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式旋风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05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筒式旋风除雾器,包括出气口(1)、筒体(2)、锥形丝网(3)、挡板(4),旋风板(5)、进气口(6)、自动排水器(7),所述的筒体(2)顶端连接出气口(1),所述的筒体(2)底端连接进气口(6),雾气由下向上自进气口(6)进入后从筒体(2)内部通过后再经出气口(1)排空,在筒体(2)内部沿着雾气流向依次设置有旋风板(5)、挡板(4)、锥形丝网(3),所述的旋风板(5)与进气口(6)连接,所述的挡板(4)连接在旋风板(5)的顶部,所述的锥形丝网(3)与所述的挡板(4)间隔开设置。筒式旋风除雾器结构简单,雾气处理量大,收水率高且不需要增加任何额外能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筒式旋风除雾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排放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雾气处理量较大的筒式旋风除雾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各种化工、冶金、发电等行业,都建有排空烟囱,随着国家对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各企业都陆续安装了脱硫脱硝等烟气处理装置,目前在正常运行时基本上均能达到排放标准要求,但从路人直观视觉上看,这些大烟囱还是在不断冒出“白烟”,且会误认为还在排放有害烟气,实际上此“白烟”主要是烟气中携带了大量水蒸气,尤其是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时候,水蒸气便会凝结成细小水珠,即我们平时看到的雾,因此形成了“白烟”现象,目前环保部门逐步出台相关要求,要求各相关企业对白烟现象进行治理。
[0003]该问题不仅仅是影响视觉问题,另一方面是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当前市场上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增加换热装置,对烟气加热,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溶解度,因此烟囱出口就不会析出白色雾气,待烟气远离烟囱时,虽然温度降低但烟气已扩散,空气体积增大,可溶解的水蒸气数量也增大,也不会冷凝出白色雾气。但此种处理方法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水资源没有回收,直接排空;另一个是提高能耗,大部分企业的废气都是经过余热回收处理,同时降低了烟气温度,现在排空时还要对烟气重新进行加热,可以理解为之前余热回收做了一部分无用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筒式旋风除雾器,可以适应现有烟气排放系统的除雾及水资源回收的改造,该新型筒式旋风除雾器结构简单,雾气处理量较大,收水率高且不增加任何额外能耗。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筒式旋风除雾器,包括出气口1、筒体2、锥形丝网3、挡板4,旋风板5、进气口6、自动排水器7,所述的筒体2顶端连接出气口1,所述的筒体2底端连接进气口6,雾气由下向上自进气口6进入后经筒体2内部通过后再通过出气口1排空,在筒体2内部沿着雾气流向依次设置有旋风板5、挡板4、锥形丝网3,所述的旋风板5与进气口6连接,所述的挡板4连接在旋风板5的顶部,所述的锥形丝网3与所述的挡板4间隔开设置。
[000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筒体2的底部设置有自动排水器7。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筒体2采用不锈钢或非金属材料的花纹板,花纹面朝内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旋风板5采用圆周均布百叶窗式结构,旋风板5上的叶片倾斜角度50
±
10度。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旋风板5的叶片采用长条孔板结构或者圆孔板结构。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锥形丝网3采用不锈钢或者玻璃丝材质,多层压紧布置。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锥形丝网实现二次捕捉液滴,提高除雾效果。锥形的原因是提高丝网的截面积,因为除雾效果与丝网的截面积呈正比,截面积越
大,除雾效果越好。而所有增加面积的方法中,采用锥形,从加工制造角度考虑,成本低廉,容易实现。采用旋风板上的叶片倾斜角度50
±
10度,设置角度,起到导流作用。如果想增加液滴与壁面的碰撞几率,通过增加水汽在除雾器中的流通距离可以实现此目的。而设置角度可以实现水汽气流以切向流出百叶,在百叶和外筒壁间产生旋转上升路线,这样增加了气流的路程,增加了气流与壁面的接触几率,达到较好的除雾效果。叶片上设置长条孔或者圆孔或者方孔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雾气的流通阻力,从而实现设备运行低阻的优点。本技术的筒式旋风除雾器的结构简单,安装位置便利,可连接在不同走向管路上使用。雾气处理量较大,在不增加额外能耗的情况下收水率高,节约了水资源,改造成本低,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一种筒式旋风除雾器主视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A

