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82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结构,包括:柱、金属插槽、第一金属孔、第一沉孔、第二金属孔、对拉螺栓、梁、金属插头、通孔、金属插杆、第三金属孔、第二沉孔;所述柱底端的中间位置镶嵌有金属插槽;所述柱底部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组第一金属孔,且两组所述第一金属孔呈左右对称;每组所述第一金属孔均由多根圆管组成,且多根圆管呈矩阵状排列;所述圆管预埋在柱的内部,且所述圆管呈水平设置;所述圆管的一端贯穿入金属插槽的内部并与金属插槽的槽壁相对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上述结构的改进,具有结构合理,孔内不易变形,方便螺栓的穿入,连接稳固,方便装配施工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梁柱连接点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近年来很流行的一种建筑方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0003]装配式混凝土的梁与柱分别在工厂内预制,在施工现场装配梁与柱。
[0004]装配式混凝土梁柱的连接孔多为混凝土孔,在预制的过程中这种较容易变形,现场装配时影响螺栓的穿入,不便于施工装配。
[0005]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结构,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8]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结构,包括:柱、金属插槽、第一金属孔、第一沉孔、第二金属孔、对拉螺栓、梁、金属插头、通孔、金属插杆、第三金属孔、第二沉孔;所述柱底端的中间位置镶嵌有金属插槽;所述柱底部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组第一金属孔,且两组所述第一金属孔呈左右对称;每组所述第一金属孔均由多根圆管组成,且多根圆管呈矩阵状排列;所述圆管预埋在柱的内部,且所述圆管呈水平设置;所述圆管的一端贯穿入金属插槽的内部并与金属插槽的槽壁相对齐;所述金属插槽的另一端与第一沉孔的孔底端面相对齐;所述第一沉孔开设在柱的侧端上,且第一沉孔与第一金属孔同心;所述金属插槽的四周设有多处第二金属孔,且多处第二金属孔呈矩阵状排列,并且第二金属孔预埋在柱的底端内部;所述金属插槽的四周还设有多处对拉螺栓,且多处对拉螺栓呈矩阵状排列;所述对拉螺栓呈竖直设置,且对拉螺栓预埋在柱内部的边缘处,并且对拉螺栓的两端预留在柱的外部;所述梁设在柱的底部,且梁的顶端面与柱的底端面活动连接;所述梁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金属插头;所述金属插头的下端预埋在梁的内部,且金属插头的上端预留在梁的外部;所述金属插头的上端插接在金属插槽的内部;所述金属插头的侧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第一金属孔同心,并且通孔与第一金属孔左右相配合;所述金属插头的四周设有多处金属插杆,且多处金属插杆与多处第二金属孔上下一一相对应;所述金属插杆的下端预埋在梁的内部,且金属插杆的上端预留在梁的外部,并且金属插杆的上端插接在第二金属孔的内部;所述金属插头的四周还设有多处第三金属孔,且多处第三金属孔与多处对拉螺栓上下一一相对应;所述第三金属孔的顶端与梁的顶端相对齐,且第三金属孔与对拉螺栓插接;所述第三金属孔的底端与第二沉孔的槽底端面相对齐;所述第二沉孔开设在梁的底端,且第二沉孔
与第三金属孔同心。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金属插槽呈十字形状,且金属插槽的底端与柱的底端相对齐。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金属孔与第二金属孔均呈圆管状,且第二金属孔的底端与柱的底端相对齐。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对拉螺栓的下端向下贯穿第二沉孔。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金属插头呈十字形状,且金属插头的顶端呈锥形状。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金属插杆与第三金属孔均呈圆管状。
[00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金属孔与第二金属孔预埋在柱内,且通过设置第三金属孔预埋在梁内,预制过程中,孔内不易变形,现场装配时,方便螺栓的穿入,方便施工装配。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十字形状的金属插槽与金属插头插接,且金属插杆与第二金属孔插接,对拉螺栓与第三金属孔插接,使得梁与柱连接后的较为稳固,不易形变,且通过插接、螺栓固定的方式连接方便施工装配。
[0017]3、本技术通过对上述结构的改进,具有结构合理,孔内不易变形,方便螺栓的穿入,连接稳固,方便装配施工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柱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金属插槽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梁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梁顶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柱1、金属插槽2、第一金属孔3、第一沉孔4、第二金属孔5、对拉螺栓6、梁7、金属插头8、通孔9、金属插杆10、第三金属孔11、第二沉孔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
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请参见图1至图6,本技术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003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结构,包括:柱1、金属插槽2、第一金属孔3、第一沉孔4、第二金属孔5、对拉螺栓6、梁7、金属插头8、通孔9、金属插杆10、第三金属孔11、第二沉孔12;柱1底端的中间位置镶嵌有金属插槽2;柱1底部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组第一金属孔3,且两组第一金属孔3呈左右对称;每组第一金属孔3均由多根圆管组成,且多根圆管呈矩阵状排列;圆管预埋在柱1的内部,且圆管呈水平设置;圆管的一端贯穿入金属插槽2的内部并与金属插槽2的槽壁相对齐;金属插槽2的另一端与第一沉孔4的孔底端面相对齐;第一沉孔4开设在柱1的侧端上,且第一沉孔4与第一金属孔3同心;金属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结构,包括:柱(1)、金属插槽(2)、第一金属孔(3)、第一沉孔(4)、第二金属孔(5)、对拉螺栓(6)、梁(7)、金属插头(8)、通孔(9)、金属插杆(10)、第三金属孔(11)、第二沉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柱(1)底端的中间位置镶嵌有金属插槽(2);所述柱(1)底部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组第一金属孔(3),且两组所述第一金属孔(3)呈左右对称;每组所述第一金属孔(3)均由多根圆管组成,且多根圆管呈矩阵状排列;所述圆管预埋在柱(1)的内部,且所述圆管呈水平设置;所述圆管的一端贯穿入金属插槽(2)的内部并与金属插槽(2)的槽壁相对齐;所述金属插槽(2)的另一端与第一沉孔(4)的孔底端面相对齐;所述第一沉孔(4)开设在柱(1)的侧端上,且第一沉孔(4)与第一金属孔(3)同心;所述金属插槽(2)的四周设有多处第二金属孔(5),且多处第二金属孔(5)呈矩阵状排列,并且第二金属孔(5)预埋在柱(1)的底端内部;所述金属插槽(2)的四周还设有多处对拉螺栓(6),且多处对拉螺栓(6)呈矩阵状排列;所述对拉螺栓(6)呈竖直设置,且对拉螺栓(6)预埋在柱(1)内部的边缘处,并且对拉螺栓(6)的两端预留在柱(1)的外部;所述梁(7)设在柱(1)的底部,且梁(7)的顶端面与柱(1)的底端面活动连接;所述梁(7)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金属插头(8);所述金属插头(8)的下端预埋在梁(7)的内部,且金属插头(8)的上端预留在梁(7)的外部;所述金属插头(8)的上端插接在金属插槽(2)的内部;所述金属插头(8)的侧部开设有通孔(9),且通孔(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孟奇孙成交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市河东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