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导舌位的矫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051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引导舌位的矫治器,包括用于矫治牙齿的矫治器本体及引导舌体放置位置的舌刺,矫治器本体的前牙的牙龈边缘向舌腭侧延伸形成上腭延伸部,舌刺位于上腭延伸部的唇舌侧表面且指向下颌,舌刺包括连接部和腭珠,腭珠与连接部可转动连接,使得腭珠可在外力作用下以连接部为旋转轴发生转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趣味引导佩戴者舌体指向上颌的正确放置位置,有效地减少不良吐舌习惯,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舌刺整体圆润,更易于佩戴者接受。受。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导舌位的矫治器


[0001]本申请涉及口腔正畸
,特别涉及一种引导舌位的矫治器。

技术介绍

[0002]研究发现,在牙齿矫治过程中,佩戴者的舌习惯对口腔内牙齿矫正、牙颌及颅面发育具有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儿童替牙期为牙齿矫治最佳时期,然而,不良舌习惯的高发期常出现在儿童替牙期,例如儿童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或刚萌出的恒牙,或将舌头伸出放在上、下前牙之间,不良舌习惯易造成牙齿前倾、诱发牙齿出现局部开合,牙颌及颅面发育畸形等问题。
[0003]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利用一序列连续的无托槽矫治装置,通过不断的小范围牙移动达到牙齿的矫治目的,因其具有透明、美观、舒适、可自由摘戴等特点,使得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成为牙齿矫治的首选,现有技术中,为破除伸舌、舔牙、吮指和原发性吐舌等不良习惯,牙科医生通常会选择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上设计舌刺,利用下颌的舌刺纠正吐舌习惯,刺激舌体不要放置在下颌处,然而,舌刺虽然可以使佩戴者避免把舌放在舌刺的尖部,但不能正确引导舌放置位置,不良舌习惯现象仍然存在,矫治效果不尽人意。
[0004]因此,有必要在矫治牙齿的同时提供一种具有引导舌位功能的新型矫治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通过在矫治器上腭处设置腭珠的趣味引导方式来纠正不良舌习惯、引导舌体正确放置位置,提供了一种引导舌位的矫治器。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引导舌位的矫治器,用于佩戴上颌牙齿表面,矫正牙齿的同时引导佩戴者舌体放置位置,纠正不良舌习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矫治器本体,所述矫治器本体为适配牙列形状的壳体;
[0008]上腭延伸部,沿矫治器本体的前牙的牙龈边缘向舌腭侧延伸的结构;
[0009]舌刺,位于所述上腭延伸部的唇舌侧表面且指向下颌,所述舌刺包括腭珠与连接部,所述腭珠与所述连接部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腭珠可在外力作用下以所述连接部为旋转轴发生转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腭珠为内部具有中空的通道的球状体;
[0011]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于所述腭珠内部,所述腭珠与所述连接杆过渡配合。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腭延伸部表面,另一端穿过所述腭珠内部的通道,使得所述舌刺呈一定角度指向下颌。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连接杆末端,所述限位部用于避免所述腭珠从所述连接杆上脱落。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腭延伸部还包括若干个凸台,
[0015]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腭珠内部通道且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凸台,使得所述舌刺呈横卧式地指向下颌。
[0016]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上腭延伸部表面且向口腔内凸出,所述凸台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凸台对向设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凸台包括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所述第一台面为坡面;
[0018]两个所述凸台的所述第二台面对向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台面。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台面表面包括第一连接单元,
[0020]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单元;
[0021]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上腭延伸部表面。
[002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还包括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于所述连接面;
[0023]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连接面,并通过所述连接面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第一连接单元连接,实现连接部与凸台连接。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内部还包括卡位凸起,所述卡位凸起为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内部的凸点,
[0025]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设置有相应地凹坑,所述卡位凸起与所述凹坑互相配合实现固定卡位。
[00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导舌位的矫治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本申请采用具有腭珠的新型舌刺替代了以往尖锐的舌刺,将舌刺设置在上颌的矫治器本体上,使得舌刺整体指向下颌的方向,在上颌矫治器本体上形似“舌挡”,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吐舌习惯。
[0028]舌刺上具有可转动的腭珠,佩戴者可以通过舌体转动位于上腭处的腭珠,采用趣味引导的方式引导佩戴者舌体正确放置位置。
[0029]本申请具有腭珠的舌刺整体圆润,佩戴舒适,更易于佩戴者接受矫正,增加佩戴者的佩戴喜爱度,进而有益于提高矫治效率。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申请一种引导舌位的矫治器在实施例一中的示意图;
[0031]图2为对本申请中涉及牙齿名称的补充说明示意图;
[0032]图3为本实施一中连接部与腭珠组合在一起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申请一种引导舌位的矫治器在实施例二中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实施例二中上腭延伸部与腭珠连接在一起的细节图;
[0035]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上腭延伸部与腭珠连接在一起的细节图;
[0036]图7为图6中卡位凸起的局部细节放大图。
[0037]图中标号
[0038]1‑
矫治器本体;2

上腭延伸部;21

凸台;211

第一台面;212

第二台面;213

第一连接单元;214

卡位凸起;3

腭珠;4

连接部;41

连接杆;42

限位部;43

连接面;44

第二连接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40]此外,为了方便理解,放大(厚)或者缩小(薄)了图纸上的各种构件,但这种做法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41]单数形式的词汇也包括复数含义,反之亦然。
[00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为了区分不同的单元,本说明书上用了第一、第二等词汇,但这些不会受到制造的顺序限制,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在技术的详细说明与权利要求书上,其名称可能会不同。
[0043]本说明书中词汇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使用的,但不是试图要限制本技术。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导舌位的矫治器,用于佩戴上颌牙齿表面,矫正牙齿的同时引导佩戴者舌体放置位置,纠正不良舌习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矫治器本体,所述矫治器本体为适配牙列形状的壳体;上腭延伸部,沿矫治器本体的前牙的牙龈边缘向舌腭侧延伸的结构;舌刺,位于所述上腭延伸部的唇舌侧表面且指向下颌,所述舌刺包括腭珠与连接部,所述腭珠与所述连接部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腭珠可在外力作用下以所述连接部为旋转轴发生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引导舌位的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腭珠为内部具有中空的通道的球状体;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于所述腭珠内部,所述腭珠与所述连接杆过渡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引导舌位的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腭延伸部表面,另一端穿过所述腭珠内部的通道,使得所述舌刺呈一定角度指向下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引导舌位的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连接杆末端,所述限位部用于避免所述腭珠从所述连接杆上脱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引导舌位的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腭延伸部还包括若干个凸台,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腭珠内部通道且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江盘景松魏海林邱青帆康永歌王剑王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乐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