A方向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旋风板叶片示意图一。
[0013]图4为本技术旋风板叶片示意图二。
[0014]图中:1

出气口,2

筒体,3

锥形丝网,4

挡板,5

旋风板,6

进气口,7

自动排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能够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6]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筒式旋风除雾器,包括出气口1、筒体2、锥形丝网3、挡板4,旋风板5、进气口6、自动排水器7,所述的筒体2顶端连接出气口1,所述的筒体2底端连接进气口6,雾气由下向上自进气口6进入后从筒体2内部通过后再经出气口1排空,在筒体2内部沿着雾气流向依次设置有旋风板5、挡板4、锥形丝网3,所述的旋风板5与进气口6连接,所述的挡板4连接在旋风板5的顶部,所述的锥形丝网3与所述的挡板4间隔开设置。所述的筒体2的底部设置有自动排水器7。所述的筒体2采用不锈钢或其它非金属材料的花纹板,花纹面朝内部。所述的旋风板5采用圆周均布百叶窗式结构,旋风板5上的叶片倾斜角度50
±
10度。所述的旋风板5的叶片上设置有多个长条孔或者圆孔。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锥形丝网3采用不锈钢或者玻璃丝材质,多层压紧布置。锥形丝网3的锥顶在上,锥底在下,锥底两边与筒体2接触,在锥形丝网3上凝结的水滴,落下后经自动排水器7收集,通过锥形丝网3筒体2内的雾气收集后经出气口1排空。本技术的旋风除雾器采用筒式结构,单体连接在不同走向管路上使用。锥形丝网3作用是实现二次捕捉液滴,提高除雾效果。其中,采用锥形的原因是提高丝网的截面积,因为除雾效果与丝网的截面积呈正比,截面积越大,除雾效果越好。而所有增加面积的方法中,采用锥形,从加工制造角度考虑,成本低廉,容易实现。旋风板5上的叶片倾斜角度50
±
10度,设置角度,主要起到导流作用。如果想增加液滴与壁面的碰撞几率,通过增加水汽在除雾器中的流通距离可以实现此目的。而设置角度可以实现水汽气
流以切向流出百叶,在百叶和外筒壁间产生旋转上升路线,这样增加了气流的路程,增加了气流与壁面的接触几率,达到较好的除雾效果。叶片上设置长条孔或者圆孔或者方孔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雾气的流通阻力,从而实现设备运行低阻的优点。
[0017]应用本技术筒式旋风除雾器的具体除雾操作如下:雾气由下向上从筒式旋风除雾器内部通过,即经过筒体2内部除雾处理,首先经过进气口6,进气口6与筒体2底部相连,即连通,再经过旋风板5进入筒体2内部,其中部分雾气会撞击到挡板4,旋风板5为圆周均布百叶窗式结构,旋风板5的叶片上设置有多个长条孔或者是圆孔,雾气被挡板4转向后经旋风板5进入筒体2内部,旋风板5连接在进气口6上,挡板4连接在旋风板5顶部,雾气从旋风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式旋风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气口(1)、筒体(2)、锥形丝网(3)、挡板(4),旋风板(5)、进气口(6)、自动排水器(7),所述的筒体(2)顶端连接出气口(1),所述的筒体(2)底端连接进气口(6),雾气由下向上自进气口(6)进入后经筒体(2)内部通过后再通过出气口(1)排空,在筒体(2)内部沿着雾气流向依次设置有旋风板(5)、挡板(4)、锥形丝网(3),所述的旋风板(5)与进气口(6)连接,所述的挡板(4)连接在旋风板(5)的顶部,所述的锥形丝网(3)与所述的挡板(4)间隔开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式旋风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学海金万金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九五高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