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及包括其的相机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62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及包括其的相机致动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滚珠导轨部,滚珠导轨部分别包括:以金属材质的导轨面向中间活动件的上部暴露的方式形成的第一方向滚珠导轨;及以金属材质的导轨面向中间活动件的下部暴露的方式形成的第二方向滚珠导轨,第一方向滚珠导轨和第二方向滚珠导轨彼此相邻,同时以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彼此不重合或重叠的方式分离,在第一方向上观察时至少一部分重叠,这样在以光学单元能够在与光轴正交的2轴方向上平面运动的方式构成相机致动器时使形成于中间活动件的滚珠导轨部的高度显著降低,从而能够实现相机致动器的小型化及超薄化。器的小型化及超薄化。器的小型化及超薄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及包括其的相机致动器


[0001]本技术涉及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涉及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相机模块的相机致动器中搭载的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及包括该中间活动件的相机致动器。

技术介绍

[0002]最近的如智能手机这样的便携式终端(以下,称为“手机”)追随其技术的进步,脱离现有的简单的电话功能,而进化成能够执行音乐、电影、TV、游戏等多种功能的媒体融合,引领媒体融合的发展的要素之一即为相机镜头模块(Camera Lens Module)。
[0003]搭载于手机的相机镜头模块为了符合用户需求的以高像素和高性能为中心的最近趋势,变化为具有如自动对焦(Auto Focus)功能和光学变焦(Optical zoom)功能等多种附加功能的结构。尤其,最近从各种角度尝试在手机尺寸中实现抖动校正(Optical Image Stabil izer)技术。
[0004]抖动校正技术是指,以使构成相机模块的镜头组件的焦点向抵抗抖动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自动控制,而将拍摄图像的分辨率维持成最佳的技术。为了实现这样的抖动校正技术,在适用于手机、摄像机等的相机模块中搭载有抖动校正用致动器。
[0005]作为抖动校正致动器,众所周知有利用磁场和电场的相互作用的VCM(Voice Coil Motor)类型。VCM类型通常构成为,由相向配置的线圈和磁铁构成磁路,通过由磁路产生的磁力使安装有镜片的光学单元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沿2轴方向移动,来应对抖动。
[0006]抖动校正功能的基本原理为,使搭载有镜片的光学单元向抖动产生的驱动位移的相对方向移动,而使光轴和图像传感器所接收的光的入射路径一致。为此,需要以安装有镜片的光学单元能够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沿2轴方向进行平面运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结构。
[0007]现有的相机模块中,以光学单元能够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进行平面运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结构之一为中间向导(Middle guide)。中间向导通常以光学单元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沿2轴方向进行平面运动的方式在上述光学单元和收容该光学单元的壳体之间作为介质设置滚珠。
[0008]图1是适用了中间向导的现有的相机致动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相机致动器的结合剖视图的图。
[0009]参照图1及图2,适用于现有的相机致动器的中间向导70以相对于壳体60能够沿着与光轴正交的第一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方式搭载于壳体60的底部,构成光学系统的光学单元80以能够沿着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方式构成于中间向导70上。
[0010]以中间向导70相对于壳体60能够沿第一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方式在壳体60和中间向导70形成对应的成对的多个第一方向滚珠导轨74,以光学单元80相对于中间向导70能够沿第二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方式在中间向导70和光学单元80形成对应的成对的多个第二方向滚珠导轨72。
[0011]在壳体60及中间向导70的下表面以彼此成对的方式设置的多个第一方向滚珠导轨74中形成滚珠槽(省略标号),在中间向导70和光学单元80以彼此成对的方式设置的多个第二方向滚珠导轨72中形成滚珠槽(省略标号)。并且,在第一方向滚珠导轨74与第二方向滚珠导轨72之间分别介有一个滚珠B。
[0012]滚珠B在中间向导70相对于壳体60进行第一方向同步运动或光学单元80相对于中间向导70进行第二方向同步运动时沿着对应的滚珠导轨72或74的滚珠槽进行滚动运动,同时维持成稳定的线性动作,并且还发挥在对应的滚珠导轨72或74之间抑制光学单元80相对于壳体60的水平方向旋转的作用。
[0013]这种结构的现有的相机致动器中,通过由第一方向磁路(未图示)产生的第一方向驱动力和由第二方向磁路(未图示)产生第二方向驱动力中至少一个驱动力,使光学单元80在壳体60内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发生位移,或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发生位移,来应对抖动。
[0014]但是,形成于中间向导70的第一方向滚珠导轨74和第二方向滚珠导轨72的光轴方向位置彼此重叠的如图1及图2的现有的结构为介于对应的第一方向滚珠导轨74与第二方向滚珠导轨72之间的滚珠B只能是沿光轴方向同轴排列的结构,因此从整体上缩小相机模块的高度方面存在极限。
[0015]即,如图1及图2的现有的结构存在在结构上难以以超薄且紧凑的尺寸实现产品的缺点,并且还被指出在向滚珠导轨直接施加冲击的落体试验或实际跌落时由于陶瓷(Ceramic)材质的滚珠B向合成树脂(Resin)的滚珠导轨72、74施加冲击而容易在滚珠导轨发生微凹陷(滚珠压痕)等可靠性及耐用性方面的问题。
[0016]另外,由于为滚珠导轨72、74同轴排列而在整体结构中抖动校正相关部件所占的比重较大、与其相应地在有限的空间内构成磁路的磁铁的大小只能变小的结构,因此在随着期待性能越来越高的相机的市场需求而光学部件的重量增加的趋势下,存在难以确保充分的驱动力的问题。
[0017]现有技术文献
[0018]专利文献:韩国公开专利第10

