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装置的双温度保护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6934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冷热装置的双温度保护电路,包括第一路温度保护组件、第二路温度保护组件和制冷装置,所述第一路温度保护组件包括单片机、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开关的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通过第一路温度保护组件与第二路温度保护组件的配合,对制冷装置进行双重温度保护,使制冷装置一直保持除非关电重启的保护状态,提高冷热敷治疗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实现精准的过温保护,当设备发生单一故障时,装置输出温度超过保护限值,装置可以识别控制,断开温度控制电路的电源,切断温度能源的供给,保护患者安全。保护患者安全。保护患者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热装置的双温度保护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冷热敷治疗设备领域,具体为冷热装置的双温度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冷热敷治疗设备是利用物理因子(冷水、冰、蒸发冷冻剂等)作用于人体的一种物理治疗,其使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管收缩,改变人体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状况,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治疗方法。当设备出现单一故障时,如软件跑飞,处理器无法检测温度,温度过高无法识别,给病人带来伤害。解决这个问题,目前采用双重温度保护路。
[0003]冷热敷治疗装置的过温保护,根据控制方式分为软件和硬件过温保护。方法一、使用两路软件过温保护进行双重保护,这种方法是使用两片单片机编程进行控制,一片单片机主控温度保护,另一路则进行备份温度保护,两路温度独立,控制灵活,温度限值可调,控制精度高,缺点是开发和生产成本高。方法二、使用软件过温保护和硬件温控开关过温保护的两路过温保护进行双重保护,此方法比较常用,软件控制作为主控温度保护,硬件温控开关作为备份过温保护,温控开关只有一个限值,这种方法控制简单,缺点是温度限值高且不可调,误差大,控制精度不够。方法三、软件过温保护和硬件电路过温保护进行双重保护,软件控制作为主控温度保护,硬件电路过温保护作为备用过温保护,控制灵活,成本低,缺点是温度超限后温度恢复正常,保护电路的状态也变化,造成反复过热的问题,影响患者安全;还有硬件电路滤波能力差,抗干扰能力差,特别是设备附近有干扰源的情况下,频繁出现过温误识别,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冷热装置的双温度保护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冷热装置的双温度保护电路,通过第一路温度保护组件与第二路温度保护组件的配合,对制冷装置进行双重温度保护,使制冷装置一直保持除非关电重启的保护状态,提高冷热敷治疗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实现精准的过温保护,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冷热装置的双温度保护电路,包括第一路温度保护组件、第二路温度保护组件和制冷装置,所述第一路温度保护组件包括单片机、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其中一端电性连接有电压为24V的电源,所述单片机与第一控制开关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控制组件;
[0006]所述第二路温度保护组件包括硬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硬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硬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开关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一端与第二控制开关的其中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制冷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硬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控制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控制组件包括晶体管Q1、电阻R1、电阻R3、电阻R5和电阻R9,
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有5V电源,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均与晶体管Q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1的其中一端接地,所述晶体管Q1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1和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压为24V的电源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均包括D1、D2、D3、D4、S1、S2、S3、G和PAD引脚,所述D1、D2、D3、D4和PAD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且所述D3的一端与电压为24V的电源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G与晶体管Q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S1、S2和S3均与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单片机包括I/O、PWM和ADC引脚,所述PWM的一端与电阻R5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ADC的一端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端连接,且所述ADC的一端还连接有电阻R11,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有电压为3.3V的电源。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温度控制组件包括晶体管Q2、电阻R2、电阻R6、电阻R10和电阻R31,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有5V电源,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10和电阻R31的一端均与晶体管Q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2的其中一端接地,所述晶体管Q2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2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压为24V的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与硬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硬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温度比较器、第二温度比较器、与门芯片、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与门芯片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另一端与第二温度控制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另一端与第一温度比较器的一端连接,所述与门芯片的其中一端与第二温度比较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比较器和第二温度比较器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一端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DSCHG、CV、RST、THR、TRG、VCC、GND和OUT引脚,所述OUT的一端与与门芯片的一端连接,所述DSCHG和THR的一端连接,所述CV一端连接有电容C12,所述THR的一端连接有电容C13,所述电容C12、电容C13的一端接地,所述TRG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30和电阻R12,所述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有晶体管Q3,所述Q3的一端与第一温度比较器的一端连接,所述RST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13,所述DSCHG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14,所述电阻R12、电阻R13和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有电压为5V的电源。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主要通过第一路温度保护组件与第二路温度保护组件的配合,第一温度传感器将温度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送给单片机,单片机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进行温度限值判断,当达到触发条件,则断开电源供电;第二温度传感器将温度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送给硬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硬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检测信号幅度和脉宽,当达到触发条件,则硬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锁存触发信号,关断电源供电,即使温度恢复正常,保护状态一直保持除非关电重启,提高冷热敷治疗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实现精准的过温保护,当设备发生单一故障时,装置输出温度超过保护限值,装置可以识别控制,断开温度控制电路的电源,切断温度能源的供给,保护患者安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第一温度控制组件和第二温度控制组件电路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硬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冷热装置的双温度保护电路,包括第一路温度保护组件、第二路温度保护组件和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温度保护组件包括单片机、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其中一端电性连接有电压为24V的电源,所述单片机与第一控制开关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控制组件;所述第二路温度保护组件包括硬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硬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硬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开关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一端与第二控制开关的其中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制冷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硬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控制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装置的双温度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组件包括晶体管Q1、电阻R1、电阻R3、电阻R5和电阻R9,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有5V电源,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均与晶体管Q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1的其中一端接地,所述晶体管Q1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1和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压为24V的电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装置的双温度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均包括D1、D2、D3、D4、S1、S2、S3、G和PAD引脚,所述D1、D2、D3、D4和PAD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且所述D3的一端与电压为24V的电源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G与晶体管Q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S1、S2和S3均与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装置的双温度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包括I/O、PWM和ADC引脚,所述PWM的一端与电阻R5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ADC的一端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彦章方志涛胡阳杨献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匠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