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中下游生态补水的水位补偿装置及补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补水
,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河道中下游生态补水的水位补偿装置及补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河道生态补水,是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逐步提高,有必要在污染源治理基础上增加的措施,通过提高水体流动性,加大水环境容量及自净能力,增强水环境改善效果。
[0003]通常河道上游存在较多生活源及农业源输入,并通过支流水系汇入主河道,河道污染负荷较重。在此情况下,河道水文受阻、河道生态严重受损,难以通过有效的治理手段实现污染物消减,河道水质达标面临巨大压力,因此需要进行生态补水。
[0004]现有技术对河道进行生态补水通常实施跨区域调水或海水倒灌回补河道;跨区域调水施工周期长,成本高;海水回补河道对河水体物化特征存在较大冲击,会干扰胁迫水体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间接影响河道水质,不能达到补水调控的目的。再生水被称为城市的第二水源,因此现有技术也会采用再生水回补河道,相对于前两者不仅具有成本低的优点,更能够缓解用水矛盾,以及减少水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中下游生态补水的水位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河道中下游且与河道连通的水库(1),设置在河道上与所述水库(1)连接的蓄水系统(2),设置在河道沿岸且与水库(1)连接的再生水处理系统(3);所述蓄水系统(2)包括多组均匀水平设置在河道上的蓄水单元;所述蓄水单元均包括两个对应设置在河道中下游沿岸两侧的固定立柱(20),两个分别垂直安装在所述固定立柱(20)上的升降架(21),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架(21)下端连接横跨河道的下方拉索(22),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架(21)上端连接且与所述下方拉索(22)平行设置的上方拉索(23),以及多个安装在所述上方拉索(23)、下方拉索(22)上且沿河道宽度方向均匀排列的取水结构(24);所述取水结构(24)包括设置在上方拉索(23)、下方拉索(22)之间的安装架(240),两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40)上、下端分别与上方拉索(23)、下方拉索(22)连接的活动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40)中部的进水件,设置在所述进水件上位于进水口处的半球形拦截网罩(241),以及一端设置在所述进水件出水口处、另一端连通水库(1)的汇流管道(242);所述进水件包括一端与半球形拦截网罩(241)连接的圆腔状进水收集口(243),位于圆腔状进水收集口(243)另一端且呈喇叭状的收缩管段(244),设置在所述收缩管段(244)内部的单向阀(245),以及设置在所述圆腔状进水收集口(243)、收缩管段(244)上的稳流鳍(246);所述再生水处理系统(3)包括用于收集污水的沉淀拦截池(30),与所述沉淀拦截池(30)连通的反硝化滤池(31),与所述反硝化滤池(31)连通的超滤膜系统(32),以及连通所述超滤膜系统(32)与水库(1)的输水管道(33);所述水库(1)与河道通过补水管道(10)连接;所述补水管道(10)内设有电动闸门(11);河道内设有检测河道水面高度、水环境质量的检测装置(12);所述水库(1)内设有与电动闸门(11)、检测装置(12)电连接的控制单元(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中下游生态补水的水位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立柱(20)包括立柱本体,垂直设置在所述立柱本体上与升降架(21)滑动连接的滑槽(200),安装在立柱本体上与升降架(21)连接的滚轴丝杠(201),以及向所述滚轴丝杠(201)提供动力的旋转电机(2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中下游生态补水的水位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件包括与上方拉索(23)、下方拉索(22)连接的挂钩拉环(247),设置在所述挂钩拉环(241)上与安装架(240)活动连接的转轴(24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中下游生态补水的水位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系统(2)包括五组均匀水平设置在河道上的蓄水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中下游生态补水的水位补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枫,纪美辰,崔东宇,郭飞,常明,陈少华,周兴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