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短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5288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短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插合、分离关系的插合端和对插端,插合端至少包括一对需自短接的接触件10,对插端包括与接触件10数量相等的接触件20;至少一个接触件10自带有接触体1011,插合端和对插端未插合状态下,依靠该接触体1011使得插合端需自短接的两个接触件10之间实现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接触体在自然状态下,依靠自身弹力实现与另一接触件本体接触实现自短接,无需额外的弹簧等弹性零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接触体是从接触件上延伸折弯形成的,与接触件为一体结构,不额外增加零件数量,降低了加工、装配难度,提升了整体可靠性。提升了整体可靠性。提升了整体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短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连接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具体是一种自短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领域,电流互感器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电流互感器是由闭合的铁心和绕组组成。它的一次侧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二次侧绝对不允许开路,因为一旦开路,一次侧电流将全部成为磁化电流,引起二次侧磁通和感应电势骤增,造成铁心过度饱和磁化,发热严重乃至烧毁线圈;同时,磁路过度饱和磁化后,会使策略误差增大,影响设备正常使用。
[0003]常规系统中,在维护、更换、检修时,为避免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开路,通常采用手动在端子排侧采用短接片短接的方式。该方式存在整体线路复杂、人为因素影响等不利情况,易出现错接、漏接等问题而导致故障发生。近几年,在设备接口连接器性能提升、功能附加的发展路线下,逐渐出现了一大批带自短接功能的接口连接器,通过连接器内部自短接结构,替代手动短接,使整体系统线路更简洁,可靠性更高。
[0004]专利CN206211197通过内部的导电块,结合弹簧弹力,实现自短接功能。专利CN21579157通过内置弹性接触片,依靠自身弹性,实现自短接。虽然以上专利解决了自短接问题,但因其短接需依靠额外引入的零件实现,增加了产品的结构复杂度,同时因零件增加,也对整体的可靠性有所影响。
[0005]电力系统配网领域,因各类装置接口逐渐趋于标准化,产品同质化趋势严重,因此如何降低产品成本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
[0006]具备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器,因具有附加自短接功能,其产品价值会较常规产品有所提升,但若产品内部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下、零部件数量多,则会导致整体成本居高不下,反而造成产品利润不高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短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在需要自短接的两个接触件中,选取一个接触件,通过冲压或其它方式,在接触件本体上增加用于自短接的接触体。该接触体在自然状态下,依靠自身弹力实现与另一接触件本体接触,从而实现自短接,无需额外的弹簧等弹性零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体是从接触件上延伸折弯形成的,与接触件为一体结构,不额外增加零件数量,降低了加工、装配难度,提升了整体可靠性。
[0008]本专利技术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自短接结构,包括具有插合、分离关系的插合端和对插端,插合端至少包括一对需自短接的接触件10,对插端包括与接触件数量相等的接触件20;至少一个接触件自10带有接触体1011,插合端和对插端未插合状态下,依靠该接触体使得插合端需自短接的两个接触件10之间实现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接触件10具有容纳接触件的腔体103,腔体103是由两个具有一定弹性的片式接触件相互靠近形成的具有容纳接触件20的插孔结构,或者,腔体103是接触件10通过卷制结构形成的。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接触件20为片式插针接触结构或机加工插针接触结构或具有卷制结构的插针接触结构。
[0011]进一步地,定义一对需自短接的接触件10包括接触件101和接触件102,则接触件101上连接有所述的接触体1011,插合端与对插端未插合状态下,接触体1011与接触件102接触使接触件101与接触件102之间形成自短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接触体1011自身具备一定的弹力,在外力作用下可产生形变或者在预定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位移,使接触体与接触件102分开,使得接触件102与接触件101相互绝缘;外力消失后,接触体1011能够凭借自身弹力再次与接触件102接触导通,使得接触件101与接触件102形成自短接。
