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欣悦专利>正文

一种抗沉降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07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沉降井盖,包括上盖、底座,所述上盖、底座通过“V”形槽连接,所述“V”形槽内部设有减振环,所述上盖包括外圈、内盖,所述内盖设置于外圈的中心孔的台肩之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井盖内部增加弹性阻尼来延长力的作用时间,降低冲击力的强度,保障井盖在碰撞后的位置、姿态可以恢复到初始状态,避免后续碰撞中所受冲击力递增。免后续碰撞中所受冲击力递增。免后续碰撞中所受冲击力递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沉降井盖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沉降井盖。

技术介绍

[0002]井盖下沉给交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特别是机动车道内的井盖下沉影响尤其巨大。井盖下沉的原因有很多,通常认为机动车下压的重力是主因,因此,采取的应对措施是挖开井盖周围的路面,环绕井盖浇筑一圈混凝土,凝固后的混凝土与井盖融为一体,该方法是用增大承力面积换取结构稳定。然而,这种改造的技术效果并不理想,塌陷依然会出现,只不过位置发生变化,从原来的井盖部位外移到了混凝土与路面的结合处,同样威胁交通安全,只得再次挖开路面,加大混凝土浇筑面积,周而复始,始终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抗沉降井盖,通过在井盖内部增加弹性阻尼来延长力的作用时间,降低冲击力的强度,保障井盖在碰撞后的位置、姿态可以恢复到初始状态,避免后续碰撞中所受冲击力递增。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抗沉降井盖,包括上盖、底座,所述上盖、底座通过“V”形槽连接,所述“V”形槽内部设有减振环,所述上盖包括外圈、内盖,所述内盖设置于外圈的中心孔的台肩之上。
[0006]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外圈为开口向上的碟片结构,所述碟片结构内部设有弹性填充物,所述弹性填充物为邵氏硬度75~80的橡胶。
[0007]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底座为碳钢材质的中空构件,所述底座与其下部井体之间设有隔振垫,所述隔振垫为钢片和橡胶间隔设置的多层结构。
[0008]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外圈直径大于底座的直径100~200毫米,所述外圈大于底座的部分嵌入路面层之内。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1.本抗沉降井盖上部设有弹性填充物,中部“V”形槽内设有减振环,下部设有隔振垫,并且底座也为易形变的中空构件,整体的弹性结构增加了力的作用时间,依据冲量公式I=Ft 可知,在冲量值一定的情况下,冲击力的大小与时间成反比,所以本抗沉降井盖在初始碰撞时受到的车轮冲击力比传统井盖小,在碰撞过程中,抗沉降井盖向周围部件传导的冲击力也小,碰撞后,抗沉降井盖与路面、井体与地基接触面上不会发生塑性变形,抗沉降井盖的位置、姿态可以依靠弹性恢复;
[0011]2.本抗沉降井盖中上盖、底座通过接触面积很大的“V”形槽连接,“V”形槽具有自主对中功能,上盖、底座始终保持紧密接触,其内部的减振环可以有效避免共振。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13]图1是本技术的装配结构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部件剖面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部件展示图。
[0016]图中:1、上盖;101、外圈;101

1、中心孔;102、内盖;2、底座;3、“V”形槽;4、减振环;5、弹性填充物;6、井体;7、隔振垫;8、路面层;9、地基。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一种抗沉降井盖,见图1、图2、图3所示,包括上盖1、底座2,上盖1、底座2通过“V”形槽3连接。“V”形槽3内部设有减振环4。上盖1包括外圈101、内盖102,内盖102 设置于外圈101的中心孔101

1的台肩之上。外圈101为开口向上的碟片结构,碟片结构内部设有弹性填充物5,弹性填充物5为邵氏硬度75~80的橡胶。底座2为碳钢材质的中空构件,底座2与其下部井体6之间设有隔振垫7,隔振垫7为钢片和橡胶间隔设置的多层结构。外圈101直径大于底座2的直径100~200毫米,外圈101大于底座2的部分嵌入路面层8之内。
[0018]传统井盖材质为铸铁材料,近似于刚体;而路面为沥青、砂石结构,具有一定弹性,由于二者对机动车轮胎的弹力不同,行驶的机动车从传统井盖上经过时,机动车所受到的合外力大小、方向都会改变,接触过程相当于一次碰撞。根据动量定理,该碰撞过程中的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即:FΔt=mv末

mv初,公式中:F为合外力;Δt为力的作用时间;m为机动车质量;v初为机动车碰撞初速度;v末为机动车碰撞后速度。
[0019]经上述分析可知,只要路面材质不同,就会产生一个具有破坏力的冲量。本抗沉降井盖中碟片结构内部设有弹性填充物5,弹性填充物5为邵氏硬度75~80的橡胶,其弹力与路面接近,机动车轮胎与其接触时,合外力的改变量小,可以有效降低冲量数值,减小碰撞破坏。
[0020]机动车结构复杂,内部既有刚性部件又有弹性部件,其轮胎与井盖碰触时产生的冲量必然是一个过程量,作用力的大小、方向持续变化,传统井盖内部缺少弹性部件,有限的减震只限于上下方向,在与车轮碰触的过程中,传统井盖将其所受到的冲击力瞬间传递给路面、井体,强大的冲击力造成井盖与路面、井体6与地基9的接触面上发生塑性变形,井盖、井体位置移动、姿态改变,即井盖下沉。
[0021]本抗沉降井盖中上盖、底座通过接触面积很大的“V”形槽连接,“V”形槽具有自主对中 功能,上盖、底座始终保持紧密接触,其内部的减振环4可以有效避免共振,并且底座2也为易形变的中空构件,整体的弹性结构保证抗沉降井盖与机动车轮胎触碰后位置与姿态的恢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沉降井盖,包括上盖(1)、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底座(2)通过“V”形槽(3)连接,所述“V”形槽(3)内部设有减振环(4),所述上盖(1)包括外圈(101)、内盖(102),所述内盖(102)设置于外圈(101)的中心孔(101

1)的台肩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沉降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01)为开口向上的碟片结构,所述碟片结构内部设有弹性填充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欣悦
申请(专利权)人:杨欣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