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中和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碳中和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点面源污染治理是我国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厂网河一体化逐渐推进,灰绿结合治理理念深入人心,如何低碳治水是水处理行业发展新方向和新路径。以人工湿地为核心的生态修复方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0003]人工湿地作为污水净化工艺,有机污染物在代谢的过程会产生CH4、N2O 和CO2等温室气体,常规上,人工湿地释放的CO2被认为是生物源性,也就是有机物的自然归宿,因此不计入温室气体排放目录,因此,人工湿地释放的 CH4、N2O排放量决定了其温室气体最终排放效应。
[0004]因此针对人工湿地水体生态修复工艺,在有效治污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 CH4、N2O的减排,是水处理行业的难题,急需开发能够实现降污增汇功能的人工湿地修复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中和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污水自流通过系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中和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配水渠连接的非饱和段人工湿地及饱和段人工湿地,所述非饱和段人工湿地的床体中从上至下依次设置N2O拦截转化层、硝化层、CH4气体拦截转化过滤层和有机物降解层;所述非饱和段人工湿地的床体表面设置进水槽,底部设置集水管;所述非饱和段人工湿地的水位高于饱和段人工湿地的水位;所述饱和段人工湿地的床体上层为N2O拦截转化层,中间设置CH4气体拦截转化过滤层;所述饱和段人工湿地段进出水分别位于床体两侧;污水首先从进水管进入所述非饱和段人工湿地床体表面的进水槽,沿着进水槽两侧三角堰向下均匀配置到非饱和段人工湿地床体表层,随后沿着非饱和段人工湿地床体填料孔隙垂直向下流动到床体底部,进入集水管,并输送至所述配水渠中;所述配水渠与饱和段人工湿地连接的一侧设置过水孔,所述配水渠中水体经所述过水孔进入饱和段人工湿地,随后水平流过饱和段人工湿地,并最终由饱和段人工湿地床体末端底部铺设的总出水管排出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中和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饱和段人工湿地及饱和段人工湿地的建设面积比例为1:2
‑
1:4,所述非饱和段人工湿地及饱和段人工湿地的床体中均填充颗粒状填料,通过水位的调节控制床体中的饱和态和非饱和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中和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饱和段人工湿地的床体填料深度为0.9
‑
1.5m,其中:N2O拦截转化层的填充厚度为10
‑
30cm,硝化层的填充厚度为40
‑
60cm,CH4气体拦截转化过滤层的填充厚度为10
‑
20cm,有机物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少元,申志强,王欣,平秋喆,张琴,丁彦礼,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