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投影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93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投影灯,其结构简单易实现,板状透光件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凹凸不平的设置,便于在发光板的光到达半球状透光件之前先经过板状透光件的增效,随着第二电机机构驱动板状透光件的转动,其改变了发光板发出的光穿过板状透光件的厚度,其影响光向各方向的折射效果,最终经半球状透光件后使光射至墙上/地上的错乱感更强,实用性好;菲林片安装座的设置,便于在其中安装菲林片,如此,发光板发出的光经第三透镜、菲林片、第一透镜后输出,将菲林片上图案投影到墙上/地上,并且随着第一电机机构驱动第一透镜安装座的转动,使图案出现若隐若显效果,实用性好。实用性好。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投影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投影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娱乐用投影灯虽然设有能够转动的球体/半球体以便于通过转动来改变光输出方向,但是这种投影灯射到墙上/地上的效果是光斑有规律的快速移动,其错乱感不强,不便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另,这种投影灯并不与其它投影灯集成在一起使用,不便于一起调节出光方向。
[0003]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投影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投影灯,包括有支架1,所述支架1通过摆动连接机构连接有灯壳3,所述灯壳3中通过第一电机机构41驱动连接有能够绕前后方向的轴转动的第一透镜安装座42、通过第二电机机构51驱动连接有能够绕前后方向的轴转动的板状透光件52,所述第一透镜安装座 42上安装有以第一透镜安装座42所绕轴为轴心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第一透镜421,所述板状透光件52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凹凸不平,所述灯壳3中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安装座42后方用于供菲林片安装其上的菲林片安装座6、位于所述菲林片安装座6后方的第二透镜安装座7、位于所述板状透光件52前方并径向偏移位置的半球状透光件 8、位于所述板状透光件52后方并与所述半球状透光件8位置对应的第三透镜9、用于从后向前以便于向所述第二透镜安装座7和第三透镜9发光的发光板13,所述第二透镜安装座7中安装有以第二透镜安装座7所绕转轴为轴心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个第二透镜71。
[0007]优选的,所述灯壳3上设有内外相通的安装口31,所述菲林片安装座6通过所述安装口31而插入所述第一透镜安装座42与所述第二透镜安装座7之间,所述菲林片安装座6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透镜安装座42与所述第一电机机构41之间连接轴的避让缺口61,所述安装口31处可拆卸连接有盖体32。
[0008]优选的,所述灯壳3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安装座42前方的第三透光防护片33。
[0009]优选的,所述半球状透光件8的半球面凹凸不平或所述半球状透光件8的半球面上设有若干垂直于球半径方向的小平面。
[0010]优选的,所述支架1上连接有盘体11或所述支架1上连接有地插 12。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421和第二透镜71都分别为带有聚光效果的透镜。
[0012]优选的,所述摆动连接机构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的第一连接部10和设置在所述灯壳3上的第二连接部30,所述第一连接部10 上设有向一侧朝向的第一圆周形齿纹盘101,所述第二连接部30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圆周形齿纹盘101接触的第二圆周形齿纹盘
301,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0之间通过螺钉螺母锁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案结构简单易实现,所述板状透光件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凹凸不平的设置,便于在所述发光板的光到达所述半球状透光件之前先经过所述板状透光件的增效,随着所述第二电机机构驱动板状透光件的转动,其改变了所述发光板发出的光穿过所述板状透光件的厚度,其影响光向各方向的折射效果,最终经所述半球状透光件后使光射至墙上/地上的错乱感更强,实用性好;所述菲林片安装座的设置,便于在其中安装菲林片,如此,所述发光板发出的光经所述第三透镜、菲林片、第一透镜后输出,将菲林片上图案投影到墙上/地上,并且随着所述第一电机机构驱动第一透镜安装座的转动,使图案出现若隐若显效果,实用性好。
[0015]2、本案所述安装口和盖体的设置,便于方便的更换所述菲林片安装座,实用性好。
