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驱式的绗缝机自动切线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1337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是一种直驱式的绗缝机自动切线机座,其结构包括旋梭轴(2),旋梭(5),驱动电机(10),驱动齿轮(12),从动齿轮(14);其中,驱动电机(10)的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12)连接,驱动齿轮(12)与从动齿轮(14)齿合连接,从动齿轮(14)与旋梭轴(2)连接,旋梭轴(2)的前端与旋梭(5)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跳开了现有传动结构的限制,通过驱动电机直接给驱动齿轮提供动力,进而带动从动齿轮以及旋梭轴转动,最终使旋梭旋转,极大减化了整个传动结构,最终使旋梭的旋转速度提升一倍,大大提高了绗缝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绗缝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绗缝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驱式的绗缝机自动切线机座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直驱式的绗缝机自动切线机座,属于机械自动化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绗缝机的机座结构是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一根长轴转动,进而带动机座工作的传动结构;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工作效率比较低;这是其较为复杂的传动结构导致的,因为此种结构,如果转速太高,长轴的转动速度就会较高,而长轴本身的重量较重,这就会导致整个传动结构的抖动就会很大,机器出现故障的概率大增,所以只能牺牲一些转速来保证整个机构的工作稳定性,这就导致了旋梭的转速也比较慢,从而影响了整个机器的缝制产品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的是一种直驱式的绗缝机自动切线机座,其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旋梭的转速较慢、影响绗缝机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直驱式的绗缝机自动切线机座,其结构包括旋梭轴2,旋梭5,驱动电机10,驱动齿轮12,从动齿轮14;其中,驱动电机10的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12连接,驱动齿轮12与从动齿轮14齿合连接,从动齿轮14与旋梭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驱式的绗缝机自动切线机座,其特征是包括旋梭轴(2),旋梭(5),驱动电机(10),驱动齿轮(12),从动齿轮(14);其中,驱动电机(10)的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12)连接,驱动齿轮(12)与从动齿轮(14)齿合连接,从动齿轮(14)与旋梭轴(2)连接,旋梭轴(2)的前端与旋梭(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驱式的绗缝机自动切线机座,其特征是还包括机座(9),A轴承(3),B轴承(13);机座(9)上有凹槽(15),驱动齿轮(12)、从动齿轮(14)位于机座(9)上的凹槽(15)内,机座(9)上凹槽(15)的后端侧壁上有B轴承孔(16)、电机轴孔(17),机座(9)上凹槽(15)的前端侧壁上有A轴承孔(18),B轴承(13)装在B轴承孔(16)内,A轴承(3)装在A轴承孔(18)内,驱动齿轮(12)的动力输出轴穿过电机轴孔(17)后与驱动齿轮(1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驱式的绗缝机自动切线机座,其特征是所述B轴承(13)的外圈与B轴承孔(16)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A轴承(3)的外圈与A轴承孔(18)的孔壁固定连接,旋梭轴(2)穿过A轴承(3)的内圈和B轴承(13)的内圈,A轴承(3)的内圈、B轴承(13)的内圈均与旋梭轴(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驱式的绗缝机自动切线机座,其特征是还包括旋梭轴前盖(4),旋梭轴后盖(11);旋梭轴前盖(4)固定在机座(9)上凹槽(15)的前端侧壁外侧,旋梭轴前盖(4)的中间有A孔(19),旋梭轴后盖(11)固定在机座(9)上凹槽(15)的后端侧壁外侧,旋梭轴后盖(11)的中间有B孔(20),旋梭轴(2)的前端穿过A孔(19),旋梭轴(2)的后端穿过B孔(20),A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刚王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合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