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及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624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及应用方法,进水流道包括:引水段,引水段包括弧形段,每个弧形段的进水口为入口段;前池,位于引水段出水口后方,连接引水段与吸水池;吸水池,位于前池后方,分子吸水池,相邻的子吸水池互不连通;导流墙,设置在前池内,并位于引水段出水口后方,导流墙包括一个中部导流墙和若干个外侧导流墙,中部导流墙呈直线型,与水流方向有一夹角α;外侧导流墙呈弧形对称布置在中部导流墙两侧,外侧导流墙与水流方向也有一夹角β,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防止多泵并联运行时进水流道存在水力不均导致循环水泵振动问题,可为水泵提供良好进水条件的同时大幅减少进水流道占地面积。积。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及应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及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泵站工程中,为保证水流从冷却塔流向泵站的过程中能够平顺地扩散,为泵体抽取水流创造一个良好的水力条件,需在冷却塔与水泵之间设置一段连接段,即进水流道。进水流道内的不良流态会降低泵装置效率、影响泵站安全稳定运行。一般大型泵站采用立式泵,但由于立式泵尺寸普遍较大,为满足泵体良好的运行水力条件,避免水泵发生汽蚀及振动,降低泵站的运行效率及经济效益,往往对进水流道的设计具有较高的要求。
[0003]此外,进水流态的变化必然引起泵站水泵工作状态的变化,进水流态不良不仅会降低水泵的工作效率,而且也会降低水泵的抗汽蚀性能。由于进水流道直接影响水泵叶轮进口断面的流速以及压力分布,因此对水泵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如果进水流道的形状尺寸选择不当,进水流道内就很有可能产生旋涡,甚至会形成涡带,一旦涡带进入水泵,水泵与机组就会发生强烈的振动。由此可见,进水流道是水泵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对进水流道进行严谨的设计。
[0004]当多泵同时并联运行时,多个泵体之间的水流流态相互影响,此时单独泵体流态不良会同时影响其他泵体运行,此时对进水流道的要求将更加严格。而现有进水流道设计中,在多泵并联运行时,为达到良好的进水流态,往往需要较大尺寸的进水流道,增大了占地面积及投资费用。本专利技术通过进水流道结合导流措施,可协调多泵并联运行时水流流态,为水泵创造一个良好的进水流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及应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泵站进水流道设计中占地面积较大,且难以满足泵体所需进水流态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包括:
[0008]引水段,引水段包括若干个互不连通的弧形段,每个弧形段的进水口设置为入口段;
[0009]前池,位于引水段出水口后方,连接引水段与吸水池;
[0010]吸水池,位于前池后方,与前池连通,分为若干子吸水池,相邻的子吸水池互不连通;
[0011]导流墙,设置在前池内,并位于引水段出水口后方,导流墙包括一个中部导流墙和若干个外侧导流墙,中部导流墙呈直线型,与水流方向有一夹角α;外侧导流墙呈弧形对称布置在中部导流墙两侧,外侧导流墙与水流方向也有一夹角β。
[0012]进一步,吸水池后方布置有水泵。
[0013]进一步,所述引水段包括两个弧形段和入口段,两个弧形段沿中线对称,中间由隔墙分开,弧形段的出水口与前池平行,且与水平面有一夹角。
[0014]进一步,所述入口段采用梯形渐缩式入口,设置在弧形段的入水口,并与水平面有一夹角。
[0015]进一步,引水段出水口与前池的连接处为前池过渡段,所述前池过渡段扩散角大于40
°

