙烯薄膜尽量少产生静电荷或者一旦产生静电荷后能迅速地将其泄露出去。以不同途径获得的抗静电薄膜的抗静电作用机理不同,获得改性聚丙烯抗静电薄膜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添加导电填料(炭黑、金属等)、添加抗静电剂和表面处理。但目前经导电填料等各种表面改性制得的静电薄膜由于在使用中过度拉伸或其他破坏薄膜表面张力的使用方式均会导致抗静电薄膜表面防静电结构损坏,无法做到永久性抗静电效果,防静电效果较差,存在一定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非永久抗静电薄膜,包括:抗静电薄膜基材和静电防护层,所述抗静电薄膜基材和静电防护层的表面热压黏贴接合,所述抗静电薄膜基材和静电防护层的内部喷涂有氟硅纳米颗粒,且所述氟硅纳米颗粒的喷涂密度小于等于5μg/cm2,所述抗静电薄膜基材包括第一防护基层、抗静电基层和镀料基层,所述第一防护基层、抗静电基层和镀料基层呈依次分布,且镀料基层的底面与静电防护层的表面相接合。
[000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防护基层和静电防护层的膜表面张力小于10^(

9)达因,所述第一防护基层和静电防护层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结构。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具有高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刚性、强韧性和良好的透明性。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抗静电基层为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涂层结构,所述抗静电基层的内部共混参杂有树脂基体,所述抗静电基层的厚度为30

60nm。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于传统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是一种新型抗静电剂,它的分子量比较高。这类高分子聚合物通常为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分子中一般含有聚季铵盐结构、聚环氧乙烷等导电性单元,由于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与基体树脂之间是以合金形式共混,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不存在抗静电剂的分子迁移到材料表面的问题,故由该类抗静电剂而制得的抗静电聚丙烯材料,其抗静电性能能永
久地保持。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镀料基层采用物理气相沉积附着于第一防护基层的表面。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静电防护层包括纳米延展膜层和第二防护基层,所述第二防护基层和第一防护基层分别位于薄膜两侧外层,所述纳米延展膜层和第一防护基层的外侧喷涂有纳米级疏水油膜。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纳米延展膜层为氟硅接枝化合物纳米颗粒,所述氟硅接枝化合物纳米颗粒直径小于0.5nm。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原子可以在暴露在注塑件的表面,形成一层“Si

O

Si”键良好的稳定层,有机硅的低表面能,使得它具有良好的疏水防水性。氟改性热塑性塑料母粒,主要是利用C

F链键短、C

F键的表面能也低, Si

C

F通过具有的低表面能来改善产品表面抗污能力,使得表面的能达到疏水疏油,表面抗污能力增加。
[0014]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5]1.本技术中,通过采用双向抗拉伸的聚丙烯薄膜作为抗静电薄膜基材结构,利用其高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刚性、强韧性实现该抗静电薄膜在拉伸作用下仍具有良好的物化性质,且配合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涂层结构保证在各种工作场景中具有稳定的抗静电性能。
[0016]2.本技术中,通过添加合适比例的云母粉、铝酸锆、十二烷基磺酸钠、乙二醇酯、硬脂酸酯和丙酮与抗静电剂配合使用,参与到材料的改性过程,并发生共混化学反应,不仅促进不同组分能较好相容使整体材料稳定,而且能促进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性能。
[0017]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纳米延展膜层结构,利用硅原子可以在暴露在注塑件的表面,形成一层“Si

O

Si”键良好的稳定层,利用C

F链键短、 C

F键的表面能也低,Si

C

F通过具有的低表面能来改善产品表面抗污能力,使得表面的能达到疏水疏油的作用,表面抗污能力增加。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抗静电薄膜基材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静电防护层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0、抗静电薄膜基材;110、第一防护基层;120、抗静电基层;130、镀料基层;
[0023]200、静电防护层;210、纳米延展膜层;220、第二防护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6]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永久抗静电薄膜。
[0027]结合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非永久抗静电薄膜,包括:抗静电薄膜基材100和静电防护层200,抗静电薄膜基材100和静电防护层200 的表面热压黏贴接合,抗静电薄膜基材100和静电防护层200的内部喷涂有氟硅纳米颗粒,且氟硅纳米颗粒的喷涂密度小于等于5μg/cm2,抗静电薄膜基材100包括第一防护基层110、抗静电基层120和镀料基层130,第一防护基层110、抗静电基层120和镀料基层130呈依次分布,且镀料基层130的底面与静电防护层200的表面相接合。
[0028]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防护基层110和静电防护层200的膜表面张力小于 10^(

9)达因,第一防护基层110和静电防护层200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结构。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具有高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刚性、强韧性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永久抗静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抗静电薄膜基材(100)和静电防护层(200),所述抗静电薄膜基材(100)和静电防护层(200)的表面热压黏贴接合,所述抗静电薄膜基材(100)和静电防护层(200)的内部喷涂有氟硅纳米颗粒,且所述氟硅纳米颗粒的喷涂密度小于等于5μg/cm2,所述抗静电薄膜基材(100)包括第一防护基层(110)、抗静电基层(120)和镀料基层(130),所述第一防护基层(110)、抗静电基层(120)和镀料基层(130)呈依次分布,且镀料基层(130)的底面与静电防护层(200)的表面相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永久抗静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基层(110)和静电防护层(200)的膜表面张力小于10^

9达因,所述第一防护基层(110)和静电防护层(200)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恒宝塑料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