[0013]进一步地,定义接触件101插合端端面的方向为前,所述接触体是从接触件101的一个插合端的端面延伸并向后折弯后形成;或者,接触体是从接触件101插合端的非端面延伸并向后折弯形成。
[0014]进一步地,所述接触体用于和接触件102接触的部位具有折弯结构或凸起结构,方便接触体与接触件102进行稳定可靠的接触。
[0015]进一步地,定义对插端上的接触件20包括接触件201和接触件202,接触件201用于和接触件101对插,接触件202用于和接触件102对插,则对插端上还设置有绝缘体211,该绝缘体设置在接触件201和接触件202之间且位置更靠近接触件202。
[0016]进一步地,插合端与对插端对插时,接触件101与接触件201以及接触件102与接触件202先对插接触;当插合端与对插端对插到位后,绝缘体211插入接触体与接触件102之间,使接触件101与接触件102之间隔离绝缘;
[0017]插合端与对插端分开后,接触体依靠自身弹力再次与接触件102接触导通,使接触件101与接触件102形成自短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体具备一定的高度和厚度,能够保证插合端与对插端对插过程中,接触件101与接触件201以及接触件102与接触件202先接触后,绝缘体211再插入接触体与接触件102之间将接触件101与接触件102绝缘隔离。
[0019]进一步地,绝缘体与对插端本体为一体结构;绝缘体的高度/厚度比应确保绝缘体加工成型后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绝缘性能;绝缘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自短接结构的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内设置有如前所述的插合端,插座内设置有如前所述的对插端;或者,插头内设置有如前所述的对插端,插座内设置有如前所述的插合端。
[002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在插合端需要自短接的两个接触件中,选取一个接触件,通过冲压或其他方式,在该接触件上形成用于短接的接触体。在未插合状态下,该接触体依靠自身金属弹力与另一个接触件形成可靠接触,实现两个接触件的自短接,在插合端内部形成回路,不会因为设备维护或者意外断开,造成设备失效,影响人身和设备安全。当插合端与对插端对插
时,插合端接触件与对插端接触件先接触,此时,插合端的两个接触件之间仍然是自短接状态,直到对插到位后,接触体与对应的接触件之间被对插端绝缘体隔离绝缘,插合端内部呈开路状态,但是由于插合端接触件与对插端接触件已经插合到位,在插合端与对插端之间形成电流回路,整个电路无开路状态,可以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0023]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体是从接触件上延伸折弯形成的,与接触件为一体结构,不额外增加零件数量,降低了加工、装配难度,提升了整体可靠性。接触体的弹性依靠材料自身金属弹力实现自动接触,无需额外的弹簧等弹性零件,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插合过程接触体与绝缘体位置示意图,其中,(a)是插合前的示意图,(b)是刚插合时的示意图,(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短接结构,包括具有插合、分离关系的插合端(1)和对插端(2),其特征在于插合端(1)至少包括一对需自短接的接触件(10),对插端(2)包括与接触件(10)数量相等的接触件(20);至少一个接触件(10)自带有接触体(1011),插合端和对插端未插合状态下,依靠该接触体(1011)使得插合端需自短接的两个接触件(10)之间实现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接触件(10)具有容纳接触件(20)的腔体(103),腔体(103)是由两个具有一定弹性的片式接触件相互靠近形成的具有容纳接触件(20)的插孔结构,或者,腔体(103)是接触件(10)通过卷制结构形成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接触件(20)为片式插针接触结构或机加工插针接触结构或具有卷制结构的插针接触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短接结构,定义一对需自短接的接触件(10)包括接触件(101)和接触件(102),其特征在于接触件(101)上连接有所述的接触体(1011),插合端与对插端未插合状态下,接触体(1011)与接触件(102)接触使接触件(101)与接触件(102)之间形成自短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接触体(1011)自身具备一定的弹力,在外力作用下可产生形变或者在预定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位移,使接触体(1011)与接触件(102)分开,使得接触件(102)与接触件(101)相互绝缘;外力消失后,接触体(1011)能够凭借自身弹力再次与接触件(102)接触导通,使得接触件(101)与接触件(102)形成自短接。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短接结构,定义接触件(101)插合端端面的方向为前,其特征在于接触体(1011)是从接触件(101)的一个插合端的端面延伸并向后折弯后形成;或者,接触体(1011)是从接触件(101)插合端的非端面延伸并向后折弯形成。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接触体(10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武刚李鹏寇文博郭茂张志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