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弱透水软土地层用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6761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弱透水软土地层用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包括减压井本体与人工疏水层,无砂混凝土井壁立柱内设置纵筋,所述纵筋锚入暗梁。减压井本体位于人工疏水层中,所述人工疏水层施工面位于弱透水软土地层上,所述弱透水软土地层上铺设荆芭层,所述荆芭层上铺设双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所述双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上铺设中粗砂层,所述中粗砂层上铺设碎石层,解决了减压井在弱透水层中排水时降水漏斗小的问题、井沉降问题、在软土层中施工难,特别是雨季施工难问题以及减压井在淤泥地层中的保土防於问题;降低了弱透水软土地层中结构底板所承受的浮力,极大地减少了在弱透水软土地层中设置传统抗浮设施的造价。透水软土地层中设置传统抗浮设施的造价。透水软土地层中设置传统抗浮设施的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弱透水软土地层用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地下工程排水减压抗浮
,特别涉及一种适合弱透水软土地层用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如火如荼,对于地下水位高,抗浮安全系数不满足要求的地下结构要采取抗浮措施。通过减压井排水的方法经济有效,传统的抗浮用减压井底部通常设置于硬土层或岩层中。而部分沿海城市,地下弱透水软土层通常深厚,在该土层中设置减压井,缺失传统排水减压系统所必需的疏水层且容易发生於堵;降水漏斗太小;且在软土层中施工难,特别是雨季施工更难;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减压井会由于自重而发生沉降,进而导致排水减压系统破坏。
[0003]曹洪等在中国授权专利《一种截排减压抗浮系统》中公开的一种截排减压抗浮系统,包括设置在地下结构周围的止水帷幕,所述地下结构的底板下方设置有若干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内设置有潜水泵和水位感应开关,所述集水坑的底部设置有井孔,井孔内设置有减压井管,所述减压井管的四周设置有反滤层,减压井管的顶部高出井孔口及反滤层且位于集水坑内,所述的减压井管主要由若干无砂混凝土井环同轴地上下叠加而成,所述无砂混凝土井环包括环形的上圈梁和下圈梁、立柱、无砂混凝土楔形块,但该现有技术如若用于弱透水软土地层中将出现以下问题:
[0004]1、土层弱透水即水很难在其中流动,将会导致该系统降水漏斗小,降水效果差,甚至无法实现降水;并且使用该现有技术在软土地层如淤泥土上施工非常困难,可能会出现陷入淤泥的问题;
[0005]2.该现有技术中减压井底部应设置于相对弱透水层中(即硬土层或岩层中),否则会出现沉降问题,如若软土层深厚,井需要打得很深才能到达硬土层或岩层,造价便会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阶段传统排水减压抗浮系统埋设地层环境上存在的局限性,提供一种适合弱透水软土地层用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合弱透水软土地层用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包括人工疏水层、结构底板、设置在在结构底板下的若干减压井本体和建筑自带集水坑,
[0008]减压井本体和集水坑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0009]人工疏水层设置在减压井本体的四周外侧且位于弱透水软土地层中,所述人工疏水层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荆芭层、双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中粗砂层和碎石层。
[001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合弱透水软土地层用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通过设荆芭层,提供了一个施工面,可以让轻型施工机械在其上施工,解决了在弱透水软土地层中施工
难的问题;通过铺设人工疏水层,增加了弱透水软土地层的渗透系数,使得降水范围变大,解决了弱透水层中排水时降水漏斗小的问题。
[0011]进一步地,减压井本体和集水坑之间通过钢塑复合管连通。当减压井本体内水位升高到一定位置时,可以通过钢塑复合管自流入集水坑。
[0012]进一步地,所述钢塑复合管埋设于结构底板中或结构底板下,埋设时净距大于管径。净距指剩余的纯距离,即两根钢塑复合管表面到表面的最近距离。
[0013]进一步地,所述钢塑复合管的管壁外设置有螺旋箍筋。
[0014]通过设置螺旋箍筋,可以防止混凝土与钢塑复合管直接接触会造成腐蚀以及钢塑复合管如果被混凝土渗入会发生於堵问题。
[0015]进一步地,所述双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开孔率不小于60%。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中粗砂层至少200mm厚,含泥量不超过0.5%。
[0017]进一步地,所述碎石层至少300mm厚,粒径尺寸5~20mm,含泥量不超过0.5%。
[0018]进一步地,在碎石层上还依次铺设有土工布层、素混凝土垫层和防水层。
[0019]所述疏水层上表面铺设一层土工布,避免浇筑底板素混凝土垫层过程中水泥浆漏入疏水层造成於堵,影响排水减压效果。
[0020]进一步地,若素混凝土垫层未浇且遇降雨时,在碎石层上覆盖防水彩条布层。
[0021]进一步地,所述减压井本体的井壁设置有立柱,立柱内设置有纵筋且纵筋的顶部锚入暗梁,纵筋锚入暗梁段设置有弯折部,暗梁设置在结构底板上。
[0022]通过将设置在立柱内的纵筋锚入暗梁形成吊装,从而可以解决减压井由于自重而发生沉降的问题。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实现的有益效果至少如下:
[0024]1、本技术提供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中的减压井与人工疏水层施工简单,造价低,解决了减压井在弱透水软土地层中排水时降水漏斗小的问题、井沉降问题、在弱透水软土地层中施工难,特别是雨季施工难问题以及减压井在淤泥地层中的保土防於问题。
[0025]2、本技术提供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降低了弱透水软土地层中结构底板所承受的浮力,极大地减少了在弱透水软土地层中设置传统抗浮设施的造价。
[0026]3、本技术提供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特别适用于弱透水软土地层环境。
[0027]4、本技术提供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通过将设置在立柱内的纵筋锚入暗梁形成吊装,解决了减压井由于自重而发生沉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8]图1中的(b)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合弱透水软土地层用排水减压抗浮系统结构示意图,(a)是(b)图中减压井井口的俯视图。
[00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减压井安装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疏水层铺设过程中遇强降雨防护措施示意图。
[0031]图中:1、结构底板,2、减压井本体,3、钢塑复合管,4、立柱,5、纵筋,6、暗梁,7、荆芭层,8、双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9、中粗砂层,10、碎石层,11、土工布层,12、素混凝土垫层,13、防水层,14、防水彩条布层,15、弱透水软土地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是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34]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合弱透水软土地层用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包括设置在结构底板1下的若干减压井本体2,所述减压井本体2通过钢塑复合管3与集水坑相连。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弱透水软土地层用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疏水层、结构底板(1)、设置在结构底板(1)下的若干减压井本体(2)和建筑自带集水坑,减压井本体(2)和集水坑之间通过管道连通;人工疏水层设置在减压井本体(2)的四周外侧且位于弱透水软土地层(15)中,所述人工疏水层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荆芭层(7)、双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8)、中粗砂层(9)和碎石层(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弱透水软土地层用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减压井本体(2)和集水坑之间通过钢塑复合管(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合弱透水软土地层用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塑复合管(3)埋设于结构底板(1)中或结构底板(1)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合弱透水软土地层用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塑复合管(3)的管壁外设置有螺旋箍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弱透水软土地层用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8)的开孔率不小于60%。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冠勇杨飞潘泓曹洪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