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组件及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540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水供水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水路组件及供水装置,水路组件包括中托、支撑件、水路板、冷罐以及热罐;中托形成有第一顶面,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顶面,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顶面之间形成有容纳区,所述支撑件背向所述中托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顶面;冷罐连接于所述第二顶面;热罐设置于所述容纳区内;水路板内部形成有水路,所述水路连通于所述冷罐和所述热罐。通过在中托上设置支撑件,可以保持冷罐和热罐之间的高度差,确保水路组件顺利出水,水路板连接于冷罐和热罐,减少了水路组件的漏水情况,不仅可以实现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还可以使水路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还可以使水路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还可以使水路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路组件及供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水供水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路组件及供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冷、热功能的供水装置也得以广泛地应用。供水装置的基础功能包括制冷、制热与出水的功能,制冷系统包括冷罐、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干燥过滤管等部件,制冷系统零部件较多,且与热罐之间需要保持相应的高度、距离等位置关系,在模块化设计时是最难攻克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路组件,冷罐设置在支撑件的上方,热罐设置在支撑件和中托之间,热罐和冷罐之间通过水路板连接,在保持冷罐和热罐相对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供水装置。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包括:
[0006]中托,形成有第一顶面;
[0007]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顶面,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顶面之间形成有容纳区,所述支撑件背向所述中托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顶面;
[0008]冷罐,连接于所述第二顶面;
[0009]热罐,设置于所述容纳区内;
[0010]水路板,内部形成有水路,所述水路连通于所述冷罐和所述热罐。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件包括:
[0012]顶板,与所述第一顶面平行设置;
[0013]两个侧板,连接于所述顶板的边缘,所述两个侧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所述容纳区,所述顶板背向所述第一顶面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二顶面。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路包括:
[0015]第一水路,形成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热罐的进水口;
[0016]第二水路,形成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于所述冷罐的出水口;
[0017]第三水路,形成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热罐的出水口;
[0018]第四水路,形成有第四进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四进水口连通于所述冷罐的出水口;
[0019]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相邻设置且连接于存水弯。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存水弯包括:
[0021]第一支口,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水口;
[0022]第二支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支口和所述第二支口之间形成有防串温水路;
[0023]第三支口,适于释放温水。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存水弯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防串温水路为上下迂回的水路。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路板连接于所述第二顶面,所述顶板对应于所述热罐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形成有通孔或者避让缺口。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顶面形成有电控盒预留扣位;
[0027]和/或,所述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线扣。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沿竖直方向,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中托的总高度为H1,所述热罐的高度为H2,H1与H2的比值在1~5之间;
[0029]和/或,沿横向方向,所述中托的长度为L1,所述支撑件的长度为L2,L1与L2的比值在1~5之间;
[0030]和/或,沿纵向方向,所述中托的宽度为W1,所述两个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为W2,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为W3,W1与W2的比值在1~10之间,W2与W3的比值在1~5之间。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0032]制冷循环,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和散热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散热器连接于所述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容纳区内,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冷罐的内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一侧。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供水装置,包括机壳和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所述机壳内形成有机仓,所述水路组件设置在所述机仓内。
[003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003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中托上形成有第一顶面,支撑件安装在第一顶面处,支撑件和第一顶面之间形成有容纳区,支撑件背向第一顶面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顶面。热罐安装在第一顶面上且位于容纳区之间,冷罐安装在支撑件的第二顶面,热罐和冷罐之间采用水路板连接。通过在中托上设置支撑件,可以保持冷罐和热罐之间的高度差,确保水路组件顺利出水,水路板连接于冷罐和热罐,减少了水管连接时的漏水情况,不仅可以实现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还可以使水路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
[0036]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的立体图一;
[003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的立体图二;
[004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托与支撑件的立体图;
[004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托和支撑件的俯视图;
[0042]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托和支撑件的侧视图;
[0043]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的立体图一;
[0044]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的立体图二;
[0045]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的侧视图;
[0046]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的A

A剖面图;
[0047]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存水弯的防串温水路的角度设置示意图一;
[0048]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存水弯的防串温水路的角度设置示意图二;
[0049]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存水弯的防串温水路的角度设置示意图三。
[0050]附图说明:
[0051]100、中托;102、第一顶面;
[0052]110、支撑件;112、容纳区;114、第二顶面;116、顶板;1162、通孔、1164、避让缺口;1166、电控盒预留扣位;118、侧板;1182、线扣;
[0053]120、水路板;122、第一水路;1222、第一进水口;1224、第一出水口;124、第二水路;1244、第二进水口;1242、第二出水口;126、第三水路;1262、第三进水口;1264、第三出水口;128、第四水路;1282、第四进水口;1284、第四出水口;
[0054]130、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托,形成有第一顶面;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顶面,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顶面之间形成有容纳区,所述支撑件背向所述中托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顶面;冷罐,连接于所述第二顶面;热罐,设置于所述容纳区内;水路板,内部形成有水路,所述水路连通于所述冷罐和所述热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顶板,与所述第一顶面平行设置;两个侧板,连接于所述顶板的边缘,所述两个侧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所述容纳区,所述顶板背向所述第一顶面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二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包括:第一水路,形成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热罐的进水口;第二水路,形成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于所述冷罐的出水口;第三水路,形成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热罐的出水口;第四水路,形成有第四进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四进水口连通于所述冷罐的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相邻设置且连接于存水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弯包括:第一支口,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支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支口和所述第二支口之间形成有防串温水路;第三支口,适于释放温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覃生浩刘剑华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