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驱动轴排茬马铃薯杀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57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驱动轴排茬马铃薯杀青机,包括斜锥齿轮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甩刀刀辊以及双向螺旋绞笼等,其要点在于:通过齿传动将动力高效输入,通过带传动系统将动力可靠具有系统保护性的分流,分别传输至甩刀刀辊和双向螺旋绞笼,由甩刀刀辊旋转杀秧,再通过双向螺旋绞笼将碎茬排送至机具两侧。采用以上方案,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既能完成杀秧作业还能将破碎茎叶排送至两侧,减少土壤中碎茬,方便二次耕作,还能大大提高马铃薯收获时的清选效率。收获时的清选效率。收获时的清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驱动轴排茬马铃薯杀青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马铃薯落叶归田的机械。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马铃薯杀秧机普遍为单刀辊为主,切割作业后将茎叶就地抛洒,大量茎叶混杂于土壤,该方式马铃薯收获机作业时出现大量茎叶缠绕在传送杆和传动轴上,不利于马铃薯和土壤分离,造成机器卡死,降低清选效率。马铃薯收获后留下的茎叶等通常需要清理出土,而就地抛洒的作业方式增加后续耕作工作量,不尽合理。
[0003]专利技术人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利用双轴结构可实现切割与排茬同时进行,具体地通过甩刀刀辊切割马铃薯茎叶,再由双向螺旋绞笼轴将大量茎叶排送至机具两侧,能有效减少土壤中茎叶的残留。因此,研制一种排茬式马铃薯杀秧机成为当务之急。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茬式马铃薯杀秧机。
[0006]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排茬式马铃薯杀秧机,以下简称机具,包括斜锥齿轮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甩刀刀辊、双向螺旋绞笼以及箱体,其要点在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斜锥齿轮轴、从动斜锥齿轮和带轮主动轴,所述从动斜锥齿轮固套于带轮主动轴上,所述带轮主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箱体上,所述带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带、甩刀刀辊从动带轮和双向螺旋绞笼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固套在带轮主动轴两端,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带将动力传递到甩刀刀辊从动带轮和双向螺旋绞笼从动带轮,所述甩刀刀辊从动带轮固套在甩刀刀辊轴两端,所述双向螺旋绞笼从动带轮固套在双向螺旋绞笼轴两端,所述动力输入斜锥齿轮轴依次通过斜锥齿轮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甩刀刀辊轴和双向螺旋绞笼轴将动力传递给甩刀刀辊和双向螺旋绞笼。
[0008]采用以上结构,保证了较高的机械传动效率,对称的带传动式机构保证了带轮主动轴、甩刀刀辊轴和双向螺旋绞笼轴的传动平稳性,简洁的传动路线有效降低系统重量,大幅提高系统可靠性,进而实现轻量化设计,并且相对于传统齿传动结构,零部件更少,便于维修,进一步降低了装配难度和生产制造成本。
[0009]作为优选:所述甩刀刀辊包括甩刀刀辊轴和甩刀,所述甩刀刀辊轴可转动地安装在箱体上,所述甩刀可转动地安装在甩刀刀辊轴上。所述双向螺旋绞笼包括双向螺旋绞笼轴、左旋螺旋绞笼叶片、右旋螺旋绞笼叶片、左导草板、右导草板和排茬筒,所述双向螺旋绞笼轴可转动地安装在箱体上,所述左旋螺旋绞笼叶片和右旋螺旋绞笼叶片固套在双向螺旋绞笼轴上,所述左导草板和右导草板呈一定夹角固连于箱体上,所述排茬筒与双向螺旋绞笼轴同轴心线固连于箱体上,所述甩刀刀辊和双向螺旋绞笼的工作宽度为1.8米。
[0010]作为优选:所述甩刀刀辊可转动地安装于双向螺旋绞笼前方,采用以上结构,工作
时将破碎的茎叶抛洒至箱体内侧,有利于将破碎的茎叶向两侧排送。