[0016]进一步,所述导流墙包括1块中部导流墙和2块对称分布于中部导流墙两侧的外侧导流墙,中部导流墙布置在引水段中线上,与引水段中线有一夹角α,且中部导流墙偏向于引水段的弧形段内侧方向,2个外部导流墙呈八字形对称布置在引水段中线两侧,与引水段中线有一夹角β。
[0017]进一步,所述2块外侧导流墙之间的距离为2个弧形段出水口宽度总和的三分之一,2块外侧导流墙高度低于弧形段出口高度以及吸水池6入口高度。
[0018]一种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的应用方法:外界水源由渐缩式梯形入口段引入进水流道,经具有下倾角的入口段后带有一定初速度沿弧形段切线方向进入引水段的弧形段,水流经两侧分隔的弧形段改变水流方向后,保持主流区位于前池中部并流入前池内,前池使水流进入吸水池前具有一定的缓冲,防止吸水池内产生紊流、旋流的现象,前池内的中部导流墙和外侧导流墙将进入前池的水流均匀的分为三部分,并将三部分水流导向各个吸水池中心区域,保证水流主流区位于吸水池中部,实现协调多泵并联运行时水流流态,最后流到吸水池的水流流态良好。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及应用方法,包括导流墙在内的进水流道,可防止多泵并联运行时进水流道存在水力不均导致循环水泵振动问题,可为水泵提供良好进水条件的同时大幅减少进水流道占地面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技术可靠,易于实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引水段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前池及导流墙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3]附图标号说明:
[0024]1‑
入口段,2

弧形段,3

前池,4

外侧导流墙,5

中部导流墙,6

吸水池,7

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0026]为了解决现有泵站进水流道设计中占地面积较大,且难以满足泵体所需进水流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及其应用方法,防止多泵并联运行时进水流道存在水力不均导致循环水泵振动问题,可为水泵提供良好进水条件的同
时大幅减少进水流道占地面积。
[0027]如附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包括:引水段,引水段有两条,中间由隔墙分隔,每条引水段由一渐缩式入口段1和弧形段2组成;前池3,位于引水段后方,连接引水段与吸水池6;外侧导流墙4和中部导流墙5,设置在前池3内,且位于引水段出水口后方,外侧导流墙4呈弧形对称布置,与水流方向有一夹角,中部导流墙5呈直线型,与水流方向也有一定倾角;吸水池6,位于前池3后方,分为3间,中间由内墙隔开,吸水池后方布置有水泵7。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水段分成两个弧形段2,两个弧形段2沿中线对称,两弧形段2入水口出皆为入口段1,两个弧形段中间由隔墙分开,互补连通。引水段分为两侧弧形段2,可防止流体单侧偏流导致主流区于引水段内单侧贴墙现象,使流体进入前池3后保持主流区位于中部。
[00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入口段1采用梯形渐缩式入口,与水平面有一定角度夹角,采用梯形渐缩式入口段1,可增大进水流道与冷却塔池接触面积,以满足进水流道流量要求,与水平面采用一定夹角可使入口段1水流沿进水方向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以使水流沿入口段1平稳的进入进引水段。入口段1为敞口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水段,引水段包括若干个互不连通的弧形段,每个弧形段的进水口设置为入口段;前池,位于引水段出水口后方,连接引水段与吸水池;吸水池,位于前池后方,与前池连通,分为若干子吸水池,相邻的子吸水池互不连通;导流墙,设置在前池内,并位于引水段出水口后方,导流墙包括一个中部导流墙和若干个外侧导流墙,中部导流墙呈直线型,与水流方向有一夹角α;外侧导流墙呈弧形对称布置在中部导流墙两侧,外侧导流墙与水流方向也有一夹角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其特征在于,吸水池后方布置有水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段包括两个弧形段和入口段,两个弧形段沿中线对称,中间由隔墙分开,弧形段的出水口与前池平行,且与水平面有一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段采用梯形渐缩式入口,设置在弧形段的入水口,并与水平面有一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其特征在于,引水段出水口与前池的连接处为前池过渡段,所述前池过渡段扩散角大于40
°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协调并联循环泵水力的进水流道,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幸郭嘉伟贺友才王为术曹晓峰钟财年魏江浩刘行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大唐国际抚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