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灰助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729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排灰助燃装置,包括炉床(1)以及设置在炉床下端的灰斗(11),在所述灰斗(11)内设有与排气管(2)连通的空气分配套,在所述灰斗(11)的出料位置设有自动排灰装置,所述自动排灰装置包括上箱体(41)、下箱体(42)和与伺服电机连接的积灰筒(31),在该上箱体(41)内设有超声波定位探头(43),所述超声波定位探头(43)和伺服电机(5)均与PLC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空气分配套形成螺旋上升的旋风,增强进风压力,能从炉床的间隙快速进入燃烧室,提高进风量的同时在灰斗下端设置自动排灰装置,不仅能防止进风外流,在充分燃烧的前提下还能保证炉灰及时排出,结构简单紧凑,使用便捷。使用便捷。使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排灰助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焚烧炉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排灰助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目前的焚烧炉中,灰斗里设有进气管,进气管排出的空气经炉床的间隙进入燃烧室助燃,而灰斗下端还直接连通有排灰母管,导致进入灰斗的空气同时向炉床和排灰母管两个方向同时流动,而炉床上的炉灰堆积在间隙中,削减了向上流通至锅炉燃烧炉床的空气流量,造成供气量流失,使得氧气量不达标、燃烧不充分,进而导致垃圾不能被完全燃烧,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有利于保证燃烧供气量,又能有效排出炉灰的自动排灰助燃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自动排灰助燃装置,包括炉床以及设置在炉床下端的灰斗,在所述灰斗内设有与排气管连通的空气分配套,每个所述空气分配套包括支撑架和套芯,在所述支撑架上连接有外壳,在所述套芯与支撑架之间沿圆周方向绕设连接有至少两个扇片,相邻两个所述扇片与外壳内壁的对应位置合围形成一个空腔结构,在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上对应每个空腔的位置处均设有一个连接孔,在该外壳的外侧壁上对应连接孔的位置处均连通设有一个曲面喷气管;在所述灰斗的出料位置设有自动排灰装置,所述自动排灰装置包括支撑座,在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积灰筒,在所述积灰筒的一侧设有进料口,另一侧设有出料口,在该支撑座的上端设有与进料口连通的上箱体,下端设有与出料口连通的下箱体,所述上箱体与灰斗的出料端连通固定,在该上箱体内设有超声波定位探头,所述积灰筒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超声波定位探头和伺服电机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0006]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空气分配套内由扇片与外壳内壁的对应位置合围形成至少两个空腔结构,形成多个空气流通支路,每个空气流通支路由连接孔与对应位置的曲面喷气管连通,在曲面喷气管的曲面管道引导下,在灰斗内形成螺旋式空气流并向上流通,由于风路被一分为多,多个螺旋气流向上汇聚形成较强的穿透风压,增强了供风的穿透力,更有利于进风吹开堆积的炉灰而输送到炉床上方的燃烧室内,保证了进风量以及垃圾的充分燃烧;同时,所形成的部分旋风在灰斗内壁上反射形成竖直向下吹动的风力,更有利于将灰斗内壁的余灰推向灰斗下端的积灰筒,便于炉灰的收集排放;同时,在灰斗的下端设置超声波定位探头,在PLC控制器上设置探测参数,利用探测炉灰堆积的高度值而向PLC发出信号,并由PLC控制器启动伺服电机带动积灰筒转动,转动前,进料口与上箱体连通,出料口与下箱体隔断,此时积灰筒、上箱体与灰斗连通,不与下箱体连通,转动后,进料口与上箱体隔断,出料口与下箱体连通,此时上箱体与灰斗连通,还是不与下箱体连通,待积灰筒排完炉灰后,伺服电机回转,进料口与上箱体连通,出料口与下箱体隔断,除了进料口和出料口位置
在翻转时产生的空隙,这能够设置伺服电机的转动速度来控制间隙产生的时间周期,能保证在灰斗的位置不会有过多的空气排出,保证供气量的稳定性。
[0007]为了便于给进气导向,并保证供气的气流速度,作为优选,在所述套芯的外侧壁上沿圆周方向绕设有六个扇片,每个所述扇片均为圆弧状结构,在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对应连接孔的位置处沿扇片的外切线方向均连通设有一个曲面喷气管。
[0008]为了更好地给进气分流导向,避免在进气口形成阻滞气流,作为优选,在该套芯的底部设有上大下小的锥形块,所述锥形块大径端的直径与套芯的直径相同。
[0009]为了减轻重量,便于拆装,作为优选,所述套芯为空心结构。
[0010]为了便于安装,同时保证密封性,作为优选,所述曲面喷气管螺接在外壳的外侧壁上,在所述曲面喷气管上设有台阶孔,在所述外壳与曲面喷气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螺栓从台阶孔插入,并由外到内依次穿设过外壳、密封圈和曲面喷气管的对应位置,螺栓的螺帽端面与台阶孔的台阶面抵接紧固,以固定外壳和曲面喷气管。
[0011]为了避免撞击受损,保证检测精度,作为优选,在所述上箱体的一侧设有水平伸入箱内的安装套,在所述安装套的伸入端设有竖直向下的弯折段,在所述安装套内设有超声波定位探头,所述弯折段的下端设有开口,该超声波定位探头的检测位置位于该开口位置。