[0016]3、与平面和平面之间接触的技术方案相比,本案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圆周形齿纹盘设置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圆周形齿纹盘的设置,便于扭紧螺钉螺母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因为重力或外力而相对打滑,即不相对随意摆动,稳固性好,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案的立体图之一。
[0018]图2是本案的爆炸示图之一。
[0019]图3是本案的爆炸示图之二。
[0020]图4是本案的爆炸示图之三。
[0021]图5是本案的爆炸示图之四。
[0022]图6是本案的立体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0024]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双投影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架1,所述支架1通过摆动连接机构连接有灯壳3,所述灯壳3中通过第一电机机构41驱动连接有能够绕前后方向的轴转动的第一透镜安装座 42、通过第二电机机构51驱动连接有能够绕前后方向的轴转动的板状透光件52,所述第一透镜安装座42上安装有以第一透镜安装座42所绕轴为轴心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第一透镜421,所述板状透光件52 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凹凸不平,所述灯壳3中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安装座42后方用于供菲林片安装其上的菲林片安装座6、位于所述菲林片安装座6后方的第二透镜安装座7、位于所述板状透光件52前方并径向偏移位置的半球状透光件8、位于所述板状透光件52后方并与所述半球状透光件8位置对应的第三透镜9、用于从后向前以便于向所述第二透镜安装座7和第三透镜9发光的发光板13,所述第二透镜安装座7中安装有以第二透镜安装座7所绕转轴为轴心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个第二透镜71。
[0025]如上所述,本案结构简单易实现,所述板状透光件52的前表面和 /或后表面凹凸
不平的设置,便于在所述发光板13的光到达所述半球状透光件8之前先经过所述板状透光件52的增效,随着所述第二电机机构51驱动板状透光件52的转动,其改变了所述发光板13发出的光穿过所述板状透光件52的厚度,其影响光向各方向的折射效果,最终经所述半球状透光件8后使光射至墙上/地上的错乱感更强,实用性好;所述菲林片安装座6的设置,便于在其中安装菲林片,如此,所述发光板13发出的光经所述第三透镜9、菲林片、第一透镜421后输出,将菲林片上图案投影到墙上/地上,并且随着所述第一电机机构41驱动第一透镜安装座42的转动,使图案出现若隐若显效果,实用性好。
[0026]如上所述,具体实施时,所述灯壳3上设有内外相通的安装口31,所述菲林片安装座6通过所述安装口31而插入所述第一透镜安装座 42与所述第二透镜安装座7之间,所述菲林片安装座6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透镜安装座42与所述第一电机机构41之间连接轴的避让缺口61,所述安装口31处可拆卸连接有盖体32。
[0027]如上所述,本案所述安装口31和盖体32的设置,便于方便的更换所述菲林片安装座6,实用性好。
[0028]如上所述,具体实施时,所述灯壳3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安装座42前方的第三透光防护片33。
[0029]如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投影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架(1),所述支架(1)通过摆动连接机构连接有灯壳(3),所述灯壳(3)中通过第一电机机构(41)驱动连接有能够绕前后方向的轴转动的第一透镜安装座(42)、通过第二电机机构(51)驱动连接有能够绕前后方向的轴转动的板状透光件(52),所述第一透镜安装座(42)上安装有以第一透镜安装座(42)所绕轴为轴心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第一透镜(421),所述板状透光件(52)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凹凸不平,所述灯壳(3)中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安装座(42)后方用于供菲林片安装其上的菲林片安装座(6)、位于所述菲林片安装座(6)后方的第二透镜安装座(7)、位于所述板状透光件(52)前方并径向偏移位置的半球状透光件(8)、位于所述板状透光件(52)后方并与所述半球状透光件(8)位置对应的第三透镜(9)、用于从后向前以便于向所述第二透镜安装座(7)和第三透镜(9)发光的发光板(13),所述第二透镜安装座(7)中安装有以第二透镜安装座(7)所绕转轴为轴心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个第二透镜(7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投影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3)上设有内外相通的安装口(31),所述菲林片安装座(6)通过所述安装口(31)而插入所述第一透镜安装座(42)与所述第二透镜安装座(7)之间,所述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绿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