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跃旦专利>正文

一种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29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包括壳体,开设于壳体上的出风口与壳体周壁相切的进风口,置于壳体内的分离器,位于分离器下方固定于底板上的隔离罩,分离器的上端与支架连接,分离器的进风口设置于环形罩的下部,环形罩内设有由两个以上上端设有切向进风口的筒体,每个筒体内有一个同轴设置并与支架底孔相连通的出风短管,在低于短管位置的筒体内壁设置一个口径上大下小的锥形筒体,环形罩和筒体的顶部与支架相连,对应于锥形筒体下端连接一隔离环,隔离环的上端略高于锥形筒体下端,在隔离环和筒体的周壁间留有环形间隙,二者的底部由底板封闭。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积小巧、结构紧凑,分离效果优良,集尘容量大,清洗便捷,能满足各类吸尘器的开发和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尘器的附件,尤其是一种吸尘器旋风式空气与灰尘二次分离的尘杯。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的吸尘器都是利用旋风离心原理,使空气与灰尘分离,将较大、较重的颗粒沉积在尘杯底部。这种仅有一次分离装置的吸尘器,由于空气与灰尘分离效果不理想,所以细尘易随空气排出,沉积在过滤器上,使吸尘效率下降。为此,为了提高分离效果,各种装有两次分离装置的尘杯相继问世。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申请号为“200510094505.X”,“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它由位于上游的第一级旋风分离器和位于下游的多个并联设置的第二旋风分离器组成。。上述除尘装置灰尘采用二次旋风分离,使吸尘器的灰尘分离效果大大提高。然而由于第二次旋风分离所收集的细尘集尘腔和第一次分离的收集的粗尘集尘腔都处于尘杯底部,二次分离共用同一个集尘空间,使第一集尘腔的集尘容量相对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吸尘器行业提供一种体积小巧、结构紧凑、性能优良,集尘容量大,便于清污的具有两次分离功能的吸尘器尘杯,以满足吸尘器产品的开发与制造所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它包括壳体(1),开设于壳体上的出风口与壳体周壁相切的进风口(3),置于壳体内的分离器,位于分离器下方固定于底板(23)上的隔离罩(5),分离器的上端与支架(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的进风口(13)设置于环形罩(12)的下部,环形罩内设置有由两个以上上端设有切向进风口(7)的筒体(6),每个筒体内有一个同轴设置并与支架底孔相连通的出风短管(8),在低于短管位置的筒体内壁设置一个口径上大下小的锥形筒体(9),环形罩和筒体的顶部与支架相连,对应于锥形筒体(9)下端连接一隔离环(10),该隔离环的上端略高于锥形筒体下端,在其二者周壁间留有环形间隙(21),隔离环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它包括壳体(1),开设于壳体上的出风口与壳体周壁相切的进风口(3),置于壳体内的分离器,位于分离器下方固定于底板(23)上的隔离罩(5),分离器的上端与支架(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的进风口(13)设置于环形罩(12)的下部,环形罩内设置有由两个以上上端设有切向进风口(7)的筒体(6),每个筒体内有一个同轴设置并与支架底孔相连通的出风短管(8),在低于短管位置的筒体内壁设置一个口径上大下小的锥形筒体(9),环形罩和筒体的顶部与支架相连,对应于锥形筒体(9)下端连接一隔离环(10),该隔离环的上端略高于锥形筒体下端,在其二者周壁间留有环形间隙(21),隔离环和筒体的底部由底板(23)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环(10)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维国
申请(专利权)人:王跃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