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压入牙齿的活动矫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21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6
一种压入牙齿的活动矫治器,包括上颌托和下颌托,所述上颌托上开设有用于容纳上牙段的第一凹槽,所述下颌托上开设有用于容纳下牙段的第二凹槽;所述上颌托和下颌托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弹性连接片,所述弹性连接片用于在上颌托和下颌托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时进入压缩状态,在所述压缩状态下,所述弹性连接片向上颌托、下颌托提供推动上颌托和下颌托背向移动的作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上、下颌托分别保持稳定形态包裹前牙,上、下颌托之间的弹性连接片能够在上、下颌托接近时压缩回弹并主动向前牙施加压入力,小巧易携带,且便于患者佩戴和方便,能够为无法配合J钩矫治、以及无法或不愿意植入微型种植钉患者提供舒适、无创的矫治。无创的矫治。无创的矫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入牙齿的活动矫治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牙齿矫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入牙齿的活动矫治器。

技术介绍

[0002]牙齿矫正过程中有时需要对牙齿进行压入,也就是通过施力使其不再继续伸长,甚至变矮,其中,最常见的情况是深覆合,也就是前牙过长,经常需要对其进行压入,压入力的方向是从牙齿向牙龈方向。
[0003]目前,对临床深覆合的治疗中,压入前牙的方法主要有J钩联合高位牵引技术和支抗钉技术。
[0004]专利CN215960376U公开了一种隐形矫治J钩系统,其上颌隐形牙套通过袋形结构、加强块后与J钩连接,矫治时口外牵引力依次通过J钩、加强块传递到袋形结构,袋形结构与上颌隐形牙套固连传递口外力,以使矫治力作用在牙周及上颌骨上,从而达到牙齿的矫正。但是,J钩联合高位牵引技术对于前牙的压入难度较大,并且其体积大,部分患者配戴后影响睡眠。
[0005]专利CN214908436U公开了一种可压低上颌牙齿的隐形矫治器,通过在上颚植入支抗钉,可实现隐形矫正过程中对上颌牙列的整体压低,以及对单独牙列区域的压低。然而,支抗钉技术是一种有创手术,部分患者拒绝此手术,或不具备手术条件。并且,支抗钉技术对于前牙的压入难度仍然有待提高。
[0006]因此,无论是J钩联合高位牵引方式还是支抗钉方式,均存在矫治不方便、不舒适等问题,造成部分患者不愿或者无法配合矫治,矫治效果差,并且传统的两种矫治方式在临床中对患者上下颌前牙段的压入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入牙齿的活动矫治器,其通过上颌托、下颌托分别套设于患者的上、下牙,在后牙咬合后,利用上、下颌托之间的弹性连接片压缩回弹主动向前牙施力,从而实现压低前牙的目的,为无法配合J钩矫治、以及无法或不愿意植入微型种植钉患者提供舒适、无创的矫治。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压入牙齿的活动矫治器,包括上颌托和下颌托,所述上颌托上开设有用于容纳上牙段的第一凹槽,所述下颌托上开设有用于容纳下牙段的第二凹槽;所述上颌托和下颌托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弹性连接片,所述弹性连接片用于在上颌托和下颌托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时进入压缩状态,在所述压缩状态下,所述弹性连接片向上颌托、下颌托提供推动上颌托和下颌托背向移动的作用力。
[0010]本技术方案中,活动矫治器包括上颌托、下颌托,以及弹性连接于上颌托、下颌托之间的弹性连接片。其中,上颌托上开设的第一凹槽用于放入患者的上牙段,下颌托上开设的第二凹槽用于放入患者的下牙段。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尺寸、形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
同。
[0011]弹性连接片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上颌托、下颌托。弹性连接片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弹簧作为弹性连接片。在部分优选的实施例中,弹性连接片为片状结构,弹性连接片上设置有波纹状的皱襞,自然状态下具有一定高度,弹性压缩时可压缩变形,去除压缩时可恢复到自然状态。弹性连接片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多个弹性连接片的排列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弹性连接片可以在上颌托、下颌托的距离缩小到低于阈值时进入压缩状态,向上颌托、下颌托施加回弹力,也即患者施加于上、下颌托上的反作用力,进而实现前牙的压低。其中,上、下颌托之间的距离阈值可以通过弹性连接片的高度、材料进行调整。
[0012]本技术方案在白天佩戴时可直接放入口内不需要调试,自然紧咬后牙,便激活了矫治器产生了前牙压低的矫治力;在夜晚配戴时,患者可在睡觉前戴上矫治器,咬肌等升颌肌群作用上下牙齿闭合,此时回弹力能够作用于前牙施加压入力。
[0013]本技术方案中,上、下颌托分别保持稳定形态包裹前牙,上、下颌托之间的弹性连接片能够在上、下颌托接近时压缩回弹并主动向前牙施加压入力,小巧易携带,且便于患者佩戴和方便,能够为无法配合J钩矫治、以及无法或不愿意植入微型种植钉患者提供舒适、无创的矫治。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颌托和下颌托之间的两个弹性连接片构成连接套,所述构成连接套的两个弹性连接片沿上颌托或者下颌托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上、下颌托之间可以有多个弹性连接片。本技术方案中,上、下颌托之间至少有两个弹性连接片,所述至少两个弹性连接片中的两个弹性连接片构成连接套并分别作为所述连接套的前壁和后壁。其中,作为前壁和后壁的两个弹性连接片沿上颌托/下颌托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例如,当上、下颌托为牙弓形态时,前壁、后壁的两个弹性连接片沿牙弓形态的弧形从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连接套的横截面也为牙弓形态。本技术方案中,利用两个弹性连接片形成的连接套可以进一步提高回弹力的稳定性,提高矫治效果。
[0015]进一步地,所述构成连接套的两个弹性连接片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对于鼻炎患者或者其他不方便通过鼻子进行呼吸的患者,可在连接套的前壁和后壁上开设第三通孔,第三通孔连通弹性连接片的两侧,以使得这部分患者能够通过嘴呼吸,提高矫治器的适用范围。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套内设置有固定于下颌托的上表面的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压块,所述压块的上端连接至所述上颌托的下表面。弹性连接片能够提供稳定的回弹力以主动向前牙施加压入力。但是,弹性连接片在回弹或压缩过程中易偏斜,造成施加在前牙段上的压入力方向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变化。为此,本技术方案中在连接套内增设了导向机构。具体地,导向机构包括套筒和压块。其中,套筒设置在下颌托的上表面,压块设置在上颌托的下表面,压块能够沿套筒竖直移动,且其底部始终位于套筒内。通过上述设置,弹性连接片在压缩或回弹过程中,压块在套筒中竖直上下移动,从而确保上颌托和下颌托始终沿竖直方向相向或者背向移动,进而使施加于前牙的压入力方向始终一致,有效地提高了矫治效果;不仅如此,压块移动至套筒的行程下限时导向机构的总高度决定了上、下颌托间的最小距离,避免了因患者过度咬合而引起的弹性连接片损坏、回弹困难的情况,提高了矫治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0017]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若干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压块的行程下限的下方,所述压块的外壁与套筒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尺寸被配置为,所述压块沿所述套筒移动时,经过所述若干第一通孔的气体流量大于经过所述间隙的气体流量。
[0018]套筒上设置的若干第一通孔连通套筒外部空间和套筒内部位于压块下方的区域。压块与套筒之间的间隙在允许压块能够顺畅地相对于套筒移动的前提下尽量小,以使得套筒内位于压块下方的气体大部分从第一通孔进出,小部分从间隙进出。因此,在压块下压的过程中,大部分气体将从第一通孔排出,第一通孔的数量、尺寸决定了压块下方的气体从套筒中的排出的速度,而随着压块越靠近其在套筒内的行程下限,压块下方的气压将逐渐增大,不仅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快速到达行程极限所造成关节疼痛,套筒、压块损坏,而且气压作用于压块上的作用力能够反馈给患者阻力,提醒患者当前咬合已接近极限,例如2cm,提高矫治的效果。类似地,受弹性连接片的复位作用,压块在套筒中上行,气体经第一通孔进入到套筒内压块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入牙齿的活动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颌托(1)和下颌托(3),所述上颌托(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上牙段的第一凹槽,所述下颌托(3)上开设有用于容纳下牙段的第二凹槽;所述上颌托(1)和下颌托(3)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弹性连接片(2),所述弹性连接片(2)用于在上颌托(1)和下颌托(3)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时进入压缩状态,在所述压缩状态下,所述弹性连接片(2)向上颌托(1)、下颌托(3)提供推动上颌托(1)和下颌托(3)背向移动的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入牙齿的活动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托(1)和下颌托(3)之间的两个弹性连接片(2)构成连接套,所述构成连接套的两个弹性连接片(2)沿上颌托(1)或者下颌托(3)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入牙齿的活动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成连接套的两个弹性连接片(2)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入牙齿的活动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内设置有固定于下颌托(3)的上表面的套筒(5),所述套筒(5)内设置有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压块(6),所述压块(6)的上端连接至所述上颌托(1)的下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入牙齿的活动矫治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宇李诗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