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距离冷量利用的间接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长距离冷量利用的间接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制冷技术在冷链行业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安全”和“环保”两大难题对冷链物流、食品冷加工用制冷系统的选择和现有制冷系统的改造与升级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全国范围内连续发生多起涉氨制冷企业爆炸事故,行业内外“谈氨色变”,对涉氨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达到了史无前列的高度,各种类型的冷藏系统改造工程纷纷展开。与此同时,氟利昂制冷剂制冷系统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得到严格控制。制冷剂的替代、新工质研发以及减少制冷剂充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并且,对于大批量分散的冷需求用户,如食品加工工业园区的食品加工厂,或食品批发商等,分散的大容量的冷库建设,耗费大量的建设成本及运营维护成本,制冷剂的注入量也大大增加,用大量的氨和氟利昂做制冷剂参与长距离的制冷循环也存在安全与环保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长距离冷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长距离冷量利用的间接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制冷系统包括集中制冷系统(100)、可移动储冷器(200)以及用户制冷系统(300);所述集中制冷系统(100)包括依次连接形成集中制冷回路的压缩机(C)、冷凝器(D)、节流元件(F)和蒸发换热器(E),所述蒸发换热器(E)包括能够相互换热的供冷管路(1)和吸冷管路(2),所述供冷管路(1)连接所述节流元件(F)与所述压缩机(C),所述集中制冷系统(100)还包括与所述吸冷管路(2)的入口连接的回流管路(3)、与所述吸冷管路(2)的出口连接的送冷管路(4)以及设置于所述回流管路(3)或所述送冷管路(4)上的第一循环泵(A1);所述用户制冷系统(300)包括用户端换热器、与用户端换热器的入口连接的用冷管路(5)、与用户端换热器的出口连接的回收管路(6)以及设置于用冷管路(5)或回收管路(6)上的第二循环泵(A2);所述可移动储冷器(200)包括能够相互换热的流通管路(201)和储冷模块(202),所述流通管路(201)内有载冷剂,所述流通管路(201)的入口能够与所述送冷管路(4)或所述回收管路(6)连接,所述流通管路(201)的出口能够与所述回流管路(3)或所述用冷管路(5)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冷量利用的间接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管路(201)的入口设置有第一通断阀(V1),所述流通管路(201)的出口设置有第二通断阀(V2)和温度传感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冷量利用的间接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冷模块(202)为固体蓄冷模块或相变介质蓄冷模块。4.如权利要求1
‑
技术研发人员:付昱,张晓峰,赵虎军,梁双荣,张芬芳,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龙源蓝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