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接触可靠性的激励闭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94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0
一种高接触可靠性的激励闭合器,包括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中的第二壳体、激励源、活塞、绝缘设置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分别穿设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接触面间,一端位于壳体外部,另一端分别绝缘非接触方式设置于位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二壳体上;激励源接收激励信号驱动活塞使位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导电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激励闭合器,可在电池包主回路故障电流被切断后快速接通接地支路释放主回路中储能元部件残余的能量,以确保后续操作安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中,使壳体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积更小。积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接触可靠性的激励闭合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控制和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是指电故障主回路切断后储能元部件的电能释放保护。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电池包主回路保护器件除了传统的热熔熔断器,已经存在一种快速切断开口的结构(即激励器件)并逐渐扩大应用范围,能快速实现电开关的常闭到常开功能,其克服了传统熔断器的不足,具有功耗小(发热量小)、体积重量较小、抗电流冲击能力良好、分断时间快等优点。
[0003]电池包主回路中连接着诸多电器元件,包括电感、电容、电动机等,电池包主回路出现故障电流时,依靠热熔熔断器或激励器件可切断故障电流,将电池包与主回路断开。但电池包外部电路中的电感、电容、电动机等器件也储存一定的电能还未释放,对人员后续的操作修理带来造成安全隐患。
[0004]目前电动车电池包主回路电路被切断后,储能部件残余电能的快速释放还未出现相应的保护器件,残余电能存在安全隐患不可忽视,基于此种需求,专利技术了一种激励闭合器,能快速实现电路的常开到常闭功能。
[0005]激励闭合器连接在电动车主回路上的接地支路上,与电池包形成并联关系。在电池包正常工作时,此接地支路处于常开状态,当主回路出现故障电流并被切断时,本专利技术的常开切换常闭电路的激励器件立即动作,快速接通接地支路,释放主回路中储能部件的电能,以确保后续操作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高接触可靠性的激励闭合器,通过激励源驱动活塞使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导电接触,与激励熔断器配合,可实现电路中负载的电能释放;通过嵌套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壳体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高接触可靠性的激励闭合器,包括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中的第二壳体、激励源、活塞、绝缘设置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分别穿设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接触面间,一端位于壳体外部,另一端分别以绝缘非接触方式设置于位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二壳体上;激励源接收激励信号驱动活塞使位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导电接触。
[0008]优选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分别包括预接触部、连接部和导电部,所述连接部导电连接预接触部和导电部,所述预接触部与连接部呈折弯关系;所述导电部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外部,所述连接部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接触面间,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所述预接触部以绝缘非接触方式位于第二壳体上;激励源接收激励信号驱动活塞使位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预接触部导电接触。
[0009]优选地,所述活塞通过第一导体预接触部支撑在第一壳体内。
[0010]优选地,在第一导体预接触部与第二壳体上配合设置有限制第一导体预接触部初始位置的限位结构。
[0011]优选地,第一导体的预接触部端面上设置有锯齿状结构。
[0012]优选地,第二导体预接触部与第二壳体底部之间横向设置有吸能筋,所述吸能筋与第二导体预接触部间保留有间隙;第一导体的预接触部位于第二导体预接触部与活塞之间;激励源接收激励信号驱动活塞位移,驱动第一导体预接触部位移与第二导体预接触部导电接触。
[0013]优选地,第一导体的预接触部设置有U或V型弹性结构,在第二导体的预接触部设置有可卡设第一导体预接触部的U或V型弹性结构的缺口。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导体预接触部的缺口通过其卡设所述U或V型弹性结构的两侧边以小于90
°
的弹性折弯形成。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导体的预接触部前端折弯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穿设在所述吸能筋端部与第二壳体壳壁间的间隙内。
[0016]优选地,位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二壳体外侧面及端面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连通的限位凹槽,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凹槽处;在所述限位凹槽处设置有定位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定位结构。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接触处设置有相配合的装配凸台与装配凹槽。
[0018]优选地,在第一壳体内分别设置有压紧位于第二壳体壳壁上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限位凸块。
[0019]优选地,在第二壳体位于第一壳体内的端面上设置有排气孔。
[0020]优选地,在第二壳体底部设置有格栅通孔。
[0021]本专利技术的高接触可靠性的激励闭合器,可在电池包主回路故障电流被切断后快速接通接地支路释放主回路中储能元部件残余的能量,以确保后续操作安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中,使壳体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实施例1正常状态下激励闭合器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实施例1正常状态下激励闭合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实施例1中图1激励闭合器动作后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实施例1中图2激励闭合器动作后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实施例1第一壳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实施例1第一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实施例1第二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实施例1第二壳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9是实施例1第二壳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是实施例1第一导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是实施例1第二导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是实施例1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二壳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13是实施例2正常状态下激励闭合器结构示意图。
[0035]图14是实施例2正常状态下激励闭合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15是实施例2中图13激励闭合器动作后结构示意图。
[0037]图16是实施例2中图14激励闭合器动作后结构示意图。
[0038]图17是实施例2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18是实施例2第一导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19是实施例2第二导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1]图20是实施例2第二壳体结构示意图。
[0042]图21是实施例2第二壳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22是实施例2第二壳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4]图23是实施例2第二壳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针对上述技术方案,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图示进行具体说明。
[0046]实施例1
[0047]参看图1至图12,本实例的激励闭合器,主要包括激励源1、第一壳体2、活塞3、第一导体4、第二导体5和第二壳体6。
[0048]第一壳体2套设在第二壳体6外面组成激励闭合器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开设有对应贯通的内部空腔。激励源1、活塞3、第一导体4、第二导体5和第二壳体6设置在第一壳体内腔中,第一导体4和第二导体5穿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内腔接触面,分别位于壳体相对两侧;第一导体4和第二导体5一端位于壳体外部,做为连接端与外部电路连接,第一导体4和第二导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接触可靠性的激励闭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中的第二壳体、激励源、活塞、绝缘设置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分别穿设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接触面间,一端位于壳体外部,另一端分别以绝缘非接触方式设置于位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二壳体上;激励源接收激励信号驱动活塞使位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导电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接触可靠性的激励闭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分别包括预接触部、连接部和导电部,所述连接部导电连接预接触部和导电部,所述预接触部与连接部呈折弯关系;所述导电部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外部,所述连接部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接触面间,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所述预接触部以绝缘非接触方式位于第二壳体上;激励源接收激励信号驱动活塞使位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预接触部导电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接触可靠性的激励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通过第一导体预接触部支撑在第一壳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接触可靠性的激励闭合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导体预接触部与第二壳体上配合设置有限制第一导体预接触部初始位置的限位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接触可靠性的激励闭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导体的预接触部端面上设置有锯齿状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接触可靠性的激励闭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导体预接触部与第二壳体底部之间横向设置有吸能筋,所述吸能筋与第二导体预接触部间保留有间隙;第一导体的预接触部位位于第二导体预接触部与活塞之间;激励源接收激励信号驱动活塞位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少波王欣石晓光戈西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