[0012]为了保证积灰筒转动顺畅,便于及时排出炉灰,作为优选,在所述积灰筒的外侧壁设有弧形的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有弧形的石墨润滑板,所述石墨润滑板外侧壁的曲率与积灰筒外侧壁的曲率相同,且石墨润滑板的外侧壁与积灰筒的外侧壁齐平;在所述支撑座上对应石墨润滑板的位置处均设有固定槽,在所述固定槽内设有带钢珠的压块,在所述压块与固定槽的槽底之间设有压簧,所述钢珠滚动抵接在石墨润滑板的外壁上,并使压块在固定槽内抵接挤压压簧。
[0013]为了简化结构便于安装,作为优选,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连接杆的一端铰接,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积灰筒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4]为了避免灰斗与排灰母管直接连通,保证进气量的供给,作为优选,所述进料口的轴向中心线与出料口的轴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 135
°

[0015]为了更好地润滑积灰筒进料口和出料口位置,保证翻转顺畅,作为优选,在所述上箱体的出料位置,以及下箱体的进料位置均设有润滑块,积灰筒转动时,两个箱体上的所述润滑块的对应端面均与积灰筒外壁的对应位置贴合。
[0016]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空气分配套形成螺旋上升的旋风,增强进风压力,能从炉床的间隙快速进入燃烧室,提高进风量的同时在灰斗下端设置自动排灰装置,不仅能防止进风外流,在充分燃烧的前提下还能保证炉灰及时排出,结构简单紧凑,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空气分配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外壳与芯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空气分配套的爆炸图。
[0021]图5为支撑架与外壳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23]图7为石墨润滑板和压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自动排灰装置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由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本技术包括炉床1以及设置在炉床下端的灰斗11,在所述灰斗11内设有与排气管2连通的空气分配套,每个所述空气分配套包括支撑架21和空芯结构的套芯22,在该套芯22的底部设有上大下小的锥形块 221,所述锥形块221大径端的直径与套芯22的直径相同;在所述支撑架21上连接有外壳27,在所述套芯22与支撑架21之间沿圆周方向绕设连接有六个扇片23,每个所述扇片23均为圆弧状结构,相邻两个所述扇片23与外壳27内壁的对应位置合围形成一个空腔结构,在所述外壳27的内侧壁上对应每个空腔的位置处均设有一个连接孔 24,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排灰助燃装置,包括炉床(1)以及设置在炉床下端的灰斗(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灰斗(11)内设有与排气管(2)连通的空气分配套,每个所述空气分配套包括支撑架(21)和套芯(22),在所述支撑架(21)上连接有外壳(27),在所述套芯(22)与支撑架(21)之间沿圆周方向绕设连接有至少两个扇片(23),相邻两个所述扇片(23)与外壳(27)内壁的对应位置合围形成一个空腔结构,在所述外壳(27)的内侧壁上对应每个空腔的位置处均设有一个连接孔(24),在该外壳(27)的外侧壁上对应连接孔(24)的位置处均连通设有一个曲面喷气管(25);在所述灰斗(11)的出料位置设有自动排灰装置,所述自动排灰装置包括支撑座(3),在所述支撑座(3)上设有积灰筒(31),在所述积灰筒(31)的一侧设有进料口(311),另一侧设有出料口(312),在该支撑座(3)的上端设有与进料口(311)连通的上箱体(41),下端设有与出料口(312)连通的下箱体(42),所述上箱体(41)与灰斗(11)的出料端连通固定,在该上箱体(41)内设有超声波定位探头(43),所述积灰筒(31)一端与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超声波定位探头(43)和伺服电机(5)均与PLC控制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灰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芯(22)的外侧壁上沿圆周方向绕设有六个扇片(23),每个所述扇片(23)均为圆弧状结构,在所述外壳(27)的外侧壁上对应连接孔(24)的位置处沿扇片(23)的外切线方向均连通设有一个曲面喷气管(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灰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套芯(22)的底部设有上大下小的锥形块(221),所述锥形块(221)大径端的直径与套芯(22)的直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灰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芯(22)为空心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灰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喷气管(25)螺接在外壳(27)的外侧壁上,在所述曲面喷气管(25)上设有台阶孔,在所述外壳(27)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利向鹏陈绍敏李江涛张术林谭龙伟柳帅徐昇邵龙马焱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