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变电站电源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609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防护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变电站电源防护装置,包括壳体与衔接板,所述壳体的底端衔接有安装架,且安装架的内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底板,且底板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底板的边侧设置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外侧设置有套板,所述衔接板设置于壳体的边侧,且衔接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贯穿有固定杆,且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杆,所述壳体的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端部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的端部设置有传动轴,且传动轴的外侧设置有散热扇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用户对装置进行固定安装,便于对装置进行检修拆装,便于对装置进行防护散热处理。便于对装置进行防护散热处理。便于对装置进行防护散热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变电站电源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防护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变电站电源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防护装置是用屏护方法使人体与生产危险相隔离的装置。生产中的危险部分包括操作时可能接触到机器设备的运转部分,加工材料碎屑可能飞出的地方,机器设备上容易被触及的带电部分、高温部分和辐射热地带,以及厂院、工作场所可能引起坠落、跌伤的地方等。其防护装置是根据隔离危险因素原理创造的,对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机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验收和使用过程中,都应同时考虑设置必要的安全装置。
[0003]现有的防护装置存在不便于用户对装置进行固定安装,不便于对装置进行检修拆装,不便于对装置进行防护散热处理的问题。
[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变电站电源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了不便于用户对装置进行固定安装,不便于对装置进行检修拆装,不便于对装置进行防护散热处理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变电站电源防护装置,包括壳体与衔接板,所述壳体的底端衔接有安装架,且安装架的内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底板,且底板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底板的边侧设置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外侧设置有套板。
[0007]优选的,所述衔接板设置于壳体的边侧,且衔接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贯穿有固定杆,且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杆,所述壳体的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端部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的端部设置有传动轴,且传动轴的外侧设置有散热扇叶。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孔关于安装架的内侧等间距设置,且安装架的纵截面形状为“L”字形设置,并且安装架关于壳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
[0009]优选的,所述底板与壳体之间为滑动连接,且底板通过限位板与套板构成可拆卸结构,并且限位板与套板之间为嵌套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防护杆关于固定板的顶部等间距设置,且固定板通过固定杆与衔接板构成可拆卸结构,并且衔接板与壳体之间为垂直一体化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散热扇叶关于传动轴的端部等角度设置,且传动轴通过传动轴与伺服电机构成传动结构,并且伺服电机、皮带、传动轴、散热扇叶关于壳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一对。
[0012]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3]1.用户能够通过安装架内侧固定孔的设置,能够便于对壳体进行安装固定,以此
能够实现对装置的安装固定,接着,装置能够通过滑动底板,以此能够实现对电源的安装及防护,能够有效提升装置的安全防护性效果,便于用户对装置的拆装检修;
[0014]2.用户能够通过在衔接板的顶部通过固定杆对固定板进行安装固定,并通过防护杆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装置的防护性效果,装置结构简单防护性效果强,同时,能够通过启动伺服电机,以此能够带动皮带及传动轴进行传动,并带动散热扇叶进行转动,以此能够实现对装置结构的散热处理,通过两端都有设置散热机构能够有效提升装置的散热性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整体侧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整体俯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整体仰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壳体;2、安装架;3、固定孔;4、底板;5、连接板;6、限位板;7、套板;8、衔接板;9、固定板;10、固定杆;11、防护杆;12、伺服电机;13、皮带;14、传动轴;15、散热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
[0023]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新型变电站电源防护装置,包括壳体1与衔接板8,壳体1的底端衔接有安装架2,且安装架2的内侧开设有固定孔3,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底板4,且底板4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板5,底板4的边侧设置有限位板6,且限位板6的外侧设置有套板7。
[0024]固定孔3关于安装架2的内侧等间距设置,且安装架2的纵截面形状为“L”字形设置,并且安装架2关于壳体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用户能够通过安装架2内侧固定孔3的设置,能够便于对壳体1进行安装固定,以此能够实现对装置的安装固定。
[0025]底板4与壳体1之间为滑动连接,且底板4通过限位板6与套板7构成可拆卸结构,并且限位板6与套板7之间为嵌套连接;装置能够通过滑动底板4,以此能够实现对电源的安装及防护,能够有效提升装置的安全防护性效果,便于用户对装置的拆装检修。
[0026]实施例二
[0027]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新型变电站电源防护装置,衔接板8设置于壳体1的边侧,且衔接板8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内侧贯穿有固定杆10,且固定板9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杆11,壳体1的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伺服电机12,且伺服电机12的端部设置有皮带13,皮带13的端部设置有传动轴14,且传动轴14的外侧设置有散热扇叶15。
[0028]防护杆11关于固定板9的顶部等间距设置,且固定板9通过固定杆10 与衔接板8构成可拆卸结构,并且衔接板8与壳体1之间为垂直一体化设置;用户能够通过在衔接板8的顶部通过固定杆10对固定板9进行安装固定,并通过防护杆11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装置的防护性效果,装置结构简单防护性效果强。
[0029]散热扇叶15关于传动轴14的端部等角度设置,且传动轴14通过传动轴 14与伺服电机12构成传动结构,并且伺服电机12、皮带13、传动轴14、散热扇叶15关于壳体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一对;能够通过启动伺服电机12,以此能够带动皮带13及传动轴14进行传动,并带动散热扇叶15进行转动,以此能够实现对装置结构的散热处理,通过两端都有设置散热机构能够有效提升装置的散热性效果。
[0030]工作原理:首先,用户能够通过安装架2内侧固定孔3的设置,能够便于对壳体1进行安装固定,以此能够实现对装置的安装固定,接着,装置能够通过滑动底板4,以此能够实现对电源的安装及防护,能够有效提升装置的安全防护性效果,便于用户对装置的拆装检修;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变电站电源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与衔接板(8),所述壳体(1)的底端衔接有安装架(2),且安装架(2)的内侧开设有固定孔(3),所述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底板(4),且底板(4)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板(5),所述底板(4)的边侧设置有限位板(6),且限位板(6)的外侧设置有套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变电站电源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板(8)设置于壳体(1)的边侧,且衔接板(8)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内侧贯穿有固定杆(10),且固定板(9)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杆(11),所述壳体(1)的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伺服电机(12),且伺服电机(12)的端部设置有皮带(13),所述皮带(13)的端部设置有传动轴(14),且传动轴(14)的外侧设置有散热扇叶(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变电站电源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3)关于安装架(2)的内侧等间距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年青高国瑞郑元倩马丙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