2018

0116965号(公开日2018.10.26)

技术实现思路

[0019]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20]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及包括该中间活动件的相机致动器,通过改善中间活动件(Middle guide)的结构能够降低整体高度,由此能够实现超薄且紧凑的产品(相机模块)。
[0021]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及包括该中间活动件的相机致动器,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滚珠导轨微凹陷(滚珠压痕)问题,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0022]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及包括该中间活动件的相机致动器,在随着期待性能越来越高的相机的市场需求而光学部件的部件重量增加的趋势下,既能够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和超薄化,又能够确保充分的驱动力。
[0023]解决问题的手段
[0024]作为课题的解决手段,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滚珠导轨部的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上述滚珠导轨部分别包括:以金属材质的导轨面向上述中间活动件的上部暴露的方式形成的第一方向滚珠导轨;及以金属材质的导轨面向上述中间活动件的下部暴露的方式形成的第二方向滚珠导轨,上述第一方向滚珠导轨和第二方向滚珠导轨彼此相邻,同时以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彼此不重合或重叠方式分离,在第一方向上观察时至少一部分重叠。
[0025]其中,上述中间活动件可以由构成上述中间活动件的外形的合成树脂材质的注塑件和插入于上述注塑件的金属材质的插入件构成。
[0026]另外,上述第一方向滚珠导轨可以由第一滚珠导轨成形部和第一轨片构成,上述第一滚珠导轨成形部形成于上述注塑件,上述第一轨片形成于上述插入件,并具有插入成形后向上述第一滚珠导轨成形部的上部暴露的上述导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滚珠导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导轨部分别包括:以金属材质的导轨面向所述中间活动件的上部暴露的方式形成的第一方向滚珠导轨;及以金属材质的导轨面向所述中间活动件的下部暴露的方式形成的第二方向滚珠导轨,所述第一方向滚珠导轨和第二方向滚珠导轨彼此相邻,同时以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彼此不重合或重叠方式分离,在第一方向上观察时至少一部分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活动件由构成所述中间活动件的外形的合成树脂材质的注塑件和插入于所述注塑件的金属材质的插入件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滚珠导轨由第一滚珠导轨成形部和第一轨片构成,所述第一滚珠导轨成形部形成于所述注塑件,所述第一轨片形成于所述插入件并具有插入成形后向所述第一滚珠导轨成形部的上部暴露的所述导轨面,所述第二方向滚珠导轨由第二滚珠导轨成形部和第二轨片构成,所述第二滚珠导轨成形部与所述第一滚珠导轨成形部构成为一体,所述第二轨片形成于所述插入件并具有插入成形后在与所述第一轨片错开的位置处向所述第二滚珠导轨成形部的下部暴露的所述导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滚珠导轨成形部的下表面形成使所述第一轨片局部暴露的第一仰俯校正孔,在所述第二滚珠导轨成形部的上表面形成使所述第二轨片局部暴露的第二仰俯校正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为非磁性体。6.一种相机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活动件;以相对于所述中间活动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同步运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中间活动件上的上部活动件;及以搭载有所述上部活动件的中间活动件能够沿第二方向同步运动的方式将所述中间活动件从下部进行支撑的下部活动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容所述上部活动件和中间活动件以及下部活动件的底座,所述下部活动件以在搭载上部活动件和中间活动件的状态下能够沿光轴方向同步运动的方式收容于底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的彼此相邻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配置第一光轴驱动线圈和第二光轴驱动线圈,在所述下部活动件安装分别与所述第一光轴驱动线圈和第二光轴驱动线圈对应的第
一光轴驱动磁铁和第二光轴驱动磁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相向的底座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分别配置第一平面驱动线圈和第二平面驱动线圈,在所述上部活动件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平面驱动线圈和第二平面驱动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宰溶李炅容李柄徹
申请(专利权)人:磁化电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