[0011]作为优选:所述双向螺旋绞笼可转动地安装在箱体后部,采用以上结构,工作时将掉落至所述排茬筒内的破碎茎叶排送至两侧出口。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排茬式马铃薯杀秧机,有高效、高可靠的传动机构,有仿地形的甩刀刀辊轴,有双向螺旋绞笼,既能保证甩刀刀辊充分杀秧,又能将茎叶排送至机具两侧,减少了土壤中残留的大量茎叶,起到了辅助薯土分离作用,避免茎叶造成机器卡顿残留,从而提高马铃薯收获效率,提高马铃薯收获质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轴侧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左侧带传动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右侧带传动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甩刀刀辊结构示意图;
[0020]图8为双向螺旋绞笼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排茬式马铃薯杀秧机,以下简称机具,包括斜锥齿轮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箱体8内部可转动地安装有甩刀刀辊6和双向螺旋绞笼7,以动力输入斜锥齿轮轴1为前进方向。并且,为了使动力能够稳定可靠地减速输入,动力输入斜锥齿轮轴1与从动斜锥齿轮2啮合,形成齿轮副,从动斜锥齿轮2不可转动地套装于带轮主动轴3。
[0022]请参见图5、图6和图7,带传动机构包括左主动带轮4a和右主动带轮5a不可转动地套装于带轮主动轴3两端,左主动带轮4a和右主动带轮5a分别通过左短带4c和右短带5c 同步地将动力传输至左甩刀刀辊从动带轮4d和右甩刀刀辊从动带轮5d,左甩刀刀辊从动带轮4d和右甩刀刀辊从动带轮5d不可转动地套装于甩刀刀辊轴6a两端并传递动力,不仅使甩刀刀辊轴6a受力平衡,还可以缓冲甩刀刀辊6切削茎叶和撞击岩石时的冲击,起到保护传动系统作用。
[0023]并且,左主动带轮4a和右主动带轮5a分别通过左长带4b和右长带5b同步地将动力传输至左双向螺旋绞笼从动带轮4e和右双向螺旋绞笼从动带轮5e,左双向螺旋绞笼从动带轮 4e和右双向螺旋绞笼从动带轮5e不可转动地套装于双向螺旋绞笼轴7a两端并传递动力,不仅使双向螺旋绞笼轴7a受力平衡,能增大了减速比使双向螺旋绞笼7的转速降低到合理区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杀秧排茬的效率。
[0024]如图3、图4所示,甩刀刀辊6如箭头所示方向旋转,垄间甩刀6c、垄侧甩刀6d和垄上甩刀6b对马铃薯茎叶进行破碎和抛洒,大部分破碎茎叶与左导草板10和右导草板11发生撞击,向排茬筒9两端方向反弹,少部分破碎茎叶直接掉落至排茬筒9内,所有掉落到排茬筒9内的破碎茎叶被旋转地双向螺旋绞笼7绞送至排茬筒9两侧的出口排出,所述排茬筒 9与双
向螺旋绞笼轴7a同轴心线固连于箱体上。
[0025]如图8所示,左旋螺旋绞笼叶片7b和右旋螺旋绞笼叶片7c对称地固套在双向螺旋绞笼轴7a上,当双向螺旋绞笼轴7a旋转时带动左旋螺旋绞笼叶片7b和右旋螺旋绞笼叶片7c 共同旋转,产生螺旋推力将排茬筒9内的破碎茎叶推向左右两端的排茬出口。
[0026]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驱动轴排茬马铃薯杀青机,其特征是:由斜锥齿轮轴(1)、从动斜锥齿轮(2)、带轮主动轴(3)、带传动机构(4)、甩刀刀辊(6)、双向螺旋绞笼(7)、箱体(8)、排茬筒(9)等组成;所述斜锥齿轮轴(1)通过从动斜锥齿轮(2)、带轮主动轴(3)、带传动机构(4)、甩刀刀辊轴(6a)、双向螺旋绞笼轴(7a)将动力传递到甩刀刀辊(6)和双向螺旋绞笼(7);所述带传动机构包括左主动带轮(4a)和右主动带轮(5a)不可转动地套装于带轮主动轴(3)两端;所述左主动带轮(4a)和右主动带轮(5a)分别通过左短带(4c)和右短带(5c)同步地将动力传输至左甩刀刀辊从动带轮(4d)和右甩刀刀辊从动带轮(5d);所述左甩刀刀辊从动带轮(4d)和右甩刀刀辊从动带轮(5d)不可转动地套装于甩刀刀辊轴(6a)并传递动力;所述左主动带轮(4a)和右主动带轮(5a)分别通过左长带(4b)和右长带(5b)同步地将动力传输至左双向螺旋绞笼从动带轮(4e)和右双向螺旋绞笼从动带轮(5e);所述左双向螺旋绞笼从动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引航杨明金陈同浩舒雷李守太杨玲蒲应俊陈子文庞有伦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