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楼板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683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楼板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现浇层、保温层和薄板层,所述保温层顶部沿主受力方向设置有若干燕尾槽,所述保温层底部设有网格状的肋梁槽,所述燕尾槽与肋梁槽之间通过贯穿保温层的连接孔相连通,所述保温层底部浇筑形成一体的薄板层以及分别与肋梁槽和连接孔相对应的肋梁和连接肋,所述保温层顶部浇筑形成一体的现浇层和与燕尾槽相对应的燕尾突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保温楼板叠合而成空间桁架结构,结构强度得到很好保证,满足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要求。施工时进行现场浇筑,不用支设传统木模板、免拆模,而且自重较轻,便于运输和施工安装,综合成本更低。综合成本更低。综合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建造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楼板需要反复搭设和拆除大量的脚手架和模板,工人劳动强度大,施工管理困难,进度慢,效率低,产生垃圾多,建筑成本高。装配式建筑是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的建筑新技术,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优点,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装配式建筑技术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应用。在装配式建筑技术中,以钢筋桁架叠合楼板为代表的新型楼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叠合楼板也存在自重较大、运输成本较高、安装时需要持续占用塔吊和没有保温功能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产品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保温楼板及其施工方法,满足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要求,不用支设传统木模板、免拆模,而且自重较轻,便于运输和施工安装,综合成本更低。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楼板,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现浇层、保温层和薄板层,所述保温层顶部沿主受力方向设置有若干燕尾槽,所述保温层底部设有网格状的肋梁槽,所述燕尾槽与肋梁槽之间通过贯穿保温层的连接孔相连通,所述保温层底部浇筑形成一体的薄板层以及分别与肋梁槽和连接孔相对应的肋梁和连接肋,所述保温层顶部浇筑形成一体的现浇层和与燕尾槽相对应的燕尾突起。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燕尾突起内沿主受力方向浇筑有若干主受力钢筋。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肋梁槽包括多个沿楼板主受力方向设置的主肋梁槽和与主肋梁槽垂直且相互连通设置的辅肋梁槽,所述肋梁包括与所述主肋梁槽和辅肋梁槽相对应的主肋和辅肋,所述主肋内浇筑有肋梁受力钢筋,所述辅肋内浇筑有肋梁构造钢筋。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每个所述主肋梁槽与辅肋梁槽交叉处,所述连接肋内浇筑有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下端浇筑在所述肋梁或薄板层内,上端浇筑在所述燕尾突起或现浇层内。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肋截面尺寸大于辅肋截面尺寸。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薄板层内浇筑有钢筋网或玻纤网。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保温层为挤塑聚苯板或模塑聚苯板材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现浇层、燕尾突起、连接肋、肋梁和薄板层叠合
而成空间桁架结构,其中现浇层和燕尾突起为上弦杆,肋梁和薄板层为下弦杆,连接肋为腹杆。
[0012]还提供了一种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楼板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工厂预制:

切割所需尺寸的保温层,并在所述保温层顶部沿主受力方向开设燕尾槽,在底开设网格状的肋梁槽,在燕尾槽和肋梁槽之间开设若干连接孔;

将保温层水平倒置,堵住所述连接孔靠近燕尾槽的一端,浇筑所述肋梁槽和连接孔形成肋梁、连接肋和薄板层,经养护后所述保温层、肋梁、连接肋和薄板层形成密肋薄板式复合保温免拆模板;现场浇筑:

采用快装脚手架支撑横梁,在横梁上安装步骤

形成的密肋薄板式复合保温免拆模板,将主受力钢筋设置在燕尾槽内;

进行混凝土浇筑,保证燕尾槽内混凝土填充密实并进行养护;

当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拆除快装脚手架及横梁即可完成楼板施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步骤

