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多花黑麦草种子落粒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572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善多花黑麦草种子落粒性的方法,涉及作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多花黑麦草生育后期,通过喷施外源物赤霉素和/或草甘膦能够显著降低多花黑麦草种子的落粒率和空瘪率,提高千粒重,改善种子质量。改善种子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多花黑麦草种子落粒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物育种
,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多花黑麦草种子落粒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禾草种子落粒是指种子成熟后,受种子周围附属器官变化的影响,小穗轴基部与母体花序连接部位发生断裂后种子松散地包被在颖片内,随含水量逐步降低,颖片打开,种子散落到地面的现象。落粒现象在植物界广泛存在,是植物在长期生存竞争及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机制。然而,落粒会对农牧业种子生产造成损失,大量种子在收获前自然脱落,提高了种子生产的成本,而且使种子质量和产量受到严重影响。由于栽培时间短或未经人工选择,牧草的落粒现象较为严重。多花黑麦草的种子落粒性强是制约其种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不利因素。
[0003]有报道认为小花序轴、种柄离区发育、水分减少、脱落酸增加是禾本科种子中、后期脱落的主要因素。禾本科植物种子发育过程中,离区的形成是种子落粒的直接原因,种子成熟后的自然脱落正是在脱落酸等激素作用下促使离层断裂造成的,而通过施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外源物能够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的合成、运输、代谢、与受体的结合以及此后的信号转导过程,进而对牧草种子的落粒性产生影响。但关于禾草,尤其是多花黑麦草喷施外源物对离层形成及种子落粒性的影响尚未见到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外源赤霉素和/或草甘膦在收获前进行处理,来降低多花黑麦草的籽粒落粒率,改善籽粒灌浆,提高籽粒饱和度,提高草种产量与质量的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改善多花黑麦草种子落粒性的方法,在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使用外源物处理,所述外源物为赤霉素和/或草甘膦。
[000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源物赤霉素处理浓度为30~70g/hm2。
[000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源物赤霉素处理时间为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7~14天。
[000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源物草甘膦处理浓度为250~500ml/667m2。
[001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源物草甘膦处理时间为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20~25天。
[001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源物草甘膦中有效成分含量为10~30%。
[0012]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专利技术在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喷施外源赤霉素,有助于提高多花黑麦草体内的内源赤霉素含量,调节内源赤霉素与脱落酸的比例,从而抑制离层的形成,降低种子落粒率,并延缓植株衰老,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种子的千粒重。结果表明,在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喷施赤霉素,相比未做处理落粒率下降69.66%,空瘪率下降49.58%。
[0014]2.本专利技术在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喷施草甘膦,干扰了植株的生理代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离层的形成,从而能降低落粒性。结果表明,在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尤其在收割前一天喷施草甘膦,相比未做处理落粒率下降31.12%,空瘪率下降40.39%。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一种改善多花黑麦草种子落粒性的方法,在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使用外源物处理,所述外源物为赤霉素和/或草甘膦。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多花黑麦草生育后期喷施外源赤霉素可调节植株体内内源激素的含量及比例,从而调控植株的衰老进程,并对籽粒的灌浆产生影响;而在多花黑麦草生育后期,尤其在种子收获前喷施除草剂,使植株干枯,快速降低植株含水量,与普通收割时植株水分含量逐步散失不同,进而对牧草种子的落粒性产生影响。经试验表明,喷施赤霉素和/或草甘膦,能显著降低多花黑麦草种子的落粒率和空瘪率,提高千粒重,改善种子质量。在本专利技术中,对所述外源物赤霉素以及外源物草甘膦的来源不作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源物赤霉素处理浓度为30~70g/hm2。优选地,所述外源物赤霉素处理浓度为40~60g/hm2。不同作物以及不同处理目的所使用的赤霉素浓度不同。在本专利技术中,调整赤霉素浓度,进而影响其与脱落酸在多花黑麦草体内的含量与比例,从而抑制离层的形成,降低种子落粒率。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源物赤霉素处理时间为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7~14天。优选地,所述外源物赤霉素处理时间为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8~12天。在本专利技术中,多花黑麦草开花后7~14天喷施外源赤霉素,将有助于提高多花黑麦草体内的内源赤霉素含量,调节内源赤霉素与脱落酸的比例,从而抑制离层的形成,降低种子落粒率,并延缓植株衰老,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种子的千粒重。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源物草甘膦处理浓度为250~500ml/667m2。优选地,所述外源物草甘膦处理浓度为300~400ml/667m2。草甘膦作为一种内吸传导性除草剂,喷施浓度不同药效会有差异。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调整草甘膦处理浓度,对多花黑麦草不具有灭生性,仅使植株干枯,快速降低植株含水量,干扰植物生理代谢,以降低落粒性。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源物草甘膦处理时间为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20~25天。优选地,所述外源物草甘膦处理时间为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22~24天。植物茎叶绿色组织吸收草甘膦药液后,通过共质体传导到根等其它部位,其作用机制是干扰植物体内蛋白质的正常合成而使杂草枯死,不同生育期用药,其药效不同。本专利技术中,在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再喷施草甘膦,虽然引起植物枯萎,水分含量下降,但下降幅度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离层的形成,从而能降低落粒性。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源物草甘膦中有效成分含量为10~30%。在本专利技术中,选择低质量百分含量的草甘膦,获得产品性能更稳定的草甘膦水剂,以干扰植株的生理代谢为主要目的,能降低多花黑麦草落粒性。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在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第7天,喷施外源物赤霉素,处理浓度为30g/hm2。
[0024]实施例2
[0025]在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第7天,喷施外源物赤霉素,处理浓度为50g/hm2。
[0026]实施例3
[0027]在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第7天,喷施外源物赤霉素,处理浓度为70g/hm2。
[0028]实施例4
[0029]在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第14天,喷施外源物赤霉素,处理浓度为30g/hm2。
[0030]实施例5
[0031]在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第14天,喷施外源物赤霉素,处理浓度为50g/hm2。
[0032]实施例6
[0033]在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第14天,喷施外源物赤霉素,处理浓度为70g/hm2。
[0034]实施例7
[0035]在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第20天,喷施外源物草甘膦,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多花黑麦草种子落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使用外源物处理,所述外源物为赤霉素和/或草甘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源物赤霉素处理浓度为30~70g/hm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源物赤霉素处理时间为多花黑麦草盛花期后7~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臣飞刘南清刘宇纪树仁周兴元丁久玲郑凯陈巍杨宝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