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弹保形且保暖耐磨的梭织裤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025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弹保形且保暖耐磨的梭织裤装,包括由梭织拼接而成的裤子本体,梭织面料由经纱、第一纬纱以及第二纬纱交织而成,梭织面料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经纱与第一纬纱交织成底层,第一表面位于底层,第二表面位于面层背对底层的一面,经纱和所述第二纬纱交织成面层,第二纬纱于第二表面形成多组纬浮长线,多组纬浮长线沿经向排布,每组纬浮长线包括多个纬浮长线,每个纬浮长线包括分离的第一绒段和第二绒段,第一绒段的一端交织在面层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绒段的一端交织在面层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经纱和第一纬纱均为锦纶包覆氨纶形成的包芯纱,第二纬纱为涤纶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弹性好、保暖耐磨的优点。耐磨的优点。耐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弹保形且保暖耐磨的梭织裤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弹保形且保暖耐磨的梭织裤装。

技术介绍

[0002]秋冬服装的消费者需求:秋冬天气较寒冷,保暖是必备需求;新颖、时尚、个性、有型等符合审美的外观需求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首要因素;延展性、透气性、保暖性、亲肤性、耐磨性等舒适性需求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第二大因素;性价比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第三大因素。
[0003]秋冬季市场上裤装主流做法有针梭织两种,针织长裤使用较多,梭织长裤较少:
[0004](1)针织:通常选用针织夹丝布、空气层的方案,面层和底层一般选用26S

60S的精梳棉,中间绑纱层一般选用75D

150D的涤纶纱,形成了棉夹涤的结构,比卫衣布组织更紧密,不仅亲肤性良好,而且挺括度和保型性得到大大提升,也基本规避了掉毛的问题,但涤棉材质的存在,相互纠结在一起易起球,且面层和底层为棉材质,依然存在易变形、易起球和水洗掉色问题。也有选用经编布贴合摇粒和绒类面料做裤装,虽然保暖性好,但整体厚重,牢度差,价格昂贵。
[0005](2)梭织:首先梭织面料,结构平整紧密,优势是不易起球、不易变形,缺点是手感粗硬、透气性差、延展性差、保暖性差,所以不适合在秋冬季节、气温大约在10

20℃的情况下穿着。通常冬季所用的梭织裤装面料,使用贴膜、抓毛及复合摇粒等工艺,来提高梭织面料的保暖性能,虽然保暖性能得到很大提高,但整体厚重臃肿,弹性差,水洗易变形,且服用性能差,不受当代消费者喜爱。
>[0006]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好、保暖耐磨的梭织裤装。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高弹保形且保暖耐磨的梭织裤装,包括由梭织拼接而成的裤子本体,梭织面料由经纱、第一纬纱以及第二纬纱交织而成,梭织面料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经纱与所述第一纬纱交织成底层,第一表面位于底层,第二表面位于面层背对底层的一面,所述经纱和所述第二纬纱交织成面层,第二纬纱于第二表面形成多组纬浮长线,多组纬浮长线沿经向排布,每组纬浮长线包括多个纬浮长线,多个纬浮长线沿纬向排布,每个纬浮长线包括分离的第一绒段和第二绒段,第一绒段的一端交织在面层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绒段的一端交织在面层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经纱和所述第一纬纱均为包芯纱,包芯纱为锦纶包覆氨纶形成的包芯纱,所述第二纬纱为涤纶纱。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锦纶为70D/72F的锦纶拉伸变形丝,所述氨纶的规格为20D。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涤纶纱的规格为300D/144F。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梭织面料由多个组织单元在经向和纬向循环组成,每个组织单元包括16根所述经纱、4根所述第一纬纱以及8根所述第二纬纱,沿纬向,4根所述第一纬纱中,第一根与所述经纱的交织状态为: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沉、浮、浮、浮、沉、浮、沉以及沉,第二根与所述经纱的交织状态为:沉、沉、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沉、浮、浮、浮、沉以及浮,第三根与所述经纱的交织状态为:沉、浮、沉、沉、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沉、浮、浮以及浮,第四根与所述经纱的交织状态为:浮、浮、沉、浮、沉、沉、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沉以及浮。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8根所述第二纬纱分别与第1根、第3根、第5根、第7根、第9根、第11根、第13根以及第15根所述经纱交织,8根所述第二纬纱中,第一根与所述经纱的交织状态为:沉、浮、沉、浮、浮、浮、浮以及浮,第二根与所述经纱的交织状态为:浮、浮、浮、沉、浮、沉、浮以及浮,第三根与所述经纱的交织状态为:沉、浮、浮、浮、浮、浮、沉以及浮,第四根与所述经纱的交织状态为:浮、沉、浮、沉、浮、浮、浮以及浮,第五根与所述经纱的交织状态为:浮、浮、浮、浮、沉、浮、沉以及浮,第六根与所述经纱的交织状态为:浮、沉、浮、浮、浮、浮、浮以及沉,第七根与所述经纱的交织状态为:浮、浮、沉、浮、沉、浮、浮以及浮,第八根与所述经纱的交织状态为:浮、浮、浮、浮、浮、沉、浮以及沉。
[0014]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梭织面料形成表里换层组织,在面层的纬浮长线分割成第一绒段和第二绒段,形成耸立的毛绒,提高织物的亲肤性能和保暖性能,经纱和第一纬纱均为锦纶包覆氨纶形成的包芯纱,锦纶,具有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耐磨性好、耐腐蚀性强、易洗快干等特点,氨纶赋予面层获得优良的弹性,确保运动自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梭织面料的结构简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裤子本体100
ꢀꢀꢀꢀꢀꢀꢀꢀꢀꢀꢀꢀꢀꢀꢀꢀꢀ
面层10
[0020]底层20
ꢀꢀꢀꢀꢀꢀꢀꢀꢀꢀꢀꢀꢀꢀꢀꢀꢀꢀꢀꢀꢀꢀ
纬浮长线21
[0021]第一绒段211
ꢀꢀꢀꢀꢀꢀꢀꢀꢀꢀꢀꢀꢀꢀꢀꢀꢀ
第二绒段212
[0022]第一纬纱101
ꢀꢀꢀꢀꢀꢀꢀꢀꢀꢀꢀꢀꢀꢀꢀꢀꢀ
第二纬纱102
[0023]经纱10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0025]参照图1至图3,一种高弹保形且保暖耐磨的梭织裤装,包括由梭织拼接(具体是采用缝接)而成的裤子本体100,梭织面料由经纱103、第一纬纱101以及第二纬纱102交织而成,梭织面料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经纱103与所述第一纬纱101交织成底层20,第一表面位于底层20,第二表面位于面层10背对底层20的一面,所述经纱103和所述第二纬纱102交织成面层10,本技术在织造时,采用一个系统的经纱103与两个系统的纬纱,采用表里换层组织形成双层梭织面料。
[0026]本技术中,第二纬纱102于第二表面形成多组纬浮长线,多组纬浮长线沿经向排布,每组纬浮长线包括多个纬浮长线21,多个纬浮长线21沿纬向排布,每个纬浮长线21包括分离的第一绒段211和第二绒段212,第一绒段211的一端交织在面层10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绒段212的一端交织在面层10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绒段211和第二绒段212通过割绒(割断纬浮长线21)的方式形成。
[0027]本技术中,所述经纱103和所述第一纬纱101均为包芯纱,包芯纱为锦纶包覆氨纶形成的包芯纱,所述第二纬纱102为涤纶纱。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锦纶为70D/72F的锦纶拉伸变形丝,所述氨纶的规格为20D。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涤纶纱的规格为300D/144F。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弹保形且保暖耐磨的梭织裤装,包括由梭织拼接而成的裤子本体,梭织面料由经纱、第一纬纱以及第二纬纱交织而成,梭织面料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与所述第一纬纱交织成底层,第一表面位于底层,第二表面位于面层背对底层的一面,所述经纱和所述第二纬纱交织成面层,第二纬纱于第二表面形成多组纬浮长线,多组纬浮长线沿经向排布,每组纬浮长线包括多个纬浮长线,多个纬浮长线沿纬向排布,每个纬浮长线包括分离的第一绒段和第二绒段,第一绒段的一端交织在面层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绒段的一端交织在面层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经纱和所述第一纬纱均为包芯纱,包芯纱为锦纶包覆氨纶形成的包芯纱,所述第二纬纱为涤纶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保形且保暖耐磨的梭织裤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锦纶为70D/72F的锦纶拉伸变形丝,所述氨纶的规格为20D。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弹保形且保暖耐磨的梭织裤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纱的规格为300D/144F。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弹保形且保暖耐磨的梭织裤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梭织面料由多个组织单元在经向和纬向循环组成,每个组织单元包括16根所述经纱、4根所述第一纬纱以及8根所述第二纬纱,沿纬向,4根所述第一纬纱中,第一根与所述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程熙谢焓伍嫣魏莉马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柯林福建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