中进行浇筑时,在所述连接孔处竖直设置连接钢筋,在肋梁槽的主肋梁槽和辅肋梁槽内分别设置肋梁受力钢筋和肋梁构造钢筋,在所述肋梁槽外部设置有钢筋网或玻纤网。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保温楼板叠合而成空间桁架结构,结构强度得到很好保证,满足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要求。通过设置保温层,使楼板具有保温效果,保温层顶部设置燕尾槽,增强了其与现浇层之间的连接作用,主受力钢筋置入在燕尾突起中,可以起到增加有效截面高度、减少结构自重的作用;所述薄板层内设置钢筋网或玻纤网等增强材料,肋梁内置入肋梁受力钢筋和肋梁构造钢筋,使所述薄板层与肋梁形成完整的板+梁受力体系,用来有效承担施工阶段的载荷以及在完成现场现浇层的混凝土浇筑后形成空间桁架结构中下弦杆的内受力钢筋;所述连接肋内置入有连接钢筋,加强了腹杆对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的连接作用。
[0015]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中,所述保温层、肋梁、连接肋和薄板层为工厂预制,形成密肋薄板式复合保温免拆模板后运到施工现场对燕尾槽进行现场浇筑,现场施工时不用支设传统木模板、免拆模,而且自重较轻,便于运输和施工安装,综合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A

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B

B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中C

C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保温层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保温层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薄板层、肋梁和连接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保温层、2燕尾槽、3主肋梁槽、4辅肋梁槽、5连接孔、6现浇层、601燕尾突起、7主受力钢筋、8连接钢筋、9薄板层、10主肋、11辅肋、12连接肋、13肋梁受力钢筋、14肋梁构造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专利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26]如图1

图8所示的一种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楼板,整体呈长方形,长度方向为楼板的主受力方向,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现浇层6、保温层1和薄板层9,所述保温层1顶部沿主受力方向设置有若干燕尾槽2,本实施例中所述燕尾槽2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保温层1底部设有网格状的肋梁槽,所述燕尾槽2与肋梁槽之间通过贯穿保温层1的连接孔5相连通,所述保温层1底部浇筑形成一体的薄板层9以及分别与肋梁槽和连接孔5相对应的肋梁和连接肋12,所述保温层1顶部浇筑形成一体的现浇层6和与燕尾槽2相对应的燕尾突起601,所述燕尾突起601内沿主受力方向浇筑有若干主受力钢筋7。所述保温层1底部浇筑时采用细石混凝土或砂浆等材料。所述现浇层6、燕尾突起601、连接肋12、肋梁和薄板层9叠合而成空间桁架结构,其中现浇层6和燕尾突起601为上弦杆,肋梁和薄板层9为下弦杆,连接肋12为腹杆。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保温楼板叠合而成空间桁架结构,结构强度得到很好保证,满足装配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楼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现浇层、保温层和薄板层,所述保温层顶部沿主受力方向设置有若干燕尾槽,所述保温层底部设有网格状的肋梁槽,所述燕尾槽与肋梁槽之间通过贯穿保温层的连接孔相连通,所述保温层底部浇筑形成一体的薄板层以及分别与肋梁槽和连接孔相对应的肋梁和连接肋,所述保温层顶部浇筑形成一体的现浇层和与燕尾槽相对应的燕尾突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突起内沿主受力方向浇筑有若干主受力钢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梁槽包括多个沿楼板主受力方向设置的主肋梁槽和与主肋梁槽垂直且相互连通设置的辅肋梁槽,所述肋梁包括与所述主肋梁槽和辅肋梁槽相对应的主肋和辅肋,所述主肋内浇筑有肋梁受力钢筋,所述辅肋内浇筑有肋梁构造钢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每个所述主肋梁槽与辅肋梁槽交叉处,所述连接肋内浇筑有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下端浇筑在所述肋梁或薄板层内,上端浇筑在所述燕尾突起或现浇层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肋截面尺寸大于辅肋截面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层内浇筑有钢筋网或玻纤网。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保温空间叠合桁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瑞峥穆玉亮王跃庭董文波康江辉李利昭王跃乾
申请(专利权)人:元氏县鸿